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经济不可预测的将来(传统农业技术缺失问题)

前两天写了一些关于打工经济带来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那是一个更长远的影响。同样,由于打工经济带来的传统农业技术缺失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长远的问题,而且农业问题的突发性更强,更直接。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样的谚语是中国世人皆知。中国也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沉重的农业人口和农村问题一直是困扰历届领导的的主要问题。很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主要是关于农业农村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基本农田、新农村建设,等等等等。这些手段和办法确实解决了不少农村的贫困问题,让农村的经济结构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的改观。但是,农村一些潜在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来,特别是在和平时期没有显现出来。没有显现不等于不会发生,越是没有显现的威胁更加严俊。

农业技术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特别是传统农业技术,是一代一代总结出来的。自从“打工经济”崛起后,首先是年轻人放弃了对农业技术的学习,进而发展到中老年人也放弃了农业。或是将传统农业改为用便捷的现代技术取代,比如传统的除草借助除草剂,传统的集积换成了化肥,传统的防虫治虫换成了大量农药。一方面耕种面积缩减,一方面产品不安全。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是一种低效产业,特别是像贵州这样的山区,没有办法上大型机械,发展农业劳民伤财。只注重集约化的、工厂化的农业生产集体,没有注重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其实,在没有足够自给力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反而焕发出奇光异彩。但是,现在农村的种质资源锐减,基本上都没有留种的习惯,且这些杂交种源本身也不能够留种,年轻人更不知道怎么处理种子、怎么留种。

当一切都要依赖市场时,当市场又出现某些垄断行业和群体时,威胁就已经产生。如果这些威胁针对的是高科技、汽车、手机等,尚可以承受,大不了是发展快慢、生活优劣的问题。但如果这些行业出现在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中,就是生死的问题。一旦危及到生死,就没有了底线,就不可能谈“治”的问题。历史上多次的内乱都与吃不起饭有关,饿了肚子,没了基本生存权,是不可能去讲太多的道义的。

现在广大农村种地的面积减少,会种地的农民减少,能种地的农民严重老年化,农村缺乏种质资源,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不是有了钱就能够解决的。即使有了种子,要有能种地的土地,要有会种地的农民,种子种下去了,庄稼生长需要有一个过程,还要会管理。有些土地已经严重受到化肥农药的污染,或是严重板结,改造土地也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也一样需要农业技术。大量的农业机械使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没有多少地方还在使用畜力,农民饲养的牲畜量锐减,农家肥也缺乏。

如今农村真正懂得农业生产的人不足40%,而这40%中有70%是50岁以人的人员。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农业生产,也不再认可农业生产劳动。老年人逐渐老去,逐渐失去劳动能力。农村的传统农业正在走向衰亡。

有人认为,现在从国外进口粮食比我们国家农村自己生产粮食的成本还要高,种粮是一件赔本的生意。认为只要有了钱,不愁买不到粮食。连国外专家都认为中国没有必要自己生产粮食,完全可以通过贸易来满足粮食需求。我就在想,如果你愿意花钱,人家不愿意卖给你呢?当年日本人也是到上海等地开棉纱厂,也是中国国内的棉纱质量不如人家,成本比人家的高,但还是要发展民族工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