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乌蒙27载的“竹子教授”

——记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4日 01版)

  【奋斗实干在一线】

  乌蒙山区一种濒临灭绝的细小筇竹,在他27年精心培育下,变成了带动3.66万人稳定脱贫、15.9万人致富的大产业。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一批原来只会种玉米的农民,在他的引导下,不仅成为靠筇竹致富的带头人,还参加了全国竹业学术大会。

  这位“点竹成金”的人,就是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院长董文渊教授。

教授为何扎根乌蒙山区27年

  乌蒙山中的大关县是深度贫困县,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全县难寻一块平地。1993年,因为大关是西南林业大学的定点帮扶县,刚过而立之年的讲师董文渊被派到大关县挂职科技副县长。他起早贪黑,踏遍了大关的山山水水,想为山区群众找到一条致富路。贫瘠的大山能发展什么产业呢?木杆镇山上一株株被当地人称为罗汉竹的野生筇竹引起了他的注意。

  董文渊调查发现,大关当地群众有采野生筇竹竹笋的传统,由于长期掠夺式乱挖滥采,筇竹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竹笋越采越小,群众收入越来越低。1984年,国家公布首批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筇竹位列其中。与此同时,国内外有关筇竹的研究却是空白。董文渊决定从零开始研究,希望把筇竹变成带动山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致富竹。他吃住在山上,对筇竹的生长分布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两年挂职期满回校,董文渊的心还留在大关——为山区群众找一条致富路的愿望还没实现呢。董文渊毅然决定回到大关继续他的筇竹研究。当时从昆明到大关要两三天才能抵达。位于木杆镇细沙村的研究基地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项目经费,董文渊自掏腰包给协助自己种竹子的村民付工钱。他和学生经常在老乡家里借宿,研究筇竹昼夜生长节律时,就整夜守在山上。这种艰苦窘迫的情况持续了近10年。

  “我作为一个学林的科技工作者,又是一名科技副县长,有责任把筇竹这种濒危植物研究清楚,把它保护起来,帮助山区群众脱贫增收。”董文渊回忆起当年的初心。

细小的筇竹如何变成致富竹

  2020年8月中旬,记者冒雨乘车两个多小时从县城来到木杆镇,在细沙村大厂坝白花湾的一座大山下,一片片六七米高的筇竹林掩盖了上山的小路。“这是2018年董老师进行低效竹林改造的示范林,原来的天然竹子比人矮,改造后竹比人高,原来竹竿没有用,现在1根5至7元,每亩竹竿收入在7000元以上。”大关县林草局副局长谢泽轩钻进竹林中,比画着告诉记者,“这里竹笋平均亩产量从125斤增加到914斤,亩产值6556元,比改造前翻了13倍,效益非常好!”

  穿过竹林中的小路,来到一片开阔的山坡上,树上一条红布横幅格外醒目:“半山筇竹甲天下,一棵竹笋兴乌蒙。”这是董文渊团队多次对村民进行筇竹技术培训的地方。在云雾缭绕的山腰,还有大片筇竹林。“那是20多年前董老师在大关建立的第一个筇竹研究与示范基地。”谢泽轩指着那片竹林说。

  董文渊不仅通过研究推广天然筇竹改造技术来帮助山区农民增加收入,还攻克了筇竹种苗繁育、人工造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野生筇竹人工规模化栽培成为可能,从而为珍稀濒危筇竹争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在木杆镇甘顶村的一片平缓的山坡上,有一片40亩的筇竹育苗基地,袋装筇竹苗铺满山坡,郁郁葱葱。

  “以前本地没有筇竹种苗,老百姓也不愿意种竹子,2018年董文渊老师和林草局帮助我们建了这个基地,董老师经常来察看基地,今年育苗130万袋,毛收入220万元,基地每年要用3000个劳动力,村民们有了打工收入。”甘顶村年轻的党总支书记程良林蹲在地边算了个账,“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原始釆笋变成全员种竹,山当地耕,竹当菜种,全村有野生筇竹13000亩,这两年又新种了13000亩筇竹,以前全村每年采笋收入100多万元,现在近350万元。”

