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的母亲
天津散文· 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的母亲天津 谷晓梅辛丑清明前夕,我又想妈妈了!“三闺女,你好吗?”老妈妈温柔的话语萦绕耳畔,犹如发生在昨天。我的妈妈姓关,山海关临榆县城人,满族瓜儿佳氏的后裔。祖上曾是清朝大学士,家境殷实。到了姥爷这代挥霍无度,没落得一贫如洗。在妈妈三岁时,姥爷去世后剩下姥姥和妈妈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我的姥姥也是大户人家的人,识文断字,心灵手巧。没有了丈夫的姥姥便带着女儿在富裕人家当老妈子,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年、二年、三年……渐渐妈妈也能帮助姥姥干活了。姥姥心里明白读书的重要,不甘心女儿像自己一样伺候人,便央求东家让妈妈去上学。东家心好应允下来,这样妈妈进了基督教会学校读书(因为那里不收费,可以勤工俭学,收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妈妈在学习期间一直坚持勤工俭学。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勤奋在教会学校读书,连年跳班,一直读到师范毕业。妈妈做了老师后,姥姥再也不用给他人当佣人了。妈妈养育了我们兄姐妹五个孩子,解放前在滦县铁小任教。听哥哥讲过,那年日本兵要炸滦县大桥,妈妈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到我家,告知赶紧火速搬家才免遭一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抗战时期,我家还住过解放军,哥哥还参加了儿童团,都是妈妈大力支持的。妈妈性格内向,言语不多,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却是深明大义。解放后举家迁津,妈妈一直在天津第四铁小任教。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妈妈对工作尽职尽责,为了工作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俨然是一个拼命的事业狂。就连姥姥病卧半年,都是八岁的我休学侍奉,直到姥姥病逝的礼拜天,妈妈还去做家访,接到我打的电话,告知姥姥病逝后,她才赶紧回家,她心里装的完全是她的学生。哥哥姐姐们分别长我十四岁、十二岁、十岁。用妈妈的话说,他(她)们既是妈妈的孩子,又是妈妈的学生。他(她)们都学业有成,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那时候我还小,看到的是每逢开学季,妈妈捉襟见肘凝重的面容,父亲每月只给妈妈生活费,供哥姐上大学的重担都撂在妈妈柔弱的肩上。她数着手里不多的钱,念叨着哥哥在兰州铁道学院、二姐在天津轻工业学院的学费、生活费,核计着多少才够。只有大姐为了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报考的师范学院(那时的师范是免学费的)。这三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往返车费都要平时从牙缝里挤出来。节粮度荒年代,妈妈拖着肿痛的身体坚持给学生们上课,不知多少次晕倒在讲台上。而为水肿病患供应的胡萝卜、黄豆,妈妈都舍不得吃,为我们改善了生活。妈妈赢弱的身躯透着那股韧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幼年的我看到的是妈妈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她在上教师进修学院时,每逢半导体传出了讲课声,我都会蹑手蹑脚地进屋,轻轻地开关门,唯恐惊动了正在上课的妈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懵懂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妈妈退休了,本应颐养天年。可是我记得街道办事处的主任,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干部来家里,动员妈妈去当居委会主任,妈妈真的去了。那时社区的主任们都是奶奶、大妈,没有什么文化,妈妈是退休老师,所以写写画画、学习的事情就落在了妈妈的肩上。特别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妈妈要带领居民们挖防空洞,一生从事脑力劳动的妈妈,用尽全力带头干。由于天气寒冷,妈妈的手指患了关节炎,十指变形,拿个盆都要掉地。当年在居委会纯属无私奉献,没有任何收入,工作量却不小。六八年底已拿到天津人民出版社录用通知书的我,坚决要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那时,我始终住校,任校报编辑,就是临上火车的头夜,我也是和同学们在一起)。妈妈起初不知道我已留城(当时的政策是一班留五个,多子女身边无人的),是后来老师到家看望我的父母说:"真舍不得晓梅这样的好学生下乡。”母亲才知道原委。但她丝毫没有埋怨我,她对老师不断地说:"孩子大了,想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我们就放手。我三闺女来信从来没说过农村苦累,我也就放心了。”妈妈很开明,在她眼里孩子都是国家的人,哥哥姐姐们大学毕业都在外地工作,孩子十八岁可以选择自己的前途。用我爸的一句话:"儿女们自己的梦自己圆!”记得我在南宫工作初期,特地接妈妈来小住,妈妈跟我一起外出办事,和我一起住在宿舍。妈妈待人彬彬有礼,柔声细语,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妈妈是位高雅、知性、温柔、慈祥的老妈妈!父亲去世后,一度妈妈就由我们姐三个轮流照顾了,每逢这时都是接妈妈到各自家侍奉,八九十岁的妈妈始终手里捧着书在读,一本圣经她都会背诵了。九三年举家返津,可以守在妈妈身边尽孝了,这让我感觉欣喜万分。返津后,记得有一年三八节前夕,南开报记者到家里来采访九十多岁的妈妈,她脸上露着谦恭的笑容与记者侃侃而谈,在场的记者无不折服!一个劲地夸老妈妈的待人接物谦和有礼,赞许老妈妈的精气神!老人家豁达,思想开通,不止一次地嘱咐我们,人死如灯灭,死了就死了,死后把骨灰洒向海河,回归自然就行了。2008年,九十八岁高龄的老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18年我们姐三乘坐天津市民政局殡葬客轮,在渤海与海河交界处将父母的骨灰撒向了大海,魂归自然环保,完成了老妈的夙愿!
谷晓梅,女,公务员,中共党员。老知青,喜欢文学创作,曾获天津市读书征文优秀奖,全国抗疫诗词一等奖,被授予战疫先锋,爱国诗人称号。现任中华文化旅游诗词学会特聘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山西作家》微刊诵读编辑和创联编辑。发表各类诗作八百多首。出版《打开尘封的记忆》文集。散有文章在《天津散文》《山西作家》《作家地带》和中老年时报发表。【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本期微刊管理团队责编:李 韵编校:韩佩萱制作:紫 月诚邀加入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微刊编辑部顾问:张宝树主编:李锡文执行主编:陈彩洁副主编:李韵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博采众长,力推精品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