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5.16【2016-10-22】

#每日学论语#5.16【2016-10-22】

【原文】

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xínɡ)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品德:他待人处世谦恭,他侍奉君主尽心尽力,他发展生产使百姓受惠,他征用百姓合理适当。”

【微言微感】

子产去世了,孔子流着泪说:“子产,古之遗爱也”。什么是“古之遗爱”?就是古代圣人先贤那些仁爱风骨。

子产真有那么好吗?他如何做到让孔子如此看重?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出身于郑国贵族,前554年(郑简公十二年)为卿,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年执政,辅佐郑简公、郑定公20余年。

在子产执政的年代,他力主实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x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后又创立按“丘(古代田地的区划,方四里为'一丘’)”征赋制度,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给郑国带来了新气象。当时,郑国处在争战不息的晋、楚两大强国之间,子产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了尊重和安全。在处理内政与外交上,子产堪称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子产在郑国主政23年,堪称郑国政坛的“不倒翁”,具有极高的威望。孔子敬重他,给予他很高评价,不是看他成功的鲜亮,而是他一步步走出来的艰辛,和直面困难的智慧。

刚刚走上政治舞台的子产,并不顺利。其父被仇敌杀死,他的祖国正处于风雨摇曳的危机之中,叛军的长矛迎面而来。子产何以应对?

冷静的子产,果敢的勇士,在血泊中站起来,目光坚毅,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然后,他开始主政郑国,开始向阻碍改革的一切反动势力宣战。他要剔除弊端,他要强国富民,所以,他让人咬牙切齿:“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然而,子产不解释,不妥协,不迁怒,稳扎稳打做好该做的事。

三年后,他开始收获好评,郑国民众间又开始流传:“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地,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意思是说:“子产化育我的子弟,让我的田地增加产量,如果子产死了,谁能继承他呢?”

就是这个子产,用事实说话的子产,不畏强权,不避讳生死的子产。当大家都建议拆除乡校的时候,他力排众议坚持保留,他信任子民,不害怕大家有意见,提意见。他坚信:真的为百姓好,爱民、惠民,百姓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

为了教育好子民,他主持把刑法刻在鼎上,开启法治社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后人评价:“子产执政,不乏铁腕,但底色仍是宽厚。”

孔子对子产的评价,全面而客观,从做人处事,到侍奉君上,到处理政务,到庇护百姓,都尽心尽力,卓有成效。

子产的故事告诉我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你是对的,如果你是真心为了大家好,或者会被误解,甚至活着都不被理解,但是是非终究有公论。真相大白的时候,公道自在人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