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湿气, 被一张疏肝的方子排出! 湿邪源于肝, 这张医案值得学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和你聊一张特别有意思的医案、验方。

它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所谓这个湿气啊,和肝郁有关,就是被“气出来”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1岁。

她有一个毛病,就是下肢总是水肿。那腿啊,比正常人稍粗一圈,一按一个坑儿。

什么时候水肿明显?就是月经来潮以前。在平时,水肿也是存在,只不过不明显。

对这个水肿,曾经有人就怀疑是不是心脏和肾脏,出了毛病所致。

但是,到医院检查,发现全身脏器都好好的,啥毛病没有。

就这样,毛病一拖再拖,一晃十年过去了。

有一回,该患下肢水肿又严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经人建议,患者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脉象弦数,舌苔黄腻,舌尖发红,面色也发红。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就启发患者,过去这十年来,心情怎么样?日子过得顺心不顺心?

此话不说还好,一说,女患者语音哽咽,长吁短叹。

点击加载图片

原来,此人这十多年来,过得并不快活。平时,性情急躁,容易生气,口干,经前腹胀感明显。多数时候,月经要稍微提前几天。但是对于这些,女患者早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是问题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9克,白芍12克,贝母9克,当归9克,陈皮、青皮各6克,泽泻9克,香附9克,丹皮9克,栀子9克。

所有这些药材,水煎服。服用2剂之后,患者下肢的水肿就有了明显减轻。后来,原方再用3剂,诸证悉平。

十年的下肢水肿啊,这一次消散得干干净净,这让患者十分高兴。

这张医案,被收录在《百家验案辩证心法》这部书里头。这部书是上世纪90年代末出版的一部医案集子。我后来在研习其中验案的时候,花了足足大半年。我希望读者朋友也能找来读一读。上头这故事,就在其中第381页上记载。

这里头,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告诉你啊,这个女患者的下肢,之所以水肿十年不消,原因就在于肝郁气滞、郁久化火。

什么意思呢?你看,这个女患者,脉象弦,为肝郁。脉数,为有热。舌红苔黄,为有热象。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爱生气、口干,面色红,这些都提示我们肝郁化火。肝和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啊。你生气发火十年,你的肝还想好?肝郁化火,是一定的。

点击加载图片

那么,这个状态,和水肿之间,有啥关系?

中医认为,水肿这个病,本身就是痰湿之邪代谢不出去所致。中医对这个病,分析出了好多病因病机。但到了最后,都得归结到水湿之邪代谢失常、三焦水道不通上来。所以,水肿,我们中医看,就是痰湿之邪在体内堆积所致。

而肝郁这个事儿,又恰恰会影响到体内水液的代谢。因为肝主疏泄啊。你水液的代谢,作为人体的一种机能,要想顺利开展,不得靠肝的疏泄之能来支持吗?这就好比一条水渠为河水分流。你把水渠堵上,那还怎么分流?故而,肝的疏泄之能失常,人体水液就容易代谢失常,进而形成痰湿之邪。

所以说,这个女患者 ,心脏没毛病,肾脏没毛病,问题,就出在中医语境下的“肝郁”上来了。

既然如此,那自然要疏肝解郁,通过调肝来利水除湿。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上文医案中的配伍——

柴胡9克,白芍12克,贝母9克,当归9克,陈皮、青皮各6克,泽泻9克,香附9克,丹皮9克,栀子9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古方化肝煎的化裁。化肝煎,为《景岳全书》里头的方子,用于疏肝气、清肝火。化肝煎的组成,基本就是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泽泻、土贝母。医案里头,无非是加入了柴胡、香附、当归。

从方义分析来看,就是柴胡、白芍、陈皮、青皮、香附疏肝解郁。当归养血活血,养肝中阴血。丹皮、栀子清热去火,泽泻利水除湿。医案中的贝母,虽然没有名言,但是我个人的理解,应当是土贝母。因为化肝煎原方,用的就是土贝母。而且土贝母消肿的作用,是比较明确的。

等患者的肝气顺了,肝火消了,一身水液代谢正常了,她的水肿自然就好了。

所以,这就是用古方化肝煎化裁,来治疗水肿的案例,很经典。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了——下肢水肿,谁没事儿犯这个病啊?这个也太少见了吧?能有多大的说明意义?

点击加载图片

我跟你讲,因为肝郁引发的水肿,确实不多。但是,因为肝郁引发的痰湿内结,泛滥致病的人,却屡见不鲜。

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肝郁生气、情绪低落以后可能出现的嗓子不适、有异物感。这个,就是肝郁气滞,津液不行,痰湿内聚,痰气搏结于咽喉。

再比如说,有些人,常年肝郁气滞,抑郁寡欢,总是不顺心,结果睡眠就不好了,舌红,苔黄腻,入睡难,爱做梦。这个,就考虑是肝郁痰结,同时肝郁化火,痰火之邪扰乱了心神。

最常见的,就是有些人,情绪一旦紧张或者低落,立刻就拉肚子、跑厕所。这就是肝郁克脾,影响了脾的运化,使得水湿不化,下注于肠,导致便溏腹泻。

所以说,肝郁和痰湿之邪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古人讲,“肝为生痰之枢”、“肝亦为生痰之源”,这些话是有道理的。

所以说,要想让身体少一些痰湿,那就好好地调节和控制好情绪吧。肝气堵了,身体代谢不畅了,久而久之,痰湿之邪就慢慢找上你了。平时,身体如果有莫名其妙的水肿现象出现,我建议你及时做全面检查,首先要排查心脏、肾脏的器质性病变。如果一切都好,不妨考虑从疏肝的角度来调治(当然,从健脾利湿的角度调治,也是常见做法。这个以后我再慢慢说)。文中配伍,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就权作一种参考吧。非专业读者,应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化裁。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