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与鲜卑诸国1

一、鲜卑族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85年和87年,鲜卑两次攻打匈奴,反抗压迫。91年,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率部统一鲜卑各部,檀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三世纪前叶,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但轲比能死后,各部落又开始独立发展。在此期间,鲜卑同中央王朝时和时战。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先后建立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1)内部分类

鲜卑族分类有两种。

一种是按照其部落起源的地区和同其他部落融合的情况,分为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

另一种是按照分布地域不同,分为西部鲜卑、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其中西部鲜卑主要指河西鲜卑、陇西鲜卑,包括吐谷浑部、乞伏部和秃发部等;中部鲜卑包括拓跋部和柔然等;东部鲜卑包括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等。

(2)汉朝时期

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鲜卑退保鲜卑山,世属匈奴奴役。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此前,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49年,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54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各部[9]  。随着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85年,鲜卑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势弱。91年,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开始强盛。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分地为三:右北平以东为东部,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属檀石槐。统一后,鲜卑连年侵扰东汉边境。177年,东汉灵帝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今山西阳高)、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汉军出塞二千余里,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中、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

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影响大。

(3)三国时期

轲比能志在统一鲜卑,所以对刚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顺。220年,轲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献马 ;221年,轲比能交还留居鲜卑的汉族500余家归汉;222年,又率部3000余骑,驱赶牛马7000余口与魏国“互市”,再送归汉人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同曹魏保持良好关系后,轲比能开始兼并其他部落。228年,轲比能吞并东部鲜卑各部落。233年,轲比能吞并步度根部,统一漠南,对曹魏边境形成威胁。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派遣使者联络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轲比能率兵至石城(今甘肃皋兰),屯兵边境。为防鲜卑南下,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开始“部落离散,互相征伐”,鲜卑各部进入独立发展时期。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4)西晋时期

西晋建立后,对周边鲜卑各部采取安抚政策,并授予某些部落首领官职称号,加强统治。虽然鲜卑时有反叛(比如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侵扰边境,秃发树机能的反晋起义等),但总体来说,西晋和鲜卑保持着良好的隶属关系。但在八王之乱开始后,西晋王朝内部混乱不堪,国力衰弱,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逐鹿中原。此时的鲜卑,特别是辽西鲜卑各部也趁机分一杯羹,段部、拓跋部两部投靠西晋边疆重臣,参与中原纷争。

段部鲜卑发源于辽西走廊一带,其始祖为段日陆眷,原位乌桓大人的家奴,因饥荒,在辽西郡附近乞食,招诱亡叛,逐步强盛。八王之乱爆发后,段部跟随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南下中原,攻克邺城,抢掠甚多。段部首领段务目尘因此被西晋封为辽西公,领有辽西郡。但鲜卑兵因惧怕王浚军令,将劫掠来的八千汉族女子沉溺在易水河里,令人发指。史书评价曰:“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拓跋部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1980年在大兴安岭发现的嘎仙洞,证实其发源于此。拓跋部多次南迁,并参与檀石槐组建的部落联盟。310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同西晋并州刺史刘琨结盟,共同对抗石勒,被西晋封为大单于,代公。315年,又封为代王,置百官,拓跋代国至此建立。

(5)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鲜卑各部在北方掀起建国高潮,从337年到420年,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等七个国家。

(6)隋唐以后

北周灭亡后,以鲜卑族作为主体建立的鲜卑国家不复存在。隋唐以后,鲜卑已不在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鲜卑族已经融在其他民族之中,成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代民族。

(7)后世影响

秦汉以来,鲜卑民族是影响中华文明进程最为持久的北方游牧民族。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族政权为数最多,持续最久。分别为慕容氏的前燕、后燕、西燕和南燕,乞伏氏的西秦,秃发氏的南凉,吐谷浑氏的吐谷浑国,拓跋氏的代国、北魏、东魏和西魏,宇文氏北周以及鲜卑化的高氏北齐,先后持续近三个世纪。宇文鲜卑“别种”契丹族辽国持续近二个世纪,亡于女真族金国后进而西迁建立西辽国,直至被蒙古汗国所灭,又持续近一个世纪。自十六国以来影响中华文明进程约千年之久。

鲜卑民族主要活跃于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政治舞台。而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大转型时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基本定格成型的历史。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和社会大转轨是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主旋律。胡汉民族的共同性日渐增多,差别性日渐减少,一步步水乳交融般地融为一体了。对汉民族的根祖认同,为北方各民族趋同于汉民族文化而走向汉化提供了历史根由。于是,在当时社会现实的驱动下,北方各民族相继步入了汉民族的封建化道路。

