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鲁迅”专栏】之三《一起奔流》

【“郁达夫与鲁迅”专栏小编提示】

曹丕《典论·论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这一极具普遍性的现象并不适合于鲁迅和郁达夫。鲁迅一生"骂"过不少人,且以尖刻闻名,但对郁达夫却从没有过微词。他虽反感创造社同仁一副"创造"脸,但觉得郁达夫脸上"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鲁迅、郁达夫这一对文坛密友,在现代中国文坛被传为佳话, 他们之所以会成为至交,因为他们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又都是追慕“真”的人,待人真诚,做人很真实,让人体会到一层实在,都是追求真挚之人,彼此之间更是真诚以待。两人也都是颇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路途上,互相理解,携手并进,共进退,甚至同时遭难,并尽全力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编辑刊物,不遗余力;发掘新人,给以帮助,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较为适合的环境,中国现代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当中应该说他们的功劳是不可估量的。今后十四天特辟“郁达夫与鲁迅”专栏,以飨读者。

郁达夫与鲁迅的故事之三

一起“奔流”

鲁迅1927年10月到上海时,郁达夫已在上海多时了。鲁迅抵沪第三天,郁达夫就参加了欢迎鲁迅的宴会,之后就与鲁迅过从甚密。当创造社攻击鲁迅正盛的时候,他写了《革命广告》,声援鲁迅。1928年6月,就在创造社掀起猛批鲁迅的狂潮声中,郁达夫与鲁迅合作编辑的《奔流》创刊了。这个刊物专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实际由鲁迅负责编辑,鲁迅对它倾注了大量心力,郁达夫曾说:“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名义上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但郁达夫也对它花了很多心血,他翻译了不少小说和论文发表在《奔流》上。

就在创造社攻击鲁迅达到高峰、郭沫若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的八月间,郁达夫发表了《对于社会的态度》一文,却给出了与郭沫若截然相反的判断,他说:“我总以为,以作品的深刻老练而论,他(指鲁迅)算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我从前是这样想,现在也这样想,将来总也是不会改变的。”而且,他是看到创造社对鲁迅攻击的没有道理,反而更加接近鲁迅。他说:“在当时,一批幼稚病的创造社同志,都受了王独清的煽动,与太阳社联合起来攻击鲁迅,但我却始终以为他们的行动是越出了常轨,所以才和他计划出了《奔流》这一个杂志。”

1930年,郁达夫又和鲁迅一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的发起,并一起四出演讲。1932年底黎烈文接编《申报·自由谈》,邀请鲁迅撰写文章,也是由郁达夫牵线的。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郁达夫也与鲁迅一起参加了同盟的活动,甚至当杨杏佛被害后,他也与鲁迅一起参加了杨杏佛的葬礼,回家后还写了一首悼念诗《吊杨杏佛》。郁达夫后来搬到杭州,还经常到上海拜访鲁迅。

郁达夫对鲁迅的深厚友情最突出的表现,出现在“一·二八”发生期间。当时鲁迅身陷火线,不得不避居内山书店楼上。2月3日,郁达夫在上海《申报》上发表寻人启事:

前北京大学教授周豫才,原寓北四川路,自上月二十九日事变后,即与戚友相隔绝,闻有人曾见周君给日浪人凶殴,周君至戚冯式文,因不知周君是否已脱险境,深为悬念,……

1935年,郁达夫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选入了鲁迅24篇杂文,并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的杂文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所以,在鲁迅逝世后郁达夫有更加精彩的评价。

附:鲁迅与郁达夫在上海的主要革命活动

1928年春,与鲁迅一起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

1928年6月,与鲁迅编进步文艺月刊《奔流》;

1929年1月,与陶晶孙合编进步刊物《大众文艺》;

1930年2月,与鲁迅等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1930年3月,与鲁迅等一起发起在中华艺术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左联作家联盟;

1931年12月19日,与夏丐尊、胡愈之、周建人、丁玲、傅东华等一起,组织了“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

1932年1月28日,与鲁迅等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

1932年2月5日,发表与鲁迅、茅盾、叶圣陶、胡愈之等四十三人签名的《上海文艺界人士告世界书》;

1932年2月,与戈公振、陈望道等三十五人组织了“中国著作家抗日协会”,并被协会公推为编辑委员和国际宣传委员;

1932年7月,与鲁迅、茅盾、柳亚子等三十二人联名致电国民党南京当局提出抗议,要求立即释放牛兰夫妇,“以重人道”;

1933年1月,与鲁迅等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5月,与鲁迅领衔签署发表《为横死的小林遗族募捐启》;

1933年5月,为营救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的丁玲、潘梓年四处奔波,并与蔡元培、杨杏佛等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致电南京当局,要求释放丁玲和杨杏佛。

奔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