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伽跌坐养神功
气功历史悠久,流派之多,练法之广,名称之繁,实难数计。但总的不外静与动、刚与柔、轻与重、软与硬,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虽然练法各异,可是均离不开“静”,离开“静”的锻炼也就谈不到气功。道家的入静,佛家的入定,儒家的静坐,都是从“静”字上下功夫。
“静”与“动”相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动”与“静”相对,如:静极思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结脚跌坐养神功”是根据佛家、道家、儒家的气功原理,取其精华,综合整理而成。即是脚心;跌是脚背;结为盘结;坐是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古人席地而坐。
伽跌,“结伽跌坐”的略称。本作“加跌”,亦称“伽跌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迭而坐。有两种:(1)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叫全伽坐(俗称双盘);(2)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叫半伽坐(俗称单盘)。
练功的方法,首要是调身、调息、调心三事。调身,就是调整身体坐势,力求正确,要求放松,以便有利于自然呼吸,有利于入静。
正脚,将两脚全伽坐或半伽坐;如果做不到,可自然盘坐。须要解衣宽带,解除束缚,从容入坐。全身筋肉放松,好象张弓,不前后左右倚斜。
安手,以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之上,或相反。两手拇指尖轻轻顶住,调之贴印。据说左手四指表示“天”,右手四指表示“地”,两拇指尖顶着表示“人”,此种手式为天、地、人一体之相。两手置于“丹田”,以便意守丹田。
正身,身体平稳正直,安定自然,舒适安详,要求放松,避免紧张。臀部着垫,含胸拔背,下颌内收。
坐稳之后,正式练功。练功之前做以下两项:(1)身体左右摇动九次,就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头颈要端正,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倚,不低不昂。(2)开口吐腹中秽气九次,用鼻吸气,用口吐秽气,吸时要慢,吐时要长,然后进入正式练功。
调息,就是调节呼吸。气体经鼻出入,一呼一吸为一息。两眼轻闭,舌舐上胯,不可用力,有利于疏通任、督二脉及气血运行。呼吸要自然,逐渐从有声到无声,从粗到细,从短到长,要求细、匀、深、长、缓。静坐时间长一些好,起码每次要坐30分钟。
呼吸有四种:喉头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体呼吸。初学者宜从喉胸而渐到腹部,直至体呼吸。
正常成人呼吸次数,每分钟16~20次左右。练功后呼吸次数必然逐渐减少。初练者每分钟呼吸10~12次,以后可逐渐减少到6~8次。练功时间再长一些,每分钟可达3~5或2~3次。呼吸次数的多少,是练功深浅的标志之一,但切忌盲目追求呼吸次数的减少或闭气过于延长。否则违背气功规律,致事与愿违。
调心,也称“调神”,就是调整意念。意念活动是大脑意识的活动,它在气功中起主导作用。因为练功的过程中,通过意念放松,意念调整呼吸,意念可以入静,再逐步过渡到无思无虑的“虚无”状态,这是气功调心的最高层次。
良好的意念活动,对身体的气血运行和疾病的痊愈有促进作用和治疗作用,对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状态产生微妙作用,这种作用对防病、医疗、保健、健康、抗衰、延年、益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坐毕以后,应做以下五项:(1)身体左右摇动九次;(2)开口吐热气九次,令身中热气外散;(3)双手掌相搓54次;(4)双手掌浴脸54次,让脸部的皱纹打开可使面色红润有光泽,延缓衰老,青春常驻。(5)双手食指中指擦双眼皮36次,然后睁眼收功。
饮食不宜过饱,食物不能过于厚味,能够以素为主更好。凡在吃饱的时候不宜静坐,通常要在食后二小时,方可入坐。早晨起床,盟洗之后,饮一大杯黄芸水,空腹入坐,也最适宜。每晚入睡前,可入坐。半夜睡醒后,起身入坐,入坐之后,如觉得睡眠还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每天入坐两次,入坐进入无思无虑的“虚无”状态,比睡眠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