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民国老建筑,你知道几个?
咱们大沈阳早已发展大都市繁华景象
但有这么一批老建筑,隐藏在角落中
看着岁月变迁、人来人往…
其实你每天都在与它们擦肩而过
而你是否也曾留意过他们
▼ 八纬路16号:张作相公馆(现为沈阳市国家安全局办公地)。
作为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作相任东北边防副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期间,修铁路,创办吉林大学。1949年初,因心脏病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 八纬路16号:张廷枢公馆(现为沈阳市国家安全局办公地)。
张廷枢,抗日爱国将领,系吉林省督军、东三省保安副司令张作相的次子,自幼倔强,喜好舞刀弄枪,深得张作相喜爱。
▼ 八纬路14号:张寿懿公馆(现为沈阳物质集团使用)。
作为张作霖五夫人的张寿懿,不仅在商埠地有多处公馆,在帅府内,张作霖更是专为她建设了小青楼,这都源于张作霖对她的宠爱与钦佩。当年,张作霖曾许诺迎娶张寿懿后,不再娶。后全凭五夫人张寿懿的宽容大度,马岳清能够进入张氏帅府成为六夫人。
▼ 北五经街17号:于学忠公馆(现为申扬律师事务所)。
于学忠,奉系高级将领,其公馆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沈阳市司法局所在地。1979年,随着沈阳市法律顾问处的恢复,成为新时期辽沈地区律师业发展的摇篮。
▼ 北五经街17号:王铁汉寓所(现为延安里社区)。
中国抗日将领,被誉为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人。说是寓所,但是王铁汉及其属下、随从等在此办公。但这里不是王铁汉公馆,其并不在此居住。
·
▼ 和平北大街55号:宋任穷旧居(现为省妇联会馆)
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是一座欧式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原来是朝鲜公使馆用房。五六十年代宋任穷曾在此居住。现房为辽宁省妇女联合会所用。被文物部门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现房保存很好。
▼ 和平北大街17号:万福麟公馆(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辽宁省委员会、省侨联、省台联办公楼)
万福麟,国民党抗日将领。公馆为优美浪漫的仿巴洛克式建筑,主体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为白灰色水泥罩面。
▼皇寺路福安里三号:刘少奇旧居
1929年6月,刘少奇同志受中央委派来东北任第五届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当时与夫人何宝珍同志居住在沈阳市沈河区惠工广场东北的宏业南里2号(奉天西北工业区皇字78号)。1930年3月刘少奇调往上海后,沈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将1929年期间刘少奇同志在沈阳的旧居移至沈阳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北院重建。
易地重建的刘少奇旧居是一栋坐北朝南硬山式青砖瓦房,东侧二、三间是刘少奇当年的卧室、办公室。西侧两间是《刘少奇同志在满洲省委》专题陈列。占地面积294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和平区桂林街89-3:陈云故居
这也是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沈阳即将解放时,东北局在此设立沈阳特别市军管会,陈云为主任,并主持工作、生活居住在这幢小楼里,在这栋小楼里,陈云起草了《关于接收沈阳经验简报》,总结了接收沈阳经验。2005年6月在他诞辰100周年时此建筑对外开放,虽目前保护完好但已被周边民居包围,此故居位于中山广场毛泽东塑像群东面仅不过百米之遥。
▼南三马路16号:车向忱旧居
车向忱创办民众夜校,提倡平民教育,同时还兼办《常识半月刊》在张学良支持下,到1929年度共办起城市平民夜校41处,农村平民学校200所,遍及全省20多个县,是沈阳推广平民教育的第一人。
▼ 柳州街10号:盛京时报社(楼主体已改建,为沈阳市税务局稽查局等单位使用)。
创刊于1906年,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张中文报纸,也是其在华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报社长期窥探东北地区各方面的情报,为日本侵华战争和殖民政策服务。这家报社的主编是菊池贞二,曾系统学习中国文化,周游中国内陆,是一名“中国通”。1945年,该报随着日本战败投降而停刊,共办了38年。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沈阳日报》的前身《工人报》亦诞生于此处。
▼ 市府大路157号:奉天邮电管理局(辽宁联通公司)
“九一八”前后,鸦片充斥着整座沈阳城。当人们的意识随着整座城市的精神文明一同被鸦片摧毁的时候,一场发生在沈阳城的'虎门销烟’上演了,奉天邮务管理局便是其中的战场之一。
▼ 二纬路2号:法国驻奉天领事馆
沈阳“法国驻奉天领事馆”旧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二纬路,一处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10号(如图)。建造于1931年,20世纪70年代为沈阳市电信局幼儿园,90年代为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所用。2003年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 七纬路14号:同泽俱乐部(现名武康大楼)。
