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谁的眼泪在飞——说刘备的哭(《三国演义》新读之六)
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这是句老话,笔者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不是哪个人说的 ,而是祖祖辈辈都这么说,反映了几百年来读者对刘备这个人物形象的认知。因此要说道刘备这个人,首先得从他的哭讲起。
吴湖帆绘蜀主刘备
哭对男人特别是那种闯荡江湖、建功立业的猛男们来说,是个不常备的道具。偶一为之还可以,比如玩个男子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的温情戏,会给人新鲜感,换取一些同情。但如果经常哭,就让人感到不适了,因为这通常是弱者的专利,比如汉献帝没事抹几滴眼泪,大家就觉得比较正常。有曹操在,他不抹眼泪还能有什么事情可做呢。
但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刘备。他不仅经常哭,而且还能把哭修炼成战斗武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哭好像还不是那么让人感到恶心。在群雄逐鹿的江湖世界,这手绝活算是剑走偏锋吧。不知道刘备这一招是天生就会,还是跟高手学过,好像山东蓝翔技校没开设过这个专业。
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没有眼泪,刘备就什么都玩不转,有了眼泪,则无往不利。
高谊长木浮雕画刘备
不是吗?在江湖上混了半辈子,人家曹操、刘表、刘璋、孙权不管大小,都有一块自己说话算数的地盘,自己还在带着关羽、张飞这两个把兄弟到处投简历参加面试。
好不容易得了个徐庶,日子算是过得有点起色,结果又被曹操釜底抽薪,玩了个老娘召唤术,活生生把人弄走了。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哭,直截了当的哭:
玄德哭曰:“子母之道,乃天爱也。元直毋以备为念,而割其天爱。待与老太君相见之后,再从听教。”(《徐庶走荐诸葛亮》)
哭也没用,人家老娘来信喊儿子回家吃饭,不能不走人。眼看徐庶要走,刘备只好连夜设宴送行,说到伤心处,两人一起流泪:
二人相泣,坐以等旦。
连环画《走马荐诸葛》
然后就是送别,刘备先是“泣谢”,接着是“泪如雨下”,再来个“泪沾衿袖”,最后是“放声大哭”,“凝泪而望”。
这哪里是哭,分明是眼泪炸弹、眼泪攻势。从得到徐庶要走的消息到送别徐庶,刘备的眼泪就没有断过,既有小声的嘤嘤,也有大声的痛哭,一套绝杀连环哭,将古往今来各种哭法全部演练了一遍。
尽管也是大男人,但刘备的哭似乎并不让人感到恶心,因为这不是软弱的哭,也不是恐惧的哭,而是为朋友而哭,为江山而哭,哭得有情有义,哭得理直气壮。
徐庶当初跟老师学兵法,但没上过眼泪这一课,哪里见过这个阵势,一下子弄得走也不是,留也不能,负罪感不断增加,最后只得主动把自己的好哥们诸葛亮出卖了,这才有后面的三顾茅庐佳话。
刘备的绝杀连环哭哭出了诸葛亮,哭出了三足鼎立,想想也真是值了。
曾福庆绘《三顾茅庐》粉彩瓷盘
后面就是读者再熟悉不过的三顾茅庐。不顾关羽、张飞的反对,刘备相信自己的眼泪,执意去请诸葛亮,大冬天的,哥三个跑了三遍才算是找到了诸葛亮。结果人家高谈阔论,说了一大套建国方略之后,仍然表示自己对新农村建设更感兴趣,不想跟着刘备混。
刚高兴没有两分钟,仿佛一桶冰水从头上浇下,心里拔凉拔凉的。人家不愿意出来,再好的计划也是一张废纸。关键时刻,刘备再次展开泪水攻势:
玄德苦泣曰:“先生不肯匡扶生灵,汉天下休矣!”(《定三分亮出茅庐》)
注意,刘备这个时候的哭是“苦泣”,关键就在这个“苦”字。这是专门哭给诸葛亮看的,谨以此哭献给未来的大伙计,否则自己在那里放纵情感没有意义。
所谓的“苦”就是要让别人在哭声中感到自己的痛苦,同时还要让对方痛苦着你的痛苦。
沈道鸿绘《隆中对》
刘备抹眼泪的时候也没有闲着,一边还在数落,那就是自己为天下而哭,为生灵而哭,同时也是在给诸葛亮施加压力,汉天下灭亡,生灵涂炭,每天都有人死去,你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不管吗?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
可以想象,刘备在泪水伴奏下的慷慨陈词一定感人肺腑,秒杀专走煽情路线、哭傻观众的前央视主持人倪萍,诸葛亮不可能无动于衷,他虽然本领比好哥们徐庶高出不少,但显然也没有学过如何对付眼泪攻击这类课程。
面对比自己大整整二十岁的刘备的苦泣,他手足无措,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关键时刻,刘备决定再添一把火:
言毕,泪沾衣衿袍袖,掩面而哭。(《定三分亮出茅庐》)
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刘备没别的招数了,索性任性地哭一次,放开喉咙,嚎啕大哭,就差满地打滚了,不这样诸葛亮也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因为他真的是不想出山。
