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078):指鹿为马——释“鹿”

本文约2800字,阅读约需要6分钟


汉字探微

(078)

指鹿为马——释“鹿”

朱英贵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说秦二世时丞相赵高专权跋扈,指着鹿一定要大家说它是马,借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打击异己。鹿跟马是最不易混淆的两种动物,因为鹿长有突出醒目的枝角而马无角,可见“指鹿为马”荒唐之甚。不仅现实中的鹿与马区别明显,汉字中的鹿与马的原始形态也是截然不同,请看下面“鹿”字的古文字字形。

一、“鹿”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鹿”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鹿”字是一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抓住了鹿这种野兽与其他野兽的区别特征,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得十分生动形象,就像一只侧面形象的长着大眼睛和一对枝角的短尾四脚动物。

金文字形除了将躯体省写为线条之外,还有的是正面形象,而且几乎完全承继了甲骨文字形的特点,更加突出了灵巧的四蹄。

小篆字形则发生了讹变,淡化了鹿角的英姿,模糊了鹿头大眼睛的特征,进一步突出四肢,借以强调鹿的奔跑特征。

“鹿”的现代汉字是在小篆字形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而来的,鹿角形象已经完全消失,鹿的头部与躯体合二而一,也完全模糊了象形特征,只有下部的两个“匕”形构件,还隐隐约约保留着鹿的四肢在奔跑的样子。

《说文解字》卷十鹿部:“鹿,獸也。象頭角四足之形。鳥鹿足相似,从匕。凡鹿之屬皆从鹿。”

许慎依据小篆字形所做的解释大意为:“鹿”是一种野兽。它的字形就像鹿的头、角、四足的形状。“鳥”字的下部和“鹿”字的下部有些相似,“鹿”的字形采用两个“匕”来表示四足。大凡跟“鹿”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鹿”作为表意偏旁。

可以说,“鹿”的古文字字形在表示动物形象的字形中是最为生动活泼的一个,特别是“鹿”的甲骨文字形相当丰富,将鹿角的魅力与四肢的活力展示无余。下图就是“鹿”字的各种甲骨文字形:

“鹿”字丰富多样的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中有很多动物形象的象形字,为了书写方便和节约空间,大多取立姿来构形,比如犬、马、象、虎等等,而“鹿”字则不同,为了表现鹿角的魅力与四肢的活力,绝大多数字形都是四肢着地的形态,采用立姿的“鹿”(比如上图的最后一个字形)少之又少,这也可以想见古人造字时候的良苦用心。

甲骨文取立姿来构形的“鹿”字

   二、“鹿”字的字义概览

“鹿”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山间的一种野兽,它属于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鹿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而且,“鹿”字的字义从古至今也就是表示这种动物。例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再如:“林有朴樕,野有死鹿。”(《诗·召南·野有死麇》)又如:“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宋·梅尧臣《鲁山山行》诗)

“鹿”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引申义,即便是有一些其他意义,也只能算作是它的比喻义或借代义,例如:

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裴骃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②“往昔周网解结,群鹿争逸。”(《文选·扬雄〈解嘲〉》)李善注引服虔曰:“鹿喻在爵位者。”

③“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韦昭注:“员曰囷,方曰鹿。”其中的“鹿”代指方形的粮仓。

④“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钟,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其中的“鹿”代指古代酒器。

以上几例,前两例是“鹿”字的比喻用法,比喻政权或掌权者。后两例是“鹿”字的借代用法,代指粮仓或酒器。

三、含有“鹿”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汉语中含有“鹿”字的成语不多,而且大多为比喻用法,例如:

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语见《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标枝野鹿——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整体喻指太古时代。源自《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共挽鹿车——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语见《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鸿案鹿车——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鸿案”典故源自《后汉书·梁鸿传》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鹿车”典故源自《后汉书·鲍宣妻传》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借用两个典故喻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即鹿无虞——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语见《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鹿皮苍璧——形容本末不相称。源自《汉书·食货志下》:“上(汉武帝)与汤(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颜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

鹿裘不完——比喻检朴节俭。语见《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语见《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群雄逐鹿——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鹿走苏台——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源自《汉书·伍被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语见明·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鸱泛江风。”

权移马鹿——指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源自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语见明·冯梦龙《智囊补·察智·得情》:“口变淄素,权移马鹿,山鬼昼舞,愁魂夜哭,如得其情,片言折狱。”

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语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以鹿为马——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源自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马鹿易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076):虎啸风生——释“虎”

 汉字探微(077):助纣为虐——释“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