1929年,张学良投资兴建同泽俱乐部,用于东北军政高级领导餐饮娱乐的一处豪华场所,为欧陆式建筑,根据英国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的建筑构图,借鉴希腊神庙建筑2008年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将军也许没有想到,这个私人场所后来历经历史沧桑巨变:“九一八”事变后取名 “沈阳电影院”,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在此放映;1948年沈阳解放后,由东北总工会接管;1953年移交沈阳市文化局管理,1954年先后改名为“红领巾电影院”“艺术宫”;1966年改名为“延安电影院”。2006年恢复“同泽俱乐部”原名。
▼ 和平南大街57甲号:东北解放纪念碑
东北解放纪念碑(和平广场)在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与新华路、民主路的相交处有一座标志着东北解放40周年的纪念碑威严矗立在和平广场正中央,这个广场的总面积为18521平方米,始建于1932年,当时称朝日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崇德广场,解放后定名为和平广场。
▼ 中山路180号:奉天电报电话局(中国联通公司沈阳分公司中山区分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控制沈阳的通讯,在此建立 了“奉天中央电报局”。1933年改为奉天无线电报局,总揽全市通讯业务。1948年内战时期,成为国民党驻东北部队通讯往来的中枢。解放后改为沈阳市电信局长途电话分局中山电报分局。现为中国联通公司沈阳分公司中山区分局。
▼ 北五经街21号:中苏友谊宫旧址 (现为青年宫)
位于和平区北五经街21号,建于1952年。中西合璧式建筑,在设计上体现了中苏两国建筑民族风格的特点,是上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友好 的象征。当时苏联有关代表团到沈来访,曾在这里举办相关联谊活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改为辽宁团省委青年宫,80年代以后开办了青少年书法班、舞蹈班等课程,成为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
▼ 抚顺路60号:奉天纺织厂
奉天纺纱厂,即沈阳纺织厂前身,系前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创办,筹建于1921年,从美国引进纺纱机、织布机、发电机,1923年正式投产,与当时外国输入的棉制品进行了有力的对抗。据了解, 奉天纺纱厂历史上多次易名,“九·一八”事变后,首先由日本钟渊纺绩会社接收,1942年及“八·一五”光复后纺纱厂曾两次着火,但办公楼等部分建筑并未受损。1946年改名为沈阳纺纱厂,1950年为东北第八 纺织厂,1955年为国营第八 纺织厂,1958年改为沈阳纺织厂。
▼ 十一纬路10号: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解放后曾为沈阳市木材公司让所用,目前为梅龙镇酒店使用。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设立于1928年,主要与奉系军阀进行军火贸易和军工器材购买款项的结算业务。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打响以后,被日本人逐渐排挤退出了沈阳金融市场。“九一八”事变后,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营业状况极差,于1935年6月倒闭。
▼ 市府大路165号: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现为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日军占领沈阳后,将汇理银行强行关闭。伪满时期,汇理银行成为伪警察署所在地。沈阳解放初期,汇理银行曾为北市区公安局。
▼ 南一马路100号:千代田小学 (现名东北育才)。
东北育才学校诞生之初,为一所东北局和沈阳军区的干部子弟学校,实行供给制,学校一律住校。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曾专门为学校挑选教师。
▼ 文化路3巷11号: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办教育,缺少资金,没有经费,在当时的东北大学从来没有出现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师生先后辗转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一路求学,一路斗争。1935年12月9日,东北大学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
▼ 十一纬路40号:鹿鸣春
鹿鸣春饭店1929年开业,近百年来,吸引了张学良、李宗仁、蒋介石、宋美龄、马连良、梅兰芳、侯宝林、孙道临、高仓健等无数要员名流慕名前来光顾,这个诞生于沈阳的老字号已名扬天下。
沈阳的这些旧时光,值得我们去走走。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今日头条吃喝玩乐沈阳城
沈阳热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