同机构更易获批,欧盟科研经费申请也要“拼人脉”?

原文作者:Diana Kwon

欧洲研究委员会成员的机构隶属关系可能会影响委员会的决定,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

一项关于2014年资助审批轮次的研究表明,欧洲研究委员会(ERC)向处于科研生涯早期的申请人提供资助时,更可能给到那些与某些评审委员在相同或有关机构的人。 

这一效应似乎仅限于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该研究结果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是这项研究的合作者——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社会科学家Peter van den Besselaar表示,由于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的资助备受瞩目,“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发现”。

欧洲研究委员会的资助是欧盟及其相关国家的研究人员最梦寐以求的科研经费来源之一。

尽管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相关证据,表明欧洲各国在研究经费方面存在偏袒,但是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技术研究主任Giovanni Abramo表示,“让我惊讶的是,这种现象在ERC这种高级别的资助中竟然也存在”。

该委员会主席Jean-Pierre Bourguignon在一封邮件中提到,ERC遵循严格的规定来组织多个评审小组,在项目征集截止后会立即确定所有评审小组的成员名单。他表示,“我们会系统性地审查利益冲突:评审员不能评估来自所属机构的项目申报;当与评审员关系密切的人员进行项目申报时,相关评审员甚至会被排除在评审小组之外”。

该研究的预印本[1]于3月9日在学术网络平台ResearchGate上发布。

ERC的“启动资金”是学术界最负盛名的科研生涯早期资助计划之一,在五年内提供高达150万欧元(约合1160万人民币)的资助。Van den Besselaar和阿姆斯特丹的研究顾问Charlie Mom共同进行的这项最新研究是ERC资助的一个大项目的一部分,旨在评估经费分配中的偏差。该研究侧重于2014年的资助审批情况,这一年,ERC共收到3207份项目申请,其中有375份获得了资助。

学术“朋友圈”

研究者们定义并研究了“组织接近效应”(nearby panelist effect),即申请人申请基金时的所在单位(the home organization)、目前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亦或是计划从事研究的依托单位(the host organization)与一名评审员相同时对资助成功率的影响。

Van den Besselaar和Mom发现,在所有学科中,申请人所在和将在的依托单位与一名或多名评审员相同时,其获得资助的几率比平均水平高40%。这其中主要是申请人计划在申请时所在单位使用基金的情况。这一现象似乎与学科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有关系的申请人的申请成功率在生命科学领域比平均水平高80%,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比平均水平高40%,但在物理和工程领域似乎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现象也仅限于芬兰、瑞典、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并且在男性申请人中比女性更普遍。

Van den Besselaar认为,组织接近效应的存在也许并不能当做学术界“任人唯亲”的证据,因为最有竞争力的申请人往往集中在某些研究机构。为验证这一点,研究人员通过曾获资助、论文引用以及发表数量等变量来衡量申请人的学术表现,并评估与评审员有关系的机构的申请人是否在这些指标上得分更高。他们的分析表明,与评审员有关系的申请人在这些指标上的得分要低于没有关系但成功获得资助的申请人,甚至低于一些未成功的申请人。Van den Besselaar表示,“申请人的学术表现并不能解释清楚学术界的这种圈子现象”。

相比之下,有关系的申请人似乎更经常在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与排名靠前的机构的研究人员有更多的合作。不过,研究者将这两个指标归类为声誉而非学术表现的范畴。

根据ERC的政策,如果评审小组成员与申请人来自同一机构,ERC会禁止他们(除了一些例外)参与该项目的审查,并要求他们离开讨论该项目的会议。Van den Besselaar和Mom没有直接观察评审小组以检测他们是否遵守这一规则。

Bourguignon主席表示,该项研究存在分析上的弱点,如单年数据样本量小。他补充道,ERC“已经开展了多项委托研究,旨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委员会的运营”。

Van den Besselaar和Mom不同意样本量过小的观点,并表示用其他年份的数据重复这项研究将会进一步验证他们的假设。他们说,“我们承认ERC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避免利益冲突,但是实施措施与评估这些措施是否足以避免利益冲突(即使严格执行)并不是一回事。这是我们在这篇论文中所指出的问题”。

学科差异

Abramo指出,该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个局限性是,研究者将来自不同学科的申请人混在一起,但论文发表数量等因素会因各个子领域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比如,血液病专家会比血管外科医生更频繁地发表文章。因此,如果用相同的指标来衡量不同群体的学术表现,“等于是引入了巨大的偏差”。

英国华威大学经济学家Natalia Zinovyeva则指出,该研究的另一个缺点与Van den Besselaar和Mom如何解释他们的一些学术表现指标有关。她说,在一些领域,期刊影响因子是衡量研究成果的一项明确指标,“从我作为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一证据似乎表明有关系的申请人更有能力”。

Zinovyeva补充道,申请人可能具备评审员们认可的素质,但是研究中采用的定量指标无法体现这些素质。她还表示,我们不仅要看被资助者过去取得的成功,而且要看他们未来的产出,这非常重要。如果与评审小组成员有关系的被资助者最终表现不如没有关系的申请人,这或许表明评审员的决策中有研究水平以外的因素。

Zinovyeva说,“衡量一位申请人的能力是极其困难的”。这些发现是“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警告,但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她补充道。

参考文献:

1. Mom, C. S. & Van den Besselaar, P. Preprint at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4461606 (2021).

原文以Prestigious European grants might be biased, study suggests标题发表在2021年5月21日的《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1-01362-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