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观察:民乐村种菜圈子里,女菜友的比例相当大。只要在早晚两个高峰时段去菜园子走一走,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都有女菜友在地里侍弄蔬菜瓜果;即使在锄禾日当午的骄阳下,也不乏挥汗如雨战天斗地护苗理菜的女汉子。据说,自三月底开始有地可租以来,出面跟原住民地主讨价还价签协议租地的大多是女菜友。据说,不少女菜友的男当家听说媳妇租了地要种菜,先是满脸惊讶,然后满脸不悦,并且振振有词地反问道:我家祖祖辈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父母希望我光宗耀祖,才含辛茹苦供我读大学,把我从乡巴佬变成了城里人,你让我跑到城里来种菜,这不是打我父母的脸么!据说,有的男人自诩是白领一族,是有阶层有身份的;下得起馆子买得起菜,养得起媳妇撑得起家;不需要租地种菜,不稀罕挖地栽菜,不屑于下地摘菜;谁主张谁操弄,谁租地谁去种,谁爱种谁种——他自视高贵,仅把租地种菜当做媳妇的诸多爱好中的一种,由她去打发日子吧。据说,有的男人们宁肯在家里刷锅洗碗,也不肯下楼下地流汗;宁肯在车里带娃打怪兽,也不肯打开车门到路边三尺之外的菜地里给媳妇搭把手;宁肯让媳妇在地里从红粉佳人的弱女子晒成红脸关公一样的女汉子,也不肯撂下自己虚头吧脑的假面具做点有泥土气息的家务事。男耕女织古已有之,现代社会的男人何以进化到把女人放到田里而自己足不出户了?退一步讲,即使是女人主动要求下地种菜的,也是男人在前头做挑水一类的粗重活儿,女人在后边做浇园一类的辅助活儿的。——一个男人主动把自己跟土地割裂开来,说得客气一点,叫不接地气;说得难听一点,叫忘了根本。有人不高兴了,隔空喊话:姓刘的,我不是你们圈子里的菜友,犯不着你在“菜园子”里头叽叽歪歪!——那好吧,我就跳出“菜园子”,说道说道。有个宋朝皇帝曾经鼓吹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相信每一个不肯下地的男人的前身一定是个读书人,至少是个读过书的人。读书人或者读过书的人,大都能认可孔子是个大圣人这样的定论吧。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大圣人名字里头“丘”“尼”二字就是他最土气最接地气的印迹。史料记载,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怀孔子时,才十几岁,没有生育经验,不知道如何安胎养胎,导致孔子不足月就出生了,头盖骨发育不完善,因而头顶囟门处的凹陷特别明显,大于正常孩子。作为从商到周的没落贵族,叔梁纥他能不着急吗?他的正娶夫人给他生了九个女儿,他的妾为他生了个患有先天性腿疾又心智不全的儿子孟皮,他再娶颜徵在生孔子时快七十岁了,这第二个儿子是他光耀门楣的最后的一根稻草,他当然希望这个儿子身心健全,希望他能支撑起自己这个家族的门楣。国人一直迷信名贱命贵。有贵族血统的叔梁纥也明白这个道理。年近古稀的破落老贵族看看新生儿凹陷的囟门,看看门外远处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就用丘尼山给娃儿取名定字吧!于是叔梁纥的二儿子就有了流传千古的名号:名丘,字仲尼。丘尼,是一座小山包,就是叔梁纥从家门望出去,十几里地之外那个因为顶部塌陷而显得不高的土包子山丘。孔子一辈子带着土里土气的“丘”“尼”的名字,求学、讲学,周游列国,矢志不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没像他的老师老子那样得道成仙,但他在礼乐崩坏的诸侯纷争的时代,开办私学,教化弟子,成了影响华夏民族的万世师表,他的言论、学说和思想影响了我们民族两千多年,至今不息。他是读书人心目中的圣人。丘尼——这个原本在鲁国名不见经传的小土包子,后来就仰仗着孔圣人而名满天下,也成了一座圣山。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贤者中孔子以颜回为第一。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英年早逝,没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走上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舞台的中心,他不是贵族,也没做过城里人,所以穷小子颜回身上只接着地气,没有沾染上市侩气,这才是贤者必备的素质。公元405年,东晋朝彭泽县县令陶潜接到通知:税政司将指派一名督邮来县里考察。陶县令对即将来访的督邮有所耳闻,那是个官不大却官瘾十足而且很爱摆架子并没啥实际本事的家伙。陶县令不吃督邮那一套:你来彭泽县考察就考察好了,整那一套不切实际的过场干啥!丝毫没有迎接督邮的迹象。可把县令周边的皂吏们急坏了:尊敬的陶令啊,你得捯饬收拾啊,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到街道口上去磕头作揖迎候督邮大人啊,他是上边的人呢!陶潜问下属:不然呢?有人咬着耳朵告诉他:不然,大人您官帽不保,五斗米俸禄也没了!陶潜更加不屑:县令我这五斗米是彭泽百姓给的,当然得敬重彭泽百姓才是正道!若是为了逢迎上头而像个哈巴狗一样才保住这五斗米,县令头上这官帽我不戴也罢了!这个陶县令就是陶渊明。对,那个为我们描画了世外桃源的陶渊明!少小时陶渊明家境并不好,虽然他也是个有才气有志气的读书人,奈何没人赏识,直到29岁才在江州谋了个祭酒的小差。在“公务员”队伍里看人脸色做事,起起落落干了13年,好不容易谋了个彭泽县令做做,才干满八十几天,他发觉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快要“抑郁”了。郁郁寡欢的陶渊明索性辞官回家在南山下种豆谋生,做起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民。那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就是开荒种地的老农民陶渊明在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之后写出来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无官一身轻,这个地道的老农民,他种草种豆子种庄稼,还种出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县令,终于在土地里成就了一个田园诗人。元丰四年(1081年)苏东坡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夫。他开始在东坡耕田,自号“东坡居士”。他早想归隐田间,却没想到被迫如此当上了农夫。“东坡八首”的前叙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壁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人,以往其劳焉。”
