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圈子的潜规则
昨晚睡前,刷到一条略带伤感的朋友圈,写道:
人到中年,发现自己快变成了没朋友的人,圈子小到只要电话响起,就能猜出是谁的来电。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原本睡意朦胧的我,瞬间被触动了心弦。
人都是害怕孤独、渴望亲近的,所以我们才需要结交朋友,需要想方设法地扩大社交圈。
然而,很遗憾的是,朋友的数量并不会跟时间的积累成正比,恰恰相反,越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离开的朋友只会越多。
我们那么费尽心思地想要摆脱孤独,现实却在某一天为你揭开真相,告诉你:
友情是有限期限,大部分的人都只能与你在人生的某个路口相遇,陪你走上一段路程罢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中,你一定也曾无奈地追问过为什么,但时间久了,你终会释然。因为你开始明白,这真的是无法勉强的事。
人是会变的,不是朋友变了,就是你变了,当两个人目标不同,没有了共同言语,走着走着,也就散了。
最重要的是,到了一定年龄,你已经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为了留住谁而委屈自己。成年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能够认真应对的人与事也有限。
所以,每一段关系的终结,其实都是两个人不约而同所做的选择。
正如有句话所说:社交默契是什么?是改天一起吃饭,却不再约定具体日期;是呆在各自的朋友圈里,却从此沉默到底。
当然有不舍,但权衡之下,你会发现,与其要去刻意维护一段若即若离的关系,不如干脆就独自一人,反而来得更自在一些。
那就这样吧,没有刻意要疏远谁,只是自然而然地就会想把圈子慢慢减小,把关系慢慢变简单,这就是成年人的友情观。
知乎上有个提问,老朋友越来越少,怎么办?
有人回答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身边都是老朋友,那说明你还停在原地,没有进步。
听起来有点残酷,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又是现实。
曾经有过交集的一群人,随着经历的改变以及各自努力程度的不同,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如果你成长得比别人快,那慢慢你的生活圈就必然发生变化,以前的人会和你越来越无话可聊。
同样,如果你的朋友走在了你的前面,那他想要携手前行的人,往往也不会再是你。
当然,这并不是说,世上就不存在能够共同进步的友情。
像数学家颜宁和她彼此引以为傲的闺蜜李一诺,像贾玲和她一路相互成就的铁搭档张小斐,都是足够优秀,又能保持并肩前行的真朋友。
可是这样的概率,终究是太小了。遇得到,是幸运;失去了,亦实属常态。
在成长的路上,优秀有时候就意味着孤独。并且,当你优秀到极致的时候,能和你有相同认知与追求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少。
明白并接受了这一点,是人生走向强大的开始。因为这意味你具备了认清现实的能力,更明确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得到。
人固然要念旧情,但与之相比,自己的人生更重要。频频回头的人,走不了远路。你要去的地方是更高更远处,在那里,只有志同道合者,才能陪你看懂同一片风景。
说到底,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酒逢知己千杯少”是美好的期待,然而在现实中,却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无奈。
既然如此,没朋友的时候,顺其自然就好。不必自我怀疑,学会享受孤独,去和书本,和知识,和自己交朋友才是正道。
等到拥有了独处的能力,再去交朋友,你会发现,朋友只是人生的锦上添花,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
因为他人的来和去,都不会影响你做最闪耀的自己。
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单?
其实答案很简单。年轻的时候啊,我们通常只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并不太具备选择和分辨朋友的能力,更多的就是求一种认同,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合群。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日渐成熟以后,你对朋友的定义就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明白什么样的朋友,才是适合自己的。
人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时间和阅历就是友情最好的过滤器,会为我们筛选出真正的友情。
失去的固然可惜,但也正因为如此,能被留下的才是更为可贵。
很是喜欢这样一段话:
“到了一定年龄,就别去奢望所有人都能和你方向一致了,也别指望任何人都能和你比肩同行,陪你走到最后了。
这条路啊,太多的站台了,走着走着,也就悄然作别了。那些告别的人,失去的人,当然在乎了,怎么可能不在乎?但是更在乎的是,留下的是谁,还能留多久。”
当朋友变得越来越少,既是成长必然的结果,也是生活在提醒我们,要好好感谢那些陪伴在身边的人。他们是时光的厚赠,生命的礼物,是你的福报,也是你的运气。
正所谓,千金不易得,知己更难求。
行走人世,遇见的人再多,也抵不过一个始终知你懂你,与你肝胆相照的真朋友。若能得一二,此生足矣。
失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珍惜,别辜负朋友的一番真情。
要记得,好的关系,缘于尊重,始于欣赏,终于人品。只有彼此既旗鼓相当,又惺惺相惜,才能让情谊维持得更长久。
真正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少,但别遗憾,别强求,因为留下的都是珍宝。
往后岁月,愿你有遇见知己的运气,更有成就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