在这方面,鲜卑民族最具典型意义,尤其是鲜卑拓跋氏。特别是北魏太和年间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汉化改制”,其不朽功业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定型化、常规化和普及化,从而把胡汉民族的大融合推向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已经为隋唐王朝的崛起和中华大一统的重建直接铺垫了基石。

隋唐时期的汉民族便是在胡汉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尤其是胡汉通婚造成民族血统混合的基础上经过重构而变更面貌的新汉族。据民族史学家王桐龄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考证,隋唐时期的汉民族主要是以汉族为父系,鲜卑为母系的新汉族,如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都出自拓跋鲜卑的独孤氏;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出自鲜卑族纥豆陵氏; 唐太宗长孙皇后的父系和母系皆鲜卑人,故唐高宗李治承袭鲜卑血统近四分之三,承继汉族血统者仅四分之一。 隋唐皇室便是以胡汉混杂的血统而统一中华的,并且胡汉血统混合更大量地在于下层民众。所以,隋唐时期的汉人或号为“唐人”的汉人,已不是魏晋以前汉人血统的简单延续,而是胡汉血统混合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构成的隋唐社会,冲破了僵硬的一元化格局,呈现出生动的多元化局面。隋唐王朝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磅礴气度,隋唐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势,在中华文明史上谱写光彩夺目的篇章。

(0)

相关推荐

  • 宇文氏是匈奴还是鲜卑

    在东汉.三国之前,还没有关于宇文氏部落的记载,直到北匈奴被东汉击败西迁后的魏晋时代,中原人始闻其名. 中国史学界认为,北匈奴人在逃走过程中分化出来一些比较疏远的部属,这些人经过与鲜卑人通婚杂居后,重新 ...

  • #历史# 鲜卑极简史汉朝的正北方是匈奴,...

    汉朝的正北方是匈奴,匈奴又称"胡","胡"的东面就是"东胡". 东胡分两半,鲜卑与乌桓.(注:乌桓后来被曹操所灭) 东汉之时,南匈奴内附,北 ...

  • 鲜卑人去哪了?如果你有这个特征,那你不一定是汉族人而是鲜卑人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除了汉民族之外,还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在这段时间崛起,那就是鲜卑族.鲜卑族本身是当年东胡的后裔,当年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东胡,强大的东胡刹那之间分崩离析,因而分为了两部,一部就是乌桓,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2

    二.段氏鲜卑与段国 段氏鲜卑,东部鲜卑的一支,也称段部鲜卑.段部.段国,是以鲜卑.乌桓民族为主体,融合部分汉人和匈奴遗民而形成的一支游牧部落,主要活跃在晋朝前期. 大概于东汉中叶由辽东西迁,分布在辽西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3

    三.宇文鲜卑与北周 (一)宇文部鲜卑 宇文部鲜卑是中国古代鲜卑部族的一个支系,其部族最晚可能从东汉末年或三国初年起即已形成,其后繁荣兴盛一直至五胡十六国前期为止,西晋以后较为强盛之时,其地约在濡源(今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4

    四.慕容鲜卑与慕容部诸国(一) 慕容部,魏晋时期鲜卑的一大部落.曹魏初年,首领莫护跋率部迁居辽西,从司马懿讨公孙渊有功,被朝廷拜为率义王,开始在棘城(今辽宁朝阳)之北建城. 慕容部在中国本土建立了前燕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5

    五.慕容鲜卑与慕容部诸国(二) (三)后燕 后燕(384年-407年)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慕容氏诸燕之一,由鲜卑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全盛时统治范围"南至琅琊,东讫辽海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6

    六.拓跋鲜卑与北魏(一) (一)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鲜卑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拓跋鲜卑的发祥地&quo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7

    七.拓跋鲜卑与北魏(二) ④大破柔然 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即牟汗纥升盖可汗)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万骑攻入北魏云中(今和林格尔西北),杀掠吏民,攻陷北魏故都盛乐,包围了云中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8

    八.拓跋鲜卑与北魏(三) (四)东魏 (1)政权建立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公元530年(永安三年 ),北 ...

  •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9

    九.河西鲜卑(秃发部)与南凉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长统率,从塞北迁到河西凉州,被称为河西鲜卑. (1)迁徙 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桔汾卒,次子元皇帝 ...

  • [煮酒论史]聊聊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与鲜卑诸国...

    鲜卑族与鲜卑诸国 七.拓跋鲜卑与北魏 ④大破柔然 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即牟汗纥升盖可汗)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万骑攻入北魏云中(今和林格尔西北),杀掠吏民,攻陷北魏故都盛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