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惊魂
第一个课间休息,学生过来问问题,就把上厕所这件事情给耽误了。等我意识到要去上厕所时,上课铃响了。课程到了后半段,身体就告急了。我表面上在讲课,内心里其实一遍一遍地在默念:“赶快下课,赶快下课,下课了,我就可以上厕所了。”时间就是这样,你若不留意,它就像流水一样。可是当你着急地等待时,钟表就像发疟子似的,动也不动。
终于,下课铃响了。师容师表,我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出去,还是装作信步闲庭的样子,走向教室前门。一离开学生的视线,我就向厕所冲了过去。到达厕所的门口,我转身进去。正当执行下一步动作时,迎面一个女生“啊”地尖叫了一声,吓得我落荒而逃。
你重读一下上面的文字:“下课了,我就可以上厕所了”、“我向厕所冲了过去”、“到达厕所的门口,我转身进去”。有问题吗?有,应该是“下课了,我就可以上男厕所了”,“我向男厕所冲了过去”“到达男厕所的门口,我转身进去”。我只是念叨得要上厕,但是没有说要上哪个厕所。
当我们内心对行动对象的描述不精确时,现实世界一旦出现与你内心描述相吻合的特征,你就会立刻执行计划的动作,那么这种描述性的失误(Description errors)就在所难免。尤其是用户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因此不需要全神贯注进行操作时,或者这件事情非常紧急,或者操作时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犯描述性失误的几率就很高。在空间上接近,外观形状、尺寸、色彩又非常相似的信息,为造成描述性失误创造了最佳条件。你看看那个男厕所和女厕所的门,除了标志和文字(那是需要你动脑子才能考虑清楚的信息),形状、尺寸、色彩一模一样。
如何帮助用户避免这种失误?那就是在感知觉层面把信息差异化,而不是靠标识或文字提醒。比如把女厕所那个门框、门、遮挡视线的那块布的颜色全部换成粉色。这不仅对内急进入的人是个提醒,同时也可以让其他人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我觉得这应该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
理论标签:描述性失误、D·No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