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这样发,才是一线教师的福音

教育·美文·感悟

-1-

绩效工资施行已经几年了,从具体实施的情况看,老师们反对的多,赞同的少。

正像有人评论的那样,绩效工资不但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激励一线教师的作用,反而影响了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具体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字:不公平

本来倾向一线教师,强调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在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甚至很多地方是越干活多的挣钱越少。

怎样才能让绩效工资起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成为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法宝?个人以为,只要做到“两无关两有关”即可。

-2-

一是要与职务无关

绩效工资不能按职务的高低来定,否则就成了“官效工资”。

首先在制定竞争机制时,领导要与普通职工分开,避免和普通职工在一个碗里抢食。而且,既然上级拨付绩效工资时,并没有给领导多拨,那么领导的绩效基数也应该和普通职工一致。

比如学校每位职工每个月绩效的平均数是800元,一个学校如果有10位中层领导,每个月就拿出8000元供这10位中层领导竞争,多劳多得。

因为同样是学校领导,工作能力与效果也不一样。干得好的领导就应该比其他领导挣得还多,干得差的领导就应该比群众挣得还少。如果什么也不干的领导也比干得最好的职工挣得多,显然是抢了普通职工碗里的饭,会引起不满。

-3-

二是要和职称无关

职称代表的是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而绩效要看职工工作的成绩与效果。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打个比方说,你有补天的能力和资质,但如果你只是在补裤子,那么只能挣补裤子的绩效,而不能挣补天的绩效。

本来,绩效工资就有弱化职称工资的本意,如果绩效仍然按职称发,显然有违制定绩效工资的初衷。

-4-

以上是两个“无关”,下面是两个“有关”:

一是要和工作量有关

教两个班和教一个班,一周10节课和一周20节课,脑力和体力的付出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教多教少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老师们显然会选择不教课或少教课。

很多学校每逢开学安排课都是一大难事,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课时费太低。比如一节课一两元钱,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

打个比方说,如果一节课的课时费是50元钱,一周上20节课,一个月就可以多收入4000元钱,一周10节课就可以多挣2000元,不上课则一分钱没有,那么,肯定有人天天找领导提要求:凭什么我就比别人教的课少?

-5-

二是要和工作成绩有关

同样的工作量,工作的成绩也不一样。同样教两个班,成绩也有高有低。

所以,具体到绩效的分配,也必须有区分,否则就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成绩排名,但仍然可以制定出合理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成绩。

制定出公开透明的规则对老师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然后按照不同的等次进行绩效的发放,比如同样是一周20节课,如果量化排名第一,则挣的要比4000更多,如果量化排名靠后,则会比4000更少。

并且,以此作为将来教师任课的依据,就会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6-

总之,想让绩效工资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一定要做到公平,让干活多、干得好的人挣得最多。

建立起合理的分配机制,让校级领导和校级领导竞争,中层领导和中层领导竞争,普通教师和普通教师竞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才能够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如果总是越在一线教书挣的钱越少,或者稀里糊涂吃大锅饭,只会让绩效工资成为教育教学的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