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

  西周、春秋至战国三个时期,莒国疆域不断发生变化。

  西周时,莒国受周王室与诸侯制约最宽松,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春秋早中期,莒国逐步扩张,鼎立齐鲁,疆域最大。北至现在的安丘、高密,南至赣榆、兰陵,西至沂源、蒙阴、费县,东至黄海,都曾属莒国疆域。

  春秋后期到战国,莒国内生纷乱,外受侵扰,城邑沦陷,疆域日小。战国末期,莒境大约北临诸城、西至蒙阴、南临莒南、东至黄海。

  莒国故城营建特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述莒城:“其城三重,并悉崇峻,唯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尽管这是汉魏时期的规制,但当时建城必定承继原来的规制,所以仍可见春秋时期莒国都城的影子。莒国都城是周代列国都城中选址、营建特点非常典型的。

  ▶莒城选址于沭河流域的莒中平原之上,夹处两山两河(屋楼崮、浮来山、沭河、柳青河)之间,呈端正的南北方向,既有天然屏障,又有良好的气候条件,环境非常优越。

  ▶莒城布局呈规整的方形,外郭、内城“回”字形相套,与《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的都城设计理念相合,是“择中立宫”都城建制的典型代表。今城阳大菓街一带是全城中心和制高点,其熟土层达8米以上,据分析,可能是堆积形成的宫殿群台基高台地,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恰似龟背。城内有许多内湖和汪塘湿地,较大的有西湖、漏卮湖、金龙河等,如同城市之肾,起着防洪排涝、集蓄水源、维持城内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莒城规模宏大,外郭南北、东西各约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东周王城面积的两倍多,比齐国都城临淄大近两平方公里,是鲁国都城面积的三倍,可容纳农耕工商各业长期自给,保障战时生产生活物资,也是能够抵御乐毅围城五年不下的重要原因。

  ▶莒城城防以“金城汤池”坚固著称,从城墙遗址看,为夯土建成,高九米左右,宽达三四十米,是工程浩大、易守难攻的城防工事,也是至今莒国时期唯一留下遗存的地上建筑,承载着久远的莒国历史文化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的重大变革是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的出现。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处于政治、军事统治和生活享乐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台宫殿。宫殿基本为“前堂后室”、“前朝后寝”格局,规模宏大,格局严谨,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凸显王权的尊严。宫室往往附有园囿,成为园林式建筑,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建筑水平。

  莒王宫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参考战国时期《考工记》关于周代列国宫殿多建于夯土高台之上的共同特点,以及秦汉时期王宫坐落方位和布局特点,莒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是存在宫殿群的,莒国和以后的城阳国宫殿群应以莒城地势最高处为中心,可能就在刘章手植槐(大果街老槐树底)周围,漏卮湖和金龙河极有可能是宫廷内湖,用于解决宫苑内用水、改善整体环境,供游玩宴乐。

  古代宫殿由台基、柱框与墙身、屋顶三大部分组成:

  台基高度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制约,《礼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柱框与墙身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柱梁构架,柱梁最重要,墙是辅助性的,起分割室内外的作用,“墙倒房不塌”。

  屋顶是最有特色的。“柱高一尺,出檐三尺”,把屋顶脊步做成陡坡,飞檐做成缓坡,使屋顶排水快而远,而且利于冬暖夏凉。正殿、后殿的屋顶都不一样,有主从之分,形成稳中求变的建筑艺术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已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仅王室宫殿有逾越规制现象,贵族官僚的宅第也追求宏大、豪华,主要有楼房建筑和大型宅院两种形式。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四合院建筑形式,贵族宅第一般由几个四合院式庭院组成,坡顶、门、堂、庭院、正房、后院、回廊等已趋完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0)

相关推荐

  • 秦汉与唐宋皇宫相比较,为何设计上规制越来越多,布局越来越紧凑

    建筑艺术,一直被视为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水平,也体现着当时的科技水平. 而纵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代皇宫无疑是其巅峰之作,充满着当时的时代特色和印记.从秦始皇建立大 ...

  • 从百里之地到战国最大,800年楚国奋斗史,壮阔不输大秦

    战国楚国疆域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均是南方大国.但楚国在周初只是一个小国,它是怎样由一个小国发展为一个对中国南方影响深远的大国的呢?楚国的扩张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对中华文明的统一进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

  •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秦国统一天下的难度如"登天"般的艰难!历史上的朝代都是建立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更替.分裂在到统一,是秦国统一天下为后世的朝代奠定了基础.秦朝之前的朝代并不算是统一,比如夏商周,中原大 ...

  • 连云港计斤古城,城门、大街、广场,再现春秋时期莒国都城风貌

    连云港计斤古城位于赣榆区塔山镇古城村,春秋时期是莒国都城,又称梁丘.祝丘,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其东西南北皆有城门,门为拱形,城嵌青砖,城上有楼.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城墙依然完整, ...

  • 试析春秋时期鲁国的对外战争

    从春秋时期开始,战争就成为了诸侯国之间避不开的话题.齐国,郑国,楚国,晋国纷纷强大起来.鲁国作为西周时期的公爵国,军事战备也是重要的国家建设.春秋时期,周天子渐渐失去了对于诸侯的号召能力,更没有力量控 ...

  • 尹吉甫[春秋时期尹国的国君]

    人物生平 尹吉甫,姞姓.兮氏,字伯吉父,尹是官名,他曾辅佐三代周王朝的天子,尹吉甫是尹氏.吉氏的太始祖,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 西周末期,猃狁(古 ...

  • 春秋时期,为何其他诸侯国国君都称公、侯、伯,而楚国却始终称王

    西周建立之后,周天子大封天下,其中除周天子称"王"之外,诸侯王分别被封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然而,我们提到当时的诸侯国,便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其他诸 ...

  • 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的历史简介

    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首,季孙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 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季孙氏的始祖季友,谥成,史称'成季' ...

  •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主)

    带你了解勾践 1.66万播放 01:10 勾践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共4个含义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 游戏<英雄杀>中的角色 <萌王EX>的英雄 <越女剑>小说的人物 收起 ...

  • 浅谈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家运作

    鲁国政治情况概述 鲁国是周王室分封之下的一个重要国家,武王克商之后,"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由于武王骤然驾崩,周公辅佐幼主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他就封于 ...

  • 阳虎之乱:春秋时期鲁国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大梦春秋》127

    公元前502年十月三日,毫无防备的季孙斯坐上车子,前往蒲圃赴宴.一队车马浩浩荡荡,行进在曲阜的大街上,阳虎的车子走在最前头,他弟弟阳越走在最后,两兄弟一前一后将季孙斯的车子牢牢夹在中间,此外还有众多卫 ...

  • 春秋时期的秦和赵,都是商朝贵族后代,为何秦国不称秦而称赵?

    在先秦时代,男子一般有名有字.有姓也有氏,秦汉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姓氏合一,原来的很多氏最后都成为新的姓,如果追朔源头,很多不同的姓其实来源于一个先祖. 在当时的环境下,列国纷争,不同的国家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