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刀惊土匪,枪退绿壳 | 伍家屿村民国抗匪记(完)

大湖五份头的故事

您还记得吗?

今天

东南风接着为大家介绍

抗匪记最后一集

王文育一枪退匪

四.王文育一枪退匪

东南风

民国三十九年(1948年)秋,东乡一带迎来了粮食丰收,粮价一时降得很低,洋岭村民伍福源,打听到沈家门一带粮价仍是较高,认为有利可图,遂拉了他的弟兄帮伍康夫一起到伍家屿后三份道地,找好朋友王文育拿主意,王文育为二房独子,时年30岁,其人稳重可靠,胆大心细,做过小生意,又当过渔民,熟悉水路,三人一番分析,王文育亦认为此生意可做,于是又拉了山前好友徐孝庆,还有山前的一徐姓大户等五人合作做贩粮生意。

合伙贩粮 借枪防匪

随后王文育等人分头行动,伍康夫与徐孝庆等人在当地向大户收购粮食,王文育与福源两人则赶到爵溪,经与当地船户讨价还价,租了一条可载近百吨叫“独帆大撩”的大船,接着又雇人拉车,将粮食一车车运到爵溪上船。考虑到海上绿壳横行,不太安全,王文育又叫伍福源、徐孝庆一起赶到山前徐姓大户那儿,拿来一杆大枪,备了三、五粒子弹,以作护卫。诸事准备妥当,在十月初的某日,4人乘上船,载着50余吨粮食,出发运往沈家门。

船被盯梢

十月初的天,秋高气爽,海上也是风平浪小,按照船程,从爵溪出发,向北行驶,过东屿山、西屿山,走象山港外的牛鼻山水道,过佛渡岛,走佛渡水道,可直插沈家门。船张帆起航,开出六十余里,只见后面一船不紧不慢,跟在后面,起初大家都不在意,后来又跟了三十余里,这引起了王文育的警惕,有海上经验的他,马上就看出了苗头,原来此船是半帆行驶的,就跟着他们,一定是碰上绿壳了,他赶快叫船夫满帆满舵,想摆脱掉这船,但对方是轻船,仍是吊在后面四、五百米远的地方,无法摆脱。船近东屿山,马上要进入牛鼻山水道,这时只见后面船只扯上了帆,迅速地向他们逼近,这下大家都慌了,对方肯定是绿壳,“快去拿枪!快去拿枪!”

一枪退匪

不知谁喊了一声,伍福源急急忙忙奔进船舱,拿出枪来,奔到船尾,倚着船舷,对着匪船开了一枪,这种老枪,本身就不准,加上紧张,子弹飞到那里都不知道,对方全不理会,继续靠近,伍福源手忙脚乱,填好子弹,又开了一枪,子弹又落进了海里仍毫无效果,这时土匪船已逼近到三百米开外,船头上站着一众土匪,个个可辩,土匪喊停船的声音亦在海风中依稀可闻。“让我来打!”这时在船头忙着的王文育心急火燎地冲了过来,一把从福源手中抓过枪,迅速装好子弹,倚着船帮,只听“乒”的一声,“打中了!”伍康夫激动地大喊,此时,只见匪船上刚才站着的一众土匪一个不见,原来刚才一枪,子弹飞过他们的头顶,打在船桅上,吓得一众土匪全趴在了船板上,随即大家看到匪船停了下来,然后向右调转了方向,竟向外海退走了。

一枪退匪,枪法真准!

枪法为啥那么准

绿壳退走了!历经惊心动魄的一刻,大家喜悦地聚在船尾,围住了王文育,很好奇王文育枪法这么好,一定要王文育讲一讲,王文育自己也说不出个道道。原来王文育仅仅在村里的护村团里训练过几日,摆弄过枪,却从来没有打过一枪,这是他打的第一枪,真是神了。事后知情人分析,这股绿壳很可能也是附近海岛的渔民,都有家小,亦渔亦匪,专拣软柿子,不会跟人硬怕硬,王文育的一枪,如果伤了绿壳,说不定要跟你拼命,打在桅杆上,这是实实在在的警告,他们以为碰到护船的好手,自然不会冒险。

再打一枪,可能坠了威名

货船有惊无险地开到沈家门,大伙实实在在赚了一笔,一个个兴高采烈,不过赚到的钱是法币,不久法币大幅贬值,却是亏大了。后来王文育因为枪法准,曾有大湖大地主请他去当护院,他回绝了,只在村里护村团里混过一阵,但自此以后,没有开过第二枪,年纪大了以后,子女们追问他,他说当时真不知是怎么回事,打的这么准,再去打一点把握也没有,打不准岂不坠了威名。

后记

1949年7月宁海解放,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随即对盘踞各地的大大小小土匪、绿壳进行了清剿,大股的土匪、绿壳均被剿灭,小股的土匪、绿壳们在政府的震慑下,纷纷改邪归正,土匪成了山民,绿壳成了渔民,匪患得到了平息。

故事讲完啦!

听了还想听

看了还想看

期待东南风

再创佳作

更期待您赐稿

邮箱nbnh3889@163.com

□ 文章:东南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