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急症两则
中医书友会第254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艾灸现在多用来日常护理,即使在临床中用来治疗疾病,也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用来治疗急症更是鲜见了。(编辑/唐义超)

艾灸
作者/柴瑞震
病例一 神阙灸治寒实腑闭厥逆
张某,女,20岁。1953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自恃身体壮实,多勤农事,常饮食无节,恣啖生冷,不避寒凉。宿有痛经病史,每予对症用药后缓解,但终未根除。10天前因劳动归来暴食寒凉之品,引起腹部急剧疼痛,遂至某医院住院治疗,西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经用西药抗生素、解痉止痛及输液等,疼痛未见缓解,且日益增重,故又诊为急腹症原因待查。
8月12日下午患者出现神志昏迷,并逐渐加重,血压9.3/4kPa(70/30mmHg)或测不到血压。家属接到病危通知后,于傍晚出院安排后事。值此之际,其族弟急促柴浩然往诊。
此属寒实腑闭、厥逆神昏之证。治宜温通回阳,开窍醒神为法。
因病情危笃,药之不及,针之不到,故于灸法中求之,遂以“神阙百壮灸”。急用艾叶240g,麝香1g。先将艾叶揉绒掺入麝香,制艾柱100壮,脐窝填以盐末,脐周以面圈(以面粉制片,中空呈环状)固定,有专人点燃换灸。初灸时无甚动静,30壮后腹部似有响动;50壮后腹部辘辘有声,响声下趋,随着声响不断增大,始夹有矢气;80壮后大、小便排出,随后排出大量粪便,小便亦由涓滴而渐行畅利;灸完100壮,已至鸡鸣报晓,病人渐次苏醒,自诉口干作渴,即索水能饮。自此神志清醒,言语自若,便溲畅通,腹胀悉除。续以温通和胃之剂调理而愈。
病例二 至阴灸速疗难产急症案
郭某,女,35岁,1977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宿有风湿性心脏病。现妊娠已9个月,常感心悸气短,疲惫乏力,经服中药好转。于昨日凌晨1时开始宫缩,急入医院后,腹坠腰拘,憋胀难忍,但宫缩却逐渐减弱至完全停止,经用催产素,产程进展不大。至今日中午12时,仍难以正常分娩,急邀柴医生视诊。遂速取艾柱如皂核大灸至阴穴。先左后右,各灸完7壮开始宫缩,胎位下降约三指,再继灸左至阴穴7壮,未及灸右至阴穴即开始生产,胎儿顺利娩出,母子平安。
按:《寿世保元》云:“妇人难产及胞衣不下,急于产妇右小趾尖口,灸三壮,柱如小麦大,立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至阴穴可引起母体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兴奋,间接引起子宫活动增强,胎动增加(《中医报》1988年1月17日第3版)。可见艾灸至阴穴催产有其科学依据。目前临床多以此矫正胎位,用于催产者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