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官山张氏墓拜祭

【张氏】官山张氏墓拜祭

文/图:尘埃

  撤区并乡之前,这里是官山乡,现归属巷子口镇。不过,村子仍然叫官山,村后面的巍巍青山也叫官山。这样的名字,就像长在黄土地里的一株茁壮的豆苗,直白而敦实。但关于它的来历,却要追溯到八百年前。

  南宋时期,有一对父子,老父叫张浚,字德远。官至枢密院使,封魏国公。为抗金派领袖。后受投降派排挤,被贬任潭州(今长沙)刺史。客死江西余干。儿子张栻,字敬夫,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是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当过岳麓书院的院长兼教授,因德才兼备,又善于管理,使当时的岳麓书院在短短几年间声名远播,从学者达数千人。张栻自己也成为一代学宗,为湖湘学派的奠基人。与同时代的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三驾马车”。

  这一对父子,祖籍汉洲(今四川)绵竹,却葬在官山。按理,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古代,落叶归根是人之常情。为官也好,从商也罢,一旦年岁大了,便想着回老家。少小离家老大回嘛。特别是为官之人,更要衣锦还乡,荣归故土,这样才显得好有成就感。那么,是什么让张浚父子愿意长眠在远离故土的湖南宁乡之官山呢?这是一个千古之谜,让很多人揣度不已。

  民间井巷流传的说法是:张浚生前力主抗金,壮志未酬,觉得有愧于父老乡亲,不愿回老家去。《宋史列传》也是这样记载的:“孝宗隆兴二年(1164),将行至余干,得疾,手书付二子曰'吾当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南宋时期,宁乡和衡山同属潭州,官山(当时为罗带山)系衡山余脉。老父亲要葬在这里,作为儿子的张栻只能守墓尽孝,死后亦陪葬于此,终生背负一份浓浓的乡愁。为国尽忠,在家尽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那个时代,凡是有点正能量的男子,视忠诚孝义为身之根本,魂之风骨,可以抛家别国,也可以辞官不做,终身不娶。

  官山有幸埋忠骨。因葬了张家这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从此,这里的地名就以官山相称,并世代沿袭。后来,明嘉靖帝下诏敕建张浚祠及南轩书院,并赐有“大小文武百官,至此止步下马”的御碑亭。御碑犹在,可惜,亭不见。张浚祠与南轩书院也不见,这些古迹在文化大革命中悉数尽毁。

  张浚父子之墓就立于官山村后的一个山坡上,相距不到50米。背后是延绵不断的群山,远远望去,高低起伏的山峰在薄雾里若隐若现,真如罗带一样飘逸。山下是碧波荡漾的青羊湖,两侧是终日涓涓流淌的沩江支流。对面,一条宽阔的县道连接长沙与涟源、安化。中间有一桥,名曰官埠桥,当年的御赐石牌就立于桥边。可见,这在当时,是一条多么繁华的官道,文武百官打从这里经过,都要止步下马,来拜祭张浚父子。几百年过去,这条道,弯弯长长里,走过多少被岁月掩埋的足迹;尘土飞扬间,驱散了多少红尘记忆。

  我站在村前,目光跳过碧绿的田野和悠悠沩水河遥望,对岸湿地广阔无边。有三五屋舍点缀,几头大黄牛零散分布在其中,正低头专心啃食绿油油的嫩草。陪伴在大黄牛身旁的,是几只伸着长长脖颈的白鹭鸶。这些白色的精灵,只要周边有一点点动静,就会张开美丽的翅膀往人烟稀少处飞,回头还优雅地扇动两下翅膀。

  无暇细看,折转身拾级而上。我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拜祭张家这两位著名的先人。

  张浚、张栻两座墓园的外观境况都一样,用麻石砌成的墓阶、混泥土夯筑的坟冢被青松翠柏环绕,显得整齐、精致而肃穆。园内静悄悄,就连松针飘落的声音也能听得见。坟冢前的香鼎里,插着几把燃烧得参差不齐的残香残烛,地上落了一些松针,暗红色的针叶衬着灰色的墓园,有种凄然的颓废,但不荒凉。我对着坟冢,毕恭毕敬鞠了三个躬。然后,在墓前的石阶上坐下来,听风吹过树林,看尘埃在阳光下起舞,寂静里,细细品味一份难得的孤独。

  不过,我的孤独是短暂的,也是平庸的。张氏父子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荣辱得失,故国家园,都随了这杯黄土,一晾,便是八百年。想起朱熹写给张浚的墓帖:“衡山何巍巍,湘水何汤汤。我公独何往,剑履犹在堂……”

  青山空寂,沩水流觞。隔着八百年的时空,我在心里默默举杯,与躺在墓穴里的张氏父子对话,聆听他们关于忠义孝道的教诲和做人处事的妙智哲思。也深切体会到,生如白驹过隙,死才是永恒话题。

  历史,虽然在我们身后渐行渐远,但张氏父子的生之风骨,死之威仪,以及带给宁乡人民的荣耀,巍巍官山不会忘记,悠悠沩水不会忘记,这片安宁的乡土更不会忘记。

(0)

相关推荐

  • 端山之额

    端山之额 ■ 海神 1. 864年,大唐咸通五年,宁乡沩山密印寺.长夜的天空划过一颗流星,耀眼的白光照亮了这群山之中的十方佛地,之后在沩山的端山之上多了一座坟莹. 千里之外的长安.当时的皇帝得知爱臣去 ...