  在细沙村,记者巧遇了新兴筇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刘厚忠。2009年,他在董文渊的指导下成立合作社种植筇竹,如今种植筇竹2000亩,带动农户53户。“董老师教我们种筇竹,今年合作社筇竹笋和筇竹苗的收入有86万元,明年收入会更多。”刘厚忠高兴地说。

  2020年9月18日,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贵州省桐梓县举行,董文渊带着刘厚忠等7个筇竹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参会交流。刘厚忠兴奋地说:“我一个种竹子的农民,做梦都没想到能跟着董老师去参加全国学术会议,让我们学到了发展竹子的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

  27年来,董文渊扎根大关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筇竹资源,共培训竹农7000余人次,推广筇竹低质低效林改造技术7.3万亩,人工造林14.62万亩。目前全县竹林总面积达55.88万亩,其中筇竹面积35.45万亩,筇竹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全县年产筇竹笋9000多吨,综合产值达2.6亿元。

高山竹林中为何出成果、出人才

  在董文渊27年的努力下,筇竹在大关成为富民竹,也正在成为富县竹,还结出了科研之果。

  2017年8月,大关县决定把筇竹作为一县一品产业发展。2018年2月,西南林业大学与大关县共同成立筇竹研究院,董文渊被聘为院长。董文渊的干劲更足了,他带领团队调研编制了大关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规划,牵线引进圆竹家具企业落户大关,帮助筇竹圆竹家具参展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并斩获金奖。大关县被授予“中国筇竹之乡”称号,成为云南省首个“中国竹业特色之乡”。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在木杆镇向阳村,大关县引进省外企业投资、年加工竹笋5万吨的筇竹(扶贫)产业示范园即将建成;在县城附近大关河边,广东中山市投资帮扶建设的竹笋冷链物流基地也即将投产。

  在帮助大关发展筇竹产业的同时,董文渊团队的科研论文也写在大关竹林中。“我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都是在大关筇竹基地完成的。”董文渊扶了扶眼镜说。

  27年来,董文渊率领科研团队活跃在大关及昭通林区,先后完成了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ECBP)“天然筇竹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专题等10多个有关筇竹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31篇、国家项目认定成果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制订地方标准1个,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外筇竹研究的空白。董文渊共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100多人,其中在大关竹林中做过科研的学生就有80多人,他指导25名学生完成了以筇竹为题的硕士毕业论文,为全国竹产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

  “西南林业大学多年来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精准助推大关县脱贫攻坚。尤其是董文渊教授扎根乌蒙大地27年,致力于大关筇竹资源保护与开发,把筇竹林变成了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生动践行了‘树木树人 至真至善’的西林校训。”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昌山说。

  “坚守是责任,更是一种力量。让筇竹科技普惠于广大的山区群众,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这是我在大关坚守27年的动力。我虽然快退休了,仍愿意继续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年近六旬的董文渊说。

  (本报记者 张勇)

(0)

相关推荐

  • 挖竹笋-郑州日报数字报

    ♣ 殷雪林 前些天上街买菜,猛然发现新鲜竹笋上市了,这来自乡野并不多见的春色美食,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忙走过去蹲下拿起几根,那棕紫色笋壳光亮如新,握在手上爽爽的润润的,舒服极了.尖尖的顶上新生几片嫩 ...

  • 【湖南】刘睿《家乡的竹林》指导老师:李树梅

    家乡的竹林 会同县城北学校 刘睿 我的家乡座落在湖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有沁人心脾的空气,有甘甜可口的山泉水,更有漫山遍野的竹林.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

  • 散文精选:春笋(原创)

                                                                                                    文/一生 ...

  • 无约而至小竹林

    那些年的夏天,我们怀念. 那个夏天,午饭过后,太阳正立头顶.放眼望去,原地转一圈视野所及的土地,耀洒着最盛的光芒,散发着强有力的魅力.咯咯嘎嘎,鸡群被几位踏着轻快响亮步伐的少年惊散,四处逃窜.刚搜寻完 ...

