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魂

阅读的魂

在学习上,我们要做一个双向度的人,不仅是一个阅读者,还是一个写作者,不仅是一个理解者,还是一个创造者。一个是阅读与理解者的思维,一个是写作与创造者的思维,两种思维应该是立体交互模式。而实际上,很多学习者只是单向度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后一种思维。

如今阅读成了语文学习极为重要的核心,无论对与错、新与旧,学校与社会中,已经有很多关于阅读能力提升的课程。在重视阅读的同时,我们要对阅读有清醒而深刻的认知。我认为同整个语文一样,阅读已经不是以前的阅读了,因为时代不同了。时代的进步促使语文不知不觉进化了,阅读也要跟着进化,这是时代的要求,变要变,不变也要变。其实,这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我们对语文、对阅读的认识应该有一个新的境界。

之前,我们认为的阅读就是读书,说读书好呀,涵养性情,蓄积文化。这没有错,但在当下,我们还要有更新、更高的认知,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不像以往,所说的读书读的无怪乎那些纸质的经典,可是现在不同了。假如我们把书推给孩子,说读书吧,我想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因为我们预期的效果高了,有效的阅读时间少了,二是孩子在复杂的原因下阅读能力弱化了。于是,我们心知肚明,即使看着孩子在阅读,心里也是没底,阅读的效果如何呢。

正是如此,我们对阅读的本质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描述。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起源,这个起源可能是一段话,一句话,或者几个字。我认为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有这种起源意识,眼睛与思维在纸面上的文字间穿梭,似乎文字可以飘浮起来,我们寻找文字的思想起源。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阅读的本质是一种能力,一种关键能力,有学者说也可以称为核心素养。将阅读理解为一种能力其实是一种进步,阅读不仅是一个状态和过程,还是一种结果和目标,这直接为阅读找到了坚实的落点,落点也成为衡量阅读效率与效果的有效尺度。

温儒敏教授提醒说以后高考要让15%的考生做不完试卷,表面上是增加了试卷阅读量,实际上增大了试卷的阅读难度,本质上是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在与孩子谈阅读时,我们应该点透本质,将阅读提升到能力境界,这样他们的阅读动力会更强,因为孩子很愿意做有挑战意味的事情。新课标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个学习任务群学习重点的重点我认为还不是学生阅读与研讨的那一本书的内容与结构,而是阅读经验本身,而阅读经验中隐含着能力。这本书可以忘记,但这种能力则不会丢失,反而会应用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整本书我认为不是一本书,也不是几本书,应该是几类书,比如小说类、散文类、戏剧类、诗歌类、人文社科类、前沿科技类等,每一类书的阅读方式不同,对应的能力也有差异。最好的结果是每种都涉及,每种能力都掌握。而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孩子可以通吃,其他的只适合其中的几类或一类。不过,没关系,即使只适合一类书的阅读,只要深入其中,掌握能力,形成特长,也是可以成为可用之才甚至拔尖创新型人才的。

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姐妹,这对关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既然是关系,就意味着它们不可单独分析,必须统一起来,因为如果可以单独分析,那么这种关系也就不存在了,也将无法进入语文学习的核心。关于阅读,吴格明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他说阅读的本质是理解,我很赞同吴教授的观点,我觉得理解与能力并不冲突,理解说是对能力说的很好补充。显而易见,没有理解的阅读,量再多,也是无意义的,它不会促使能力的提升。这其中有着抽象玄妙的道理,我们只有借助实践才能将它理解的透彻。吴教授还认为写作的起源也是理解,我也深以为然,实际上,两年来,在创作与教学过程中,围绕着理解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开辟文化讲座、阅读哲学书籍等。因此,阅读的另一个落脚点就是理解,它可以作为阅读效果的衡量尺度。

阅读还有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取舍。曾经,我将书籍比喻为神器,威能巨大,但前提是能够开启和使用神器。这表明,面对神器——书籍,我们不能高兴的过早,因为我们还要考虑是否可以驾驭它。我认为每个人的阅读能力是不同的,不仅有垂直的高下之分,还有平行的类别之分。甚至可以说没有垂直的高下之分,只有平行的类别之分。有的人善于阅读逻辑性文字,有的人善于阅读形象性文字,如何评判高下呢。而且,受年龄、兴趣等影响,个人对应文本的阅读能力也会变化。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取舍是很关键的。书如同营养,再好,如果不能吸收,则毫无用途。作为师长,我们会提倡统一阅读某些书,这是好事,但也要照顾到个性化阅读,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曹文轩教授曾说过个性化阅读很重要,因为个性化阅读是基于兴趣基础上的阅读,这种阅读经验、能力与阅读者的生命结合的最好。再者,试想若所有孩子都阅读同样的书,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比如一部分孩子因不适应规定的书而无法进入深阅读、真阅读,进而能力没有提升,却浪费了时间,再者造成千篇一律,大家同样的思维,同样的语言模式等。因此,阅读要灵活的取舍,跨不过去可以绕一下,放一下,回过头来再看看。事实上,有些人对有些书一生都无法理解精义。

既然阅读成为了如此重要的功课,那么它肯定有着极为深厚的学问。对它,我们不能仅限于过去的经验,而应该立足当下,借助研究进入阅读的内部。无论是孩子,还是师长,我认为我们不能停止几种阅读,即哲学阅读、文化阅读、历史阅读、语言阅读,阅读要有境界意识、能力意识。因为当下的学习学理化趋向很明显,我们不再满足于对现象的掌握,还期待对现象背后学理的把握。写作也是,孟繁华教授说当下的小说变成了大说,不能仅仅表现市井文化,还要思考、研究甚至解决当下的社会与思想问题。以上四种阅读,后两种很好理解,历史阅读和语言阅读更倾向于积累性阅读,哲学阅读和文化阅读则是升华性阅读。还要说18个任务群,关于文化的有关注当代文化、传承与理解古典文化等,这很容易理解,那么哲学阅读呢,我认为关于思辨思维的部分就是哲学阅读。有学者看到思辨思维就很兴奋,原因是终于鼓励孩子们分辨是非、批判现实了,因为思辨是西方的东西,这是一种政治味很浓的兴奋。我认为这部分其实应该归入哲学部分,是典型的思维境界和学习工具,怎么能说是西方的或者东方的呢。实际上,很多生活、工作思路出问题,归根结题是没有哲学思维。事实上,哲学思维是随处可见的,没有地域之分,不能说只出现在西方,不出现在东方。我们要明确、认真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回避哲学,不要回避哲学阅读。我们有很多很多哲学思维的实际,只是我们不愿或者不能将它们抽象为哲学问题而已。

读书深的人也不一定会明白当下的含义,因为理解需要的不仅是读书,还需要实践作为基础。因此,我说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但要了然的是学会的本质不是所读书的字句,而是书中的精神实质和阅读能力,在这过程中,取舍很关键。最后,我想说,关于阅读,能力是灵魂,理解是前提,取舍是方法。还要提出一点,我认为关于学习的任何思维方法本质上是没有名字的,甚至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也稍纵即逝,唯有如此看待它们,我们才可能最大效能的利用它们。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