北宋是个出文豪的朝代。苏轼简直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文曲星了。引领一代文风的苏学士偏偏政治上颇为不顺,北宋时期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将政治上如日中天的苏学士打入到人生经历的最底层了,被贬至长江边上的小城黄州做了个团练副使,一个连薪水都没得领的闲职。亏得友人(马正卿)帮衬,亏得有黄州当地朴实的农民帮忙,他才在黄州东坡下搭草庵耕荒地来养活家人,“东坡居士”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取的名号。
居住在黄州城东坡的大文豪大学士俨然成了穷困潦倒的老农民。老苏家家大口阔,要吃饭的人多,苏学士又没有薪水可领,全仗着东坡上这些在旧军营营地里开垦出来的荒地种植出来一点收成。若没有了那一大片荒地上开垦出来的土地,苏学士和他的一家人可能连西北风都喝不上了,因为黄州那个地方不刮西北风。人们可能都记得苏轼在黄州写下的前后《赤壁赋》,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今天看来无一不是经典,但是经典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苏学士的紧巴巴的日子还得勒紧裤腰带去捱。苏家的日子是怎么捱的?苏学士的诗词书画不是食材,吃不得;地里的收成也有限,还得花钱去买!为了省钱,苏学士也是想足了办法:他把一家人每月的开支定额为4500钱,按天分成三十份(每份150钱),挂在梁上,每天用画叉取下一份来用;每天150钱的花销若还有结余,另行积攒,以备有亲朋好友来访时加菜。穷则思变。困顿的苏学士发现富贵人家看不上眼的猪肉在黄州遍地都是,还特别便宜。于是他买了猪肉来,沿用并改进了自己在徐州抗洪时的焖煮方法,烧出了一道至今还令四海之内的华人馋涎欲滴的美食——东坡肉。设若没有当初苏大学士在黄州城东坡跟土地亲密接触的那些苦日子,我们有口福吃到东坡肉吗?读过红楼梦的亲,一定记得贾宝玉的两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说句实话,我当年读到这里,就对贾宝玉有一种不能言说的讨厌:你好歹也是男儿身,却把男人看作是泥土,怎么如此看不起男人呢?!但是,翻遍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带着泥土气息的人物比比皆是: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不仅名字里带土,还有个“铁牛”的小名儿,够土的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每到一国换通关文书,言必称“贫僧师徒四人来自东土大唐”的;三国人物周瑜、诸葛瑾以及寄生于红楼里的贾宝玉和他的兄弟贾珠、贾珍、贾琏、贾环等,个个以玉取名——玉来自于石,石出自于土。即使没精力去读四大名著,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白话小说总读过吧!对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手拿钢叉在月下瓜地里刺猹的少年有印象,对吧?他叫闰土!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父母给他取名闰土——鲁迅儿时生活过的绍兴地区,乃至广大的江浙沪一带,名号叫阿土、阿根、土根或者根土的男性,大路上随口喊一声,极有可能会有三五个人应答。又比如减肥与健身吧。大约从三十岁开始,我就先后买过健腹机、健骑机、云中漫步、划船机等各种居家健身器材。然而新鲜劲一过,有的被遗弃在床底,锈成了废旧金属,有的被移位到墙根,成了堆放杂物的架子。曾有朋友在社区开了一家健身馆,送了我一张VIP健身卡,我去的日子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学校曾经开办休闲体育专业那几年,有专门的锻炼场所,各种器械都有,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去了几回,就跟它们说拜拜了。然后跟着一大帮人在公园里饭后百步走,然后在家里地板上做平板支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年夏天,我家吴老师执拗地租下第一块25平方的菜地。翻地时,吴老师挖了几锄头,震得虎口发麻,锄头还没能深入土里。她压根就不会使锄头。而锄头在我手里就轻巧多了!吴老师奇怪呀:“你怎么会挖锄头?”这有啥不会的?小时候几乎天天跟着大人下地捏锄头柄干活的!我在翻完地出了一身通透的汗之后发现,这一回出汗跟以前任何一次出汗不一样:不觉得油腻不觉得黏糊了,只觉得全身水洗了一遍而已。哈,25平方土地,把我骨子里深藏了二三十年的乡巴佬的灵魂给唤醒了。什么稀奇古怪的健身减肥方法,都见鬼去吧!跟土地打交道,就是最好的法子。
“菜园子”是我在公众号新开的一个栏目,会不定期更新,记录我和我的菜友们在杭州郊区翻土种地的零星生活。请多留意,请多关注!老人家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你们会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