  • 竹藤产品生产出口考察报告

        竹藤产品生产出口考察报告 2001年三月上旬,北京联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沈乘秀领导下,马智和总监与国际竹藤组织专家竺肇华教授赴浙闽地区考察竹材资源和竹产品生产和出口情况,初步调查我国竹材资源十 ...

  • 我爱竹子作文

    在东栅老家的后院里种着一些竹子.时间一长,它们渐渐长成了一片竹林. 我爱这一片竹林.为什么呢?请听我细细道来吧! 春天到了,一阵春雨过后,竹笋纷纷把尖尖的脑袋露出地面,他们放眼这一个新奇的世界.那个时 ...

  • 听笋

    也不是突然闯入这片竹林的.昨晚抵达这里,我们本就打算游览这座山的竹海.只是早晨醒得早,我起床推开窗子,发现昨晚下榻的宾馆就在竹林里.于是我出了宾馆,信步走进了这一大片竹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 ...

  • 低头耕耘27载,看华隆涂料如何“厚积薄发”?

    广告 "中国涂料看广东,广东涂料看顺德". 曾经被誉为"广东涂料四小龙"的顺德华隆涂料,今年迎来了它二十七年华诞.二十七载栉风沐雨,华隆涂料从单一的家具漆到家装 ...

  • 扎根五十载 一心为人民

    扎根五十载 一心为人民 --记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儿科主任路生梅 本报记者 雷 婷 "路大夫,娃是我外孙,不能好好吃饭几个月了,找您给看看."居民高俊娥打来电话. "我下 ...

  • 李贺用27载短暂生命奏响中唐诗坛浪漫主义的乐章

    宜阳三乡镇李贺故里正在打造汉唐文化主题公园,对唐代的砖砌佛塔进行修缮. 洛阳市宜阳三乡镇的李贺像 □记者刘瑞朝文李康洪波摄影 核心提示丨李贺在中唐诗坛,是一种别样的存在.号为"诗鬼" ...

  • 照片背后的故事|陶明:27载记录朱鹮复兴的奇迹

    今年是朱鹮被重新发现40周年! 1981年5月23日,中科院刘荫增为代表的朱鹮寻找团队,历经3年时间,行程5万公里,终于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找到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给这一物种的留存和复壮带来一线希望 ...

  • “甜歌皇后”李玲玉:27载跨国婚姻的喜乐年华

    李玲玉 李玲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家喻户晓,演唱的<天竺少女><美人吟><牧野情歌>等歌曲,至今还广为传唱.这些年,李玲玉淡出了公众视野,她真实的生活和婚姻 ...

  • 扎根浦东27年 罗氏中国加速器在张江启动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今年,投资逾2亿元人民币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在浦东张江启动. 罗氏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医疗公司,总部在瑞士,拥有125年悠久历史.罗氏扎根浦东27年,是浦东发展见证者.受益者.贡献者 ...

  • 衡生喜:扎根基层十载 指导全国乡村文化建设

    吾谷网讯:一年一度的第六届全国社区互助农业(CSA)大会,于12月5日-7日在福建农林大学举行.本届大会以"社会参与"和"农业创新"为主线,系统总结本土性社区互 ...

  • 2020年8月27日金日光教授论葛医生高度重视抗疫中脾胃升阳正气及滋阴的事,在排毒方加泽泻柴胡霍香等...

    作者:金日光教授 小编:许栋松 2020年8月27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钱老领导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他很关心委员们的健康,常说三件事:一是,要注意脾胃,他说山楂对开脾胃很有帮助,二是,气功值得学习 ...

  • 历史上的韩德让:辅佐萧燕燕27载,生前封王拜相,身后陪葬皇陵

    在电视剧<燕云台>中,萧燕燕(唐嫣饰)亲切称呼韩德让(窦骁饰)为德让哥哥,耶律贤(经超饰)则尊称韩德让为韩四哥. 然而,并非所有的契丹人都对韩德让以礼相待,耶律虎古和耶律磨鲁古这父子俩,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