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馋、辣和咸
武汉解禁,困守77天的英雄们终于可以出城,各归各路,各奔前程,当然值得庆祝。
同事好担心,怕又一波病毒来袭。笑他,这是躲不过去的,该来的总要来,不会来的,强求也得不到。
武汉人民太值得鼓掌与敬佩的眼泪,包括同样困守其中,却用文字让世人知晓这城中发生的小事小非的人,不管是日记,还是朋友圈里转来转去的图文,让我们知道武汉人的坚守、武汉人的坚韧、武汉人的坚持,是他们在帮我们受罪。
如果换成另一座城市,比如说我的家乡——东北,可能未必会有如此的忍耐与包容,说不定早就有人操着家伙,把那些不干人事的家伙削得满地找牙,除了不让他们离开人世,各种暴打与臭骂,肯定是少不了的。
东北人的爆脾气,哪是用一句感恩就能化解得了?
感恩武汉人民!
一想到武汉人民得了自由,用不上三五个小时,就有人落地深圳,激动的心情肯定是少不了的,当然还有忐忑。
那些病后痊愈的人,分分钟又有复阳的可能,还有那些无症状的感染者,怎么可能瞬间区分得出?尤其是同事里就有一个感染后痊愈的,谁知道她会不会带着病毒呢?
虽然这样的胡思乱想,却一点也没有排斥、抗拒的感觉。如果真的被传染,那也只能认了。
这就是命!何况,万一感染了又康复,那就是母鸡中的战斗机,在接下来的抗疫过程中,我就是那个无敌的抗体啊!
有人叹息,说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消除全国对武汉人民的排斥,忍不住笑她,怎么可能?如果排斥武汉人,那就是排斥我们自己。又不是武汉人想得的病,何况现在全球泛滥成灾,哪怕再讨论源头何来,又有何益处?不如专心防疫来得实在。
虽然现在国内抗疫成果显著,可如今全球抗疫,印度、非洲还不知道会煎熬到什么时候,万一来个回流,咱们的辛苦就全白费。不如想想如何帮助他国解除疫情为上。
所谓的全球化,经济上没达到,文化上没完成,现在疫情却初步达到了全球化的效果,这不得不说是个笑话。
欧洲某些国家已采用分级治疗,像极了日本电影《楢山节考》里的情形,年过70岁的老人失去了劳动力,就送到山里去饿死,或者被野兽吃掉。
小时读过一则寓言,古时中国亦有这个传统,就是将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抬进深山,留点食物给他,任其饿死,或者被野兽分食。一个壮年男人带着年幼的儿子将年迈的老父亲送到山上,留下食物后就离开。
下山的路上,年幼的儿子奶声奶气地说,“我要记住这条上山的路,等你老了,好背你上山。”男人听了,大受触动,立即转头上山,将年迈的老父亲背回了家,好生服侍,待其终老。
我那时年纪小,不懂得什么道理,却有些叹息这个男人的算计。他哪里有什么孝心,不过是怕报应,怕儿子将来也把他扔到山上饿死。哪里有什么爱与感恩,不过是门生意,我对父亲好,将来儿子就对我好。
父子亲情,不是这样计算的。
各自活好,才是本真。
如果你养他,只为了防老,那哪里是爱呢?只是生意。
生儿育女,不过是因为我们想要。
不是儿女强求着来到我们身边。
说难听一句,你还不是为了一时爽,才累半生?
所以,哪有什么值得感恩与必须回报的。
你活好你自己的,孩子过好他的,忙时互不打扰,闲来互相问候,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在当下疫情严重,医药物资又不甚充裕的情况下,某些地区将生的权利、活下来的机会留给年轻人,不是最应该的吗?
难道就应该为了体现人类的进步,生命的平等,人性的善良,就将活的机会全留给老弱病残?他们哪怕活下来,也难以为继以后的生活,这才是地球毁灭的开始。
虽然我年纪不小,但如果真有生命的挑战,我会将活下来的机会让给年轻的人。当然,如果这年轻人是我的孩子,我的亲人,我更加让得义无反顾。
如果是其他的年轻人,我肯定不甘心。这就是人性。
下班归家,已过了七点,依旧真奔厨房,大肆煮食。
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今天一定要吃好喝好。
不到一小时,做好六个菜,油焖东北油豆角、手撕包菜、煎左口鱼、爆炒猪心、清炒金针菇、黑椒芦笋,配上玛歌地区名庄红酒,简直是安心顺肠暖胃之首选。
我不怕死,只怕吃得不好,喝得不顺。
朋友见我发的餐桌,不停地叹息,说这菜实在是不咋的,要品相没品相,要品质也没品质。
我才不理她,要知道几天没炒菜,不是简单对付,就是叫了外卖,真是吃得没情没趣的。馋得不行呢,咋办?
要想解馋,不是辣就是咸。这是我烹饪的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但凡没啥厨艺,你只消多放蚝油、酱油与糖,要么就是多放辣椒,再普通的菜式也增了光辉。
就像姿色普通的姑娘,但凡有个丰厚的家底,或者有个实力强劲的血亲,总会让人多瞧上几眼,甚至想追回家去,蓬荜生辉。
要解馋,辣和咸。
要解忧,酒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