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辩题再掀热议:亲子关系里最大的伤害,是你不懂你的孩子

前段时间,万众瞩目的《奇葩说》第七季如约而至。

两位“王牌选手”——陈铭与颜如晶,这次在突围赛就相遇了。他们的辩题“孩子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我该不该跟老师理论”也引发了网络上家长们感同身受的激烈讨论。

颜如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辩论:孩子愿意写作业到半夜,他自己在解决问题,大人不应该横加干涉,要尊重孩子。

而陈铭则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担忧孩子的睡眠与发育:“半夜写作业第二天肯定会困,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这还了得?”

辩论场上各有道理,实际生活中,“孩子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则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他们既心疼忙于应对作业的孩子,也明白孩子的成长容不得懈怠与放松。

然而在这份矛盾的心理之外,很多家长似乎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中所承担的压力和烦心事。

就拿作业来说,成年人看来可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孩子稚嫩的脑子里,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作为父母,如果可以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压力,缓解他们的焦虑,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孩子背上的压力大山,是父母的教育焦虑

2019年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

朋友悠悠是心理医生,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小淑,从女孩低落的情绪和压抑的心情来看,她正在忍受着妈妈教育焦虑的裹胁。

一切还要从她垫底的成绩说起,每次考试回家,妈妈都会冷冰冰问她:“成绩单呢?考了第几名?有几门课不及格?”

小淑报备了成绩和排名后,妈妈不满地继续追问:“平时不是说都在念书吗?你的书念到哪里去了?”

母女两人的矛盾大爆发还是在一次功课补习后,妈妈对女儿发了一连串的牢骚与灵魂拷问:

“你爸爸是教导主任,你这个成绩,说出去不丢人吗?”

“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啊,就这样甘心当一个废物吗?”

“我好歹也是留美硕士,不是为了你,我现在也是教授了!”

小淑无力地哭着,最后冲着妈妈大喊:“我就愿意做一个废物!

悠悠说,现在因为学业压力而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家长们都会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景,不顾一切地为孩子付出,却忽视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孩子自己的感受。

成年人经常会被各种压力压的喘不上气,网络上那些“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个瞬间“的视频总是让人心酸的流出泪水。

那么,一个不曾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心智并不成熟的孩童,他们的崩溃,谁看得见呢?

孩子的烦心事,你重视了吗?

苏轼在《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写“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其实,当孩子有了烦心事,是他们开始思考生活的开始,但这些烦心事,在父母眼中,与学习这个正经事儿比起来,或多或少有些矫情。

《少年说》中的男孩女孩在天台呐喊出了他们的心事,这些烦心事正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

有的孩子吐槽父母对自己缺少陪伴:“印象中,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陪我一起过过生日。

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冷落而备受伤害:“你和别人可以聊的很开心很久,和我却总是三五句。

前段时间,抖音有这样一个视频令人感动:小男孩因为没考好而有些垂头丧气,回到卧室看到妈妈精心布置的圣诞节礼物,转过头来的一瞬间眼中充满了泪水。

妈妈问起缘由,男孩言语表情充满了愧疚,认为自己没考好,妈妈还这么贴心,辜负了妈妈。

看啊,即使我们不去耳提面命,孩子的感知与感情也是深藏在他们心中的。

孩子的压力与烦恼,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云淡风轻不值一提,他们细腻感情的背后,也是无数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世界的感知。

当孩子向你诉苦时,他在寻求什么?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烦恼:

三岁的孩子自己穿不上鞋就会急哭;

七岁的孩子因为没带学习用具被老师批评就会难过一整天;

初中生会因为和好朋友吵架而闷闷不乐;

大学生会因为对未来的生活迷茫而无所适从;

……

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忧过的愁,当时觉得天要塌了,回头看看总会感慨“不过如此”,所以,不要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苦恼,请允许他们有这个年龄的焦虑和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从理解开始。

一个被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孩子,也会用更包容的心态,更善良的心胸去理解世界和他人。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青春期的树洞秘密”中,子枫老师感受到了很多纸条背后幼小的受伤的心灵在哭泣:

“我最想告诉妈妈的是,我已经长大了,我也知道家里困难,不要因为不想让我学习分心而隐瞒我家里的大小事,这样我对于家庭的参与感很低,其实我很敏感的,这些年来我总是会有不安感,我想跟你们一起承担,而不是在深夜里一个人偷偷在被窝里胡思乱想。”

“我在十二岁转学到一个民办学校,身边同学生活条件优越,吃穿用都是名牌,我家里条件并不好,从此我开始自卑的躲避人群,将自己封闭起来,默默忍受着这种孤独。”

…………

这些在父母眼中看似“矫情”、“不懂事”的胡思乱想,实际上却是影响孩子一生性格与三观的重要时刻。

大多数孩子选择隐藏自己的烦心事,是因为即使倾诉了,并没有从父母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当孩子向父母敞开心扉倾诉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在求助,我要帮助他出主意。

可是不同的心境和眼界看待烦心事的角度不同,我们总是会出“馊点子”,最终得到孩子一句“你根本不懂我的感受”而收场。

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当他情绪低落时,请让他感受到你的力量,感受到你在,你永远是他身后的坚强的后盾和精神支撑,这样他们才能有勇气与信心去自己解决问题。

Professor点评:

每个家长都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愿望,然而现实生活就是,大多数孩子最终都会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过着平淡踏实的一生。

所以,我们要有追求卓越的毅力,也要有接受平凡的勇气。轰轰烈烈固然是一种成功,平平淡淡也不见得就是一种失败。

追求自己想追求的,承担自己需承担的,接受自己要接受的,保持内心的舒展,这就能在成长中收获不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