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野钟

野钟保护区位于水城县野钟乡、花嘎乡、顺场乡交界处,是北盘江峡谷的起点。1987年5月六盘水市政府批建的,旨在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

20多年前曾经两次到过六盘水野钟自然保护区。那时候保护区虽然穷,但人们还是很崇敬。

从六盘水到野钟保护区将近80公里,实际处在水城与盘县之间。山路弯弯,泥石路在晴天会扬起漫天灰尘,而在雨天则变得泥泞,稍不注意,哪辆车打起滑来,一堵可能就是一大半天。路面的浮石较多,很不稳定,一方面车子可能打滑,另一方面,车轮可能将浮石子崩起,说不定就打伤人。我们开的虽然是越野性能很好的2020吉普车,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也显得非常困难。

一路上依然抑制不住兴奋,毕竟是第一次到野钟保护区,对那里的自然环境有一些神秘的幻想。相比好奇心来说,颠簸劳累又算得了什么?

到达野钟保护区管理处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说是管理处,实际上不过是在一片荒凉的坡地上有一小橦房子,还有一座与周边的民房差异很大的瞭望台。实际管理人员也就两人,一个处长一个兵。

简单聊了几句,然后去查看了一下周边的地形,为第二天早上去观察黑叶猴作准备。看着夕阳下远方的山峦,还真就像英国人类学家所描述的那样,像极了一排排的城垛,守护着乡村的宁静。那些幕归的白鹭三五成群地掠过天际,时而发出急促的叫声。乌桕树上那斑鸠不停地叫着“各开伙,各开伙”,像是要与鹭鸣遥相呼应。

没一会儿功夫就到了晚饭时间,小厨房里传出了火腿的香味。

那时候的管理处长姓施,年龄虽然不是很大,我们却都叫他是大爷。施大爷可是一个有趣的人,除了喜欢吆五喝六地安排人,还比较喜欢喝酒。喝酒没啥,那时候在基层林业站或保护区工作的人们都喜欢喝酒,一是为了排解寂寞,另外也可以驱驱身上的湿气,毕竟雨水、汁水打湿衣裳是常有的事。主要想说的是喝酒的酒具有些新奇,跟施大爷喝酒不是用一般的酒杯,而用的是量杯。斟酒时也不说再喝一杯,而是问你再喝多少毫升?

记得他的办公室里泡了两大坛蛇酒,其中有一坛是用标本缸泡的。那标本缸是透明的,可以看得到那缸中的两条大蛇,鼓胀鼓胀的,看来是泡的时候没有去除内脏。在蛇酒中还有一些中药,好像什么枸杞、党参之类的。据施大爷说有大补的功能,还可祛风去湿,但我的酒量不济,再说那蛇酒的腥味很重,可能是心理畏惧,也不敢大大方方的喝。尽管如此,还是喝到飘飘然,一觉天亮,根本没有感觉那些饥饿的蚊子。

第二天早上醒来,窗外已经是一片亮光。施大爷也早就起了床,前前后后地似乎在忙乎些什么。我连忙穿上衣服就往外跑,想去看看黑叶猴的模样。

顺着那条观测小道一路往下走,越走路越陡,越走越险,一直走到一个小台子。可以看到从河谷中升腾起的阵阵水雾,或成团成团的,亦或一丝一缕的,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放慢了速度,像是悬停在了空中。

终于在对面悬崖边看到了黑叶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黑叶猴,更加有抑制不住的兴奋,但却不敢大意,毕竟我站的位置也是悬崖边。那对面的黑叶猴似乎发现了我在偷窥,很快就消失在悬崖的开明处。

这一次没有看过瘾,于是没过多久我再次到野钟探寻黑叶猴,而且这次有充足的时间,顺着北盘江峡谷往下走,走了一个多星期,走到了关岭的断桥。最有趣的是,其中路过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住在一个悬崖间的山洞里,没有房子,进进出出都是靠拉着绳索往外爬。他们养了猪,还有几只鸡,据说是用背篼背进去的,等养大长成了,要想拿出去卖却根本不可能。那条路基本上是垂直的,猪根本不可能上得去,只能把猪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用背篼背出去。有人说那户人家一直就住在那里,也有人说那是为了躲计划生育,我没有多问,只知道他家的肉好吃,酒好喝。再后来,听说这户人家已经搬迁,不再生活在山洞里。

这些记忆都是挥之不去的,就像刻进了脑中,绣在了心里。

二十多年后再次来到野钟,却只是因为陪同。如今的道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虽然依然陡峭、弯曲,但路面已经好了很多,也加宽了很多,只是管理站的房屋还是当年那个房子,只在当年房屋的对面又起了一栋小楼,据说是给管理站的职工住的。那个嘹望台依然还在,斑驳的墙面掉落的石灰可以证实它的陈旧。管理人员已经换了几茬,施大爷也已经过世。物是人非,难免有些感慨。

据说黑叶猴现在比以前要大胆,经常活动在悬崖上,还时不时去招惹一下居民家的狗,或是光顾一下菜地,寻找一些胡萝卜、红薯之类的东西。黑叶猴的数量并没有大幅度的增长,也就107只,还分成20群。每年四五月份,可以看到黑叶猴那金黄色的宝宝在妈妈的怀里,对比分明。要到一岁以后金黄色的毛发才逐渐褪尽,变成父母的模样,也长两片俏皮的白胡子。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与黑叶猴和平相处,没有人去伤害它们,但可利用的空间毕竟有限,这黑叶猴也像是懂得了生态承载力,没有快速的增长。更何况,下游的光照水库蓄水以后,尾水淹没到了野钟保护区内,似乎黑叶猴的活动空间更加压抑,以至于一些猴子会跑到保护区外面去。在一线天那些地方,就经常可以看到黑叶猴的活动。

野钟自然保护区不过是六盘水市的市级保护区,面积只有13.2平方公里,但却保护着1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这种动物在全世界也不过2000多只。也许是空间的隔离,六盘水野钟的黑叶猴与麻阳河、宽阔水、大沙河的黑叶猴在身体大小和种群数量上有了一些差异。把野钟的黑叶猴保护下来,正好可以做一些对比研究,同时也可以为物种基因的保护做出一番贡献。

另看野钟保护区有三位管理人员,但他们都算是兼职的,保护区管理站与六盘水市野生动物管理站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那三个人同时还要承担全市的野生动植物管理、湿地保护、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哪有时间蹲在保护区做研究做监测?

任何一项事业,缺了人不行,缺了财不行,缺了基地不行。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但愿野钟保护区能够有固定的人、财、物,能够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将黑叶猴的生活习性弄得更加清楚,能够通过社区发展与社区共管让周边的群众也参与到黑叶猴的保护中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