  • 蒋氏祖坟保卫战

    谁家发财了,出人物了,旁人便说,一定是他家祖坟冒青烟咯. 实际上,如今人们拜坟,到太公一级,就已很孝顺了,祖太公坟在哪,未必有多少人知道. 今日要讲的,却是百多两百年前的两段公案,湖南蒋姓宗亲,可以了 ...

  •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湖南宁乡张南轩墓 | 静思斋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0年10月17日 上篇禹王碑一文中提到了一位曾来寻访它的前贤--张栻.张栻(1133-1180),号南轩,南宋理学宗师,与朱熹 ...

  • 韶山蒋氏始祖的坟找到了,他们为何会迁到瓦子坪?

    蒋海清应该想不到,650年后,还有后代会站在他和妻子桑氏坟前,双手合什,躬身而拜,抚古追今. 1927年<湘潭瓦子坪蒋氏十修谱>,记载有蒋海清夫妇的陶家坝墓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熟悉的杨 ...

  • 词话人物·许日辉之清明寄怀

    人间词话 词话人物·许日辉之清明寄怀 丁酉清明寄情(1) ◆  ◆  ◆ (一) 清明节令雨丝丝,扫墓行人杜宇悲. 杜牧诗中家酒在,杏花春雨寄哀思. (二) 又到清明尽孝贤,纸烧香烛缕青烟. 杜鹃啼血 ...

  • 【随笔】蔺莹:答友人小记 ——感念砀山刘磊老师代吾前往怀宁海子墓拜祭之行

    [内容提要]海子,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是一些孤独而高傲的文学爱好者心中永远的伤痛.海子在世时最大的孤独就是不被人理解,他死后理解他的人也少,更可悲的是借机大摇大摆地消费他.这一切令人哭笑不得,这 ...

  • 泥沟张氏十代先祖墓录 8-10世

    泥沟张氏始祖翠峰公,讳三,行四,生卒年失记,明永乐年间从原籍福建省漳州府大菜园南下迁至广东省潮州府,创居于普宁(时属潮阳县)氵戎水都泥沟乡,称闽漳分潮.公,身有一艺,最初在乡中石母湖山麓定居并于周边置 ...

  • 泥沟张氏十代先祖墓录 1-7世

    泥沟张氏始祖翠峰公,讳三,行四,生卒年失记,明永乐年间从原籍福建省漳州府大菜园南下迁广东省潮州府,创居于普宁(时属潮阳县)氵戎水都泥沟乡,称闽漳分潮.公,身有一艺,最初在乡中石母湖山麓定居并于周边置瓦 ...

  • 潮州官路张氏家庙

    潮州潮安庵埠镇官路村有张氏家庙,其号永思堂,坐西北朝东南,为三间二进式,祠前有大阳埕,埕外是长方状寨池.永思堂大门楼上悬有一对太傅枢密院大灯笼,即先祖张世杰官衔.祠内龛主为思隐公,另有陇阳.成翁.惪翁 ...

  • 澄海冠山张氏大宗祠

    张氏大宗祠世德堂,位于宋元古村澄海冠山,按其祠内清光绪二十八年重修之碑记而知,张氏太始祖自宋景炎年间由福建漳浦移居来潮,置创冠山:建造宗祠,遇世变三次,至康熙庚寅年再为重修-- 据冠山村人介绍,张氏大 ...

  • 康熙拜祭孔子墓迟迟不肯下跪,此人用布挡住墓碑上一个字,康熙直接下跪!

    康熙在随从伴随下进入孔庙以后,也对着孔子像行三拜九叩大礼.康熙皇帝素日只受臣民的跪拜之礼,他的下跪也给足面子孔子.随从们纷纷跪拜就不在话下.康熙拜完后,他亲自诵读祭文悼念孔子.当康熙到达孔林对孔子墓进 ...

  • 清明期间,九江凭券进入大望山拜祭

    3月25日,九江召开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座谈会,对这两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九江制定了<2021年九江镇清明节祭扫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成立以九江镇党 ...

  • 【每天老照片】--1万-3148--上山拜祭老人后开心游玩

    峨眉通背缠拳发劲之道 通背缠拳发劲由掌心含涵而微相前送,人自身被两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顶项向上,是为"天应星":一力向地下微踩,是为"地应潮".如是则己身瞬间被内 ...

  • 「行走中原」伊川拜祭范仲淹墓,陵园和唐朝宰相姚崇墓为邻

    范仲淹作为现在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更多的是因为语文课本上那篇<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