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走读富阳,在建筑楹联里寻找富阳曾经的故事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第20次活动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2006年,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间书籍中语,无不可成偶者".对联作为汉语言独特的文学样式,是中华民族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它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文的特色和魅力,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属对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手段,由此也构建了一种富于鲜明特色的语文生活.它集语音、词汇、语法锤炼于一身,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是形成敏锐语感的最佳途径之一;有利于青少年拓展思维空间,激发想象力;是青少年积累审美经验,培养审美能力的课堂. ——毛力群(浙师大教授)
鹳山公园
东吴公园
这些地方,我们再熟悉不过
让我们重走一次,带着发现的眼睛
也许历史就在这里,故事就在这里
简洁的语言与文字
描绘着美丽富阳,记录着美丽富阳
那些人,那些事,那段时光
在最熟悉的地方,我们一起行走
一起观察,一起记录
一起构建我们的美丽记忆
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无锡环城东路的幽静处。书院由北宋著名学者杨龟山创办,故亦称"龟山书院",后废毁。至明万历年间,被罢黜归里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安希范等人,为继承杨龟山的讲学遗志,倡仪捐助重建东林书院。建成后便在此主持讲学,讲习之余,针砭时弊,臧否人物,一时影响颇大。结果引起朝廷不满,明天启年间,阉党祸兴,诏毁全国书院,东林首当其冲,书院被毁。顾宪成、高攀龙等被斥为"东林党"而蒙遭迫害。崇祯即位,惩处阉党,为东林昭雪,并下诏修复书院。后清代各朝续有修葺,书院遂恢复原观。及至民国及抗战中,东林书院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抗战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吴敬恒、唐文治、钱基博等发起重修,整治原观。
一副对联因邓拓而名扬天下
说起东林书院,尚未踏访过的人不一定知之甚详,但院中的一副对联是无人不知的,这便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传为顾宪成所撰,顾死后,这副对联被后人刻写挂在惠山寄畅园旁顾氏祠堂里,后毁坏无存。抗战胜利后,东林书院重修,此联被重新刻写挂在院内。而这副对联能传之于众,则有赖于在"文革"中被打成"三家村"之一的邓拓。1960年,邓拓来无锡参观东林书院时见到这副对联,印象非常深刻,回京后有感而发,写了篇《事事关心》的文章,收入《燕山夜话(合集)》中,提倡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于是此联便名扬天下。"文革"后,备受摧残的"三家村"只存廖沫沙一人在世了。1982年重修东林书院时,无锡有关方面便恳请廖沫沙先生题写了这副抱柱联。该联现仍挂在东林书院依庸堂里。
---对联的故事
排版|如歌
文案|郁达夫少年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