刘凌沧绘《三顾茅庐》
不知道关羽、张飞此时站在旁边是怎么想的,罗贯中同学没有写,笔者只能根据情理去推测,估计应该是见怪不怪吧,自从跟了这个大哥,就没见他断过眼泪。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此刻肯定不会去拍照,也不会发朋友圈,因为实在丢不起这人。
诸葛亮可就不一样了,他毕竟是个文人,情感丰富,哪里见过这种阵势。照这样哭下去,别说自己受不了,说不定家里的母鸡们以后都不下蛋了。
面对这种猝不及防的“哭泣”和“掩面而哭”,他实在是无法招架,只好举手投降:
孔明曰:“将军若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定三分亮出茅庐》)
这个结果恐怕是关羽、张飞万万想象不到的,本来是去请,结果人家竟然被哭声逼得主动要求“效犬马之劳”。
邮票《卧龙出山》
刘备一看效果达到,立即趁热打铁,将后面的规定动作一气呵成:
玄德遂唤关、张入拜谢,献上金帛礼物。(《定三分亮出茅庐》)
眼泪来的急,收的也快,决不浪费一滴,这就是专业水准,不服不行。礼物不见得多,关键是表达诚意,刘备立即趁热打铁,完成大伙计聘任仪式,不给诸葛亮任何反悔的机会。
又是一个漂亮的眼泪组合,没有这通眼泪,诸葛亮不可能出山,诸葛亮不出山,哪有后面的借荆州、取西川,哪有后来的三足鼎立。谁说夺天下只能靠武功,谁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人家刘备靠着自己的一汪泪水照样闯荡江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刘备的这手绝技,让诸葛亮刻骨铭心。对这一独有的特色优势资源,他自然不会放过,将其作为重要的战术武器使用,比如用来解决荆州的问题。
杨家埠木版年画《回荆州》
荆州问题是个棘手问题,人家东吴在那里损兵折将,血染沙场,结果你不用一枪一刀就白白拿了去,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周瑜肯定不干,催着鲁肃去要。
尽管诸葛亮每次都是一番大道理,但毕竟理亏,第一次拿刘琦做借口,说他死了就还荆州,结果很不幸,刘琦很快应声而死。鲁肃第二次去要,诸葛亮只好签字画押,弄了个租借合同糊弄过去。
随后周瑜和孙权耍小聪明,结果弄巧成拙,被刘备占了个更大的便宜,把孙权的妹妹娶到手。
周瑜不是那种能吃亏的人,两次都气了个小发昏,哪里会善罢甘休,第三次逼着鲁肃登门讨债。这次实在是找不到借口了,诸葛亮决定启用刘备的眼泪,他告诉刘备:
若肃提起荆州之事,主公放声大哭,将自哭到悲切之处,亮自出来解劝。(《诸葛亮三气周瑜》)
叶雄绘鲁肃
说白了,就是这次不用再讲那种连自己不相信的鬼道理,刘备亲自出马,一哭二闹三上吊,用泪水击退敌人。
果然是老手,鲁肃刚一提到荆州,刘备立即开闸放水,“掩面大哭”,连徐庶、诸葛亮都对付不了的泪水,鲁肃显然也招架不住,他的“大惊”自在意料之中,可以想象可怜的鲁肃在那里手足无措、目瞪口呆的狼狈场景。随后刘备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哭声不绝”,根本不给鲁肃说话的机会。
这个时候诸葛亮准时出场,他专往刘备的痛处说,“耸动玄德衷情”,结果没说几句,刘备再次加码,“捶胸顿足,放声而哭”。
又是一通精彩的绝杀连环哭,效果奇佳,弄得鲁肃主动投降:“皇叔且休烦恼,与孔明从长计议。”就差说出荆州俺不要了、白送给你这句话。
“从长计议”等于再也没戏。刘备的这通泪水,不亚于千军万马的力量。
连环画《三气周瑜》
总之,说刘备的一生是在泪水中度过,这个说法一点都不为过,直到离开人世的时候,他还没有忘记抹眼泪。
先主请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一言以告之!” (《白帝城先主托孤》)
虽然还是熟悉的配方,虽然还是熟悉的味道,但是用在诸葛亮身上,依然有效,毕竟是生离死别。于是刘备在泪水伴奏下,郑重立下政治遗言:
先主泣曰:“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白帝城先主托孤》)
《白帝托孤》
效果依然像三顾茅庐时一样神奇,浸着泪水的这番话字字如同惊雷,把诸葛亮吓得手足失措,眼泪都给吓出来了: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言讫,以头叩地,两目流血。(《白帝城先主托孤》)
这一次的药效一直持续到那一年五丈原的秋天。刘备死了,但诸葛亮还在,他为老刘家的第一代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业,还要给老刘家的第二代再立新功,徒劳地进行着一统天下的尝试。
五丈原诸葛亮庙
此后,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泪水遗产,哭泣的次数明显增加,直到五丈原与众将士洒泪诀别:
孔明泪流满面,长叹曰:“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孔明秋风五丈原》)
这是在还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