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做到结构化工艺管理了吗?(下篇)
在前文中,我们提出了结构化工艺对于工艺、设计与制造的管理价值。很多朋友问,那什么样的结构化工艺实现方式最为理想呢?让我们看看现在大家是如何做的,问题出在哪里?
工艺管理的现实状况
多系统集成的障碍
很多CAPP产品是可以做到工艺数据结构化的。但如何把工艺数据应用到其它业务系统中,方法路径差异较大。下图是目前最普遍的解决方案。这么多系统(经常是不同厂商的产品),这么多集成接口,需要企业付出极大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中间会增加大量协调与沟通成本。这种各自为战的解决方式给企业挖了太多“坑”,没有足够财力与运维能力的企业根本玩不转。
产品易用性与实际效果
从具体岗位的使用体验看,目前CAPP、PDM等产品的操作复杂度偏高,对操作者负面工作量较大。从下图就可见一斑。
我们再看应用的实际情况。某大型企业花费数百万应用某国际知名厂商的工艺制造模块,在实施两年后的切身体会,具有一定代表性。
有人总结过,软件功能的实际应用情况:
§ 你仅仅需要软件功能的40%—70%
§ 你仅仅能(会)使用需要功能的50%—70%
§ 你经常使用的功能仅有30%—40%左右
想想我们用了Word、Excel中的多少功能吧!因此,面向工作场景的软件产品不一定大而全,而是能够精准地为用户提供其最需要、最实用的功能。同时,要贴合操作者使用习惯,优化产品的操作体验,使其容易上手,易于操作,不增加其工作量,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可以常态化使用。
我们的处理方式
面对中小企业,制造易提供结构化工艺管理一体化方案。聚焦于工艺数据管理,在大幅减少工艺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打通设计、工艺与生产数据,实现工艺数据统一管理。主要工作方式如下:
工艺管理一体化
制造易精益生产协同平台能够实现完整的生产管理闭环,同时提供一体化的工艺文件管理系统,工艺文件及数据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建立、审批、共享。包括BOM管理、版次管理、编码管理、更改管理、流程审批与存档、有效性管理、分权限查询、电子签名审批、无纸化管理等,均可在结构化工艺系统中实现。而系统中建立的工艺路线、定额等数据可供ERP、MES、APS系统直接复用,免去了工艺人员跨系统录入、维护或二次集成的不必要工作投入。
工艺数据结构化
工艺人员在系统中保持现有工作习惯,建立工艺模板。在具体操作中,工艺人员仍使用常用工作模板,在系统中编制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系统会自动将所编制的文档信息形成结构化数据,并保存到后台对应数据表中。工艺规程中的重要数据,如工艺路线、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等数据可供外部相关系统重用,机床、工夹量具等资源信息可供生产准备查询。真正做到一次编制,多系统使用。
如果对于同一件号,系统会判定其有或无相应工艺规程,自动将最近一次的工艺规程文件打开,明确任务后,进行二次编辑并执行更改审批流程,形成新的文件或升版;如果无,直接调另一个空模板,创建新的工艺规程。当工艺数据发生改变时,如材料定额变更,所有变更会自动记录,并存储在系统中,后期可完整查询、追溯。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源头,实现数据真实、统一与准确。同时,通过结构化工艺模板的使用,提高工艺知识重用度,实现企业工艺知识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