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怎么就变得咯么难了呢
扶贫、怎么就变得咯么难了呢
刘述涛
在写现在这篇文章的时, 《扶贫,到底应该扶什么》的这篇文章,在我公信号的阅读量51378,点赞1040,打赏82人,留言387人。这应该是我创建“述涛说事”以来,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篇文章。
争议来自于三种声音,一是扶贫干部,一边倒的感谢我说出了扶贫中的一些问题,赞赏我是位有良心的作家;另一种声音来自于贫困户,说我在瞎说,他们也想要过上富裕的生活,不想成为这个社会的寄生虫;还有一种声音,就是不是贫困户的农民,他们说到村级领导在一个村里所掌控的权利,以及在分配中存在着的问题,说到对一些产业化的不满。
然而,这三种声音,都表达出同一个心愿,那就是要我再写一篇有关于扶贫的文章。
怎么写?如何来写?
我一下子陷入了茫然,我并没有在第一线的扶贫工作中采访过,我所了解的扶贫,大都数来自于我在乡间行走时的浅层了解。
我们都知道,喊出扶贫攻坚口号,掀起扶贫战役是我们国家的当家人,他喊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不久之后,他又喊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为民情怀和执政信念,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让全天下的穷苦百姓能够吃饱饭的信念的延伸。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全中国能够吃饱饭,吃好饭,有衣穿,有房住,同步进入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作为一介普通的老百姓,自然对这样的政策无比拥护,也无比期待。
只是,我在想,当扶贫工作成为了一项政治运动,上面只注重看成效,看结果,看数字,看数据的时候,那么一切也就会变了味,人人都在争抢时间,都在希望自己掌控下的土地上能提前摘帽,这也就促成了扶贫工作有了急功近利的一面。
当全体动员,主动出击,单位帮村子,员工帮个人的这种帮法开始普遍的时候,很多走进乡村,走进贫困户的工作人员,心里就会有些不平,因为他们见到的贫困户,有些住着的竟然是三层小洋楼。还有一些,却是不愿意出去打工,只想守着老婆和孩子,过自己悠闲舒适的生活的所谓贫困户。他们问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做事,嘴里吐出的就是冇什么意思的话。当一个人把生活都过得冇意思的时候,你能怎么扶?
还有手机的普及,让许多十几岁的孩子早早的对读书没有了兴趣,要么开始重复父母的命运,南下找个工厂,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员,要么就什么事也不肯做,天天抱着手机,与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而许多田地却在荒芜,许多山村却在哭泣。
这些都是网友留言后,我采访他们,他们同我说的事情,他们说,我们去扶这样的贫也很无奈,被派到这样的家庭,你说怎么办?拿钱直接给这样的家庭,那等于在打水漂,不拿,又是政治任务。所以,为什么不真正的把钱,把资金,把贷款作为投入产业的股金呢?一个村扶起一个真正的企业来,这样的企业可以是村里已经成型,正在发展,并且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所以,把资金、贷款直接作为某项产业的股金,以入股分红的模式来统筹规划好所有的扶贫资金,扶贫款项会不会更好?
我回答不出,我只能够说,真正扶贫,一定要扶到根子上,不能够急功近利,否则,返贫的现象一定仍会出现。
写到这里,我忽然看到有位基层干部给我留言,他说扶贫,扶的是电脑店,打印店,我开始不明白扶贫怎么与电脑店有关,后来才知道,多少乡镇一线的干部职工,其实天天忙着的是填写扶贫表格。有位乡镇干部还同我说,刘作家,你知道吗?我们填一位扶贫家庭的表格就要九十多份。
九十多份!
我实在难以想象,也不知道这位干部的说法是否有点夸张。我就在想,如今科技如此发达,人面识别,指纹识别,都已经得到利用,为什么不直接填一份电子表格呢?政府让人搞一个扶贫的电子识别系统难道就这么难?现在人人有手机,一户贫困家庭,一个二维码,一扫,什么信息都在上面,还需要这样天天填表吗?把填表的时间放到处理贫困户的难事之中,多好。
自然,也有贫困户给我留言,他们家就是因为家人的一场大病,而欠下那么多债的,所以,就应该扶大病!
还有就是扶贫,其实也大的程度体现了当地官员的理念与信心,尤其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现在好多农民和贫困户抱怨的是有些当地的官员好大喜功,并没有做更多细心的研究与调查,因地制宜,而是一味的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农民的未来,这就又形成了新的矛盾,使得好多农民,都觉得是要发给我的扶贫款,却被你给利用了,心里就一直愤愤不平。还有就是有一些村官,在划分贫困户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情在里面。
那么,为什么扶贫就变成这么难呢?
我想来想去,无非是现在信息不对称,扶贫干部想的事,农民不了解,农民想的事,扶贫干部也不了解。另外,就是现在有大情怀的人少,农民也不象以前刚分地时的农民,思想单纯,只想吃饱饭,现在好多农民因为各种信息的进入,碎片化的阅读,从而也变得怀疑起一切来了,变得对官员没有了信任感。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彼此信念的缺失,要建立起这种信任,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说是扶贫工作的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有些贫困户的确是因大病而贫穷的,有些贫困户却是人为的,有位愤愤不平的农民留言说,我们村有位老人,儿女都在城里买了房,有生意,户口也牵到了城里。儿女没良心不接老人去,老人现在成了贫困户,儿女还很高兴,说终于在农村又可以拥有一栋房子了。看到这样的留言,我的确很无语,这社会,吃瓜子吃出臭虫,的确什么人(仁)都有,各级政府真要做的,还是不能用一把标尺来量所有的贫困户,而是要找出贫困的真正原因,真正能够做到精准,再精准,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还是那句话,大病、教育,养老,这三件事做好了,才是真正扶到了点上!
写到这里,我忽然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唯一真正还想表达的,就是不管是贫困户、农民、政府、官员,都能够彼此换位思考,都能够放平心态,从基础做起,让这项工作真正和谐起来,而不是那么多的困惑与难处,也许,这项民心工程,才真正能够做到人的心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