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成龙与李小龙的最后一面,完成了一个时代的交接
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成龙评价李小龙的“双骨论”,
这是成龙做客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时说过的话,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
有网友认为成龙是实话实说,也有网友认为成龙说话太自大,对已故华人影星李小龙不够尊重。
在节目中,主持人窦文涛问成龙:“要是你跟李小龙在一个岁数的话,你俩谁更能打?”成龙想了一下之后,带着微笑说:“让他赢吧!”,窦文涛当场会意地笑了。
接着成龙就这个话题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说:“我身高比他高,肌肉也比他'熟’,拍《龙争虎斗》时我亲眼见过。”而且“他是单骨,我是双骨,我的骨头(比他)粗。”
接着他又回忆起《龙争虎斗》拍摄时的情景,说李小龙被过度神话了,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但给“身边的人捧坏了”。
有网友就根据成龙的这番话,捕风捉影地认为成龙当年在《龙争虎斗》中被李小龙打,当时一定是很不爽,才会记恨这么多年,说出这些的话。
还有人造谣说成龙当年如何被李小龙打,以至于结下梁子。
但事实上,成龙和李小龙并没有什么矛盾,成龙也曾非常正面地评价过李小龙。
而李小龙在世时,两人曾经有过交集;
今天皮哥就带大家回到70年代,聊聊成龙与李小龙曾经有过的交集,以及两人之间的渊源,看看在成龙的演艺道路上,曾受到过李小龙怎样的影响。
一、
两人的初次相识
1971年6月28日,李小龙回到香港,以1.5万美元的片酬,与嘉禾签下了两部电影《唐山大兄》和《精武门》。
同年7月,《唐山大兄》在泰国曼谷柏庄村开机,在拍摄的过程中,李小龙很快与林正英、韩英杰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其后来在香港立足打下了基础。
这其中,林正英是香港春秋戏剧学院的粉菊花门下,与洪金宝素有来往。
而在片中饰演大反派冰厂老板萧米的韩英杰则是洪金宝、成龙的师父于占元的女婿。
早年在邵氏担任龙虎武师,与导演胡金铨有过很多次合作,也是他把洪金宝等于占元的徒弟们带进电影圈。
因为这层关系,在其后的《精武门》中,成龙得以参与电影的制作,在群战戏中跑龙套,也担任片中演员的替身工作。
当时成龙还叫“陈元龙”,他的原名叫“陈港生”,在戏班中的叫“元楼”,洪金宝进入电影圈后就改回自己的原名,让他顶了“元龙”这个艺名。
电影的最后反派大Boss铃木宽被李小龙一脚从屋里踢飞到外面摔死,这个镜头就是成龙做的替身。
当然不是被踢出来的,而是踩在弹簧床上,被床弹出屋外的。
当时飞出来的距离超过10米,创造了香港电影中摔得最远的纪录,至今还为人称道。
由于这股拼劲,成龙在香港的龙虎武师中很快有了名气,外人叫他“元龙”,戏班中的师兄弟叫他“小楼”。
因为这点名气,他在1973年得到了主演电影的机会。
他的大师姐元秋(就是包租婆)在一家刚刚成立的电影公司中任职,她向公司推荐了成龙。
这家公司计划拍一部叫《广东小老虎》的电影,成龙成了电影的男主角,又和元奎一起担任动作指导。
当时只有19岁的成龙,对动作设计已经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唐山大兄》中,一打多的时候,每次只跟一个人打,其余的人都在后面站着看,这样很不真实。
但是到了他自己设计动作的时候,依然没有摆脱这种固有的思维,设计出来的动作场面也是这个样子,可见李小龙电影对成龙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短期内无法改变。
这部电影最后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完成,导演和制片带着钱跑路,成龙连工钱都没拿到。
同年,华纳找李小龙合作,拍《龙争虎斗》。
这是李小龙进军好莱坞市场的第一步,也是香港的电影公司难得和美国公司合作的一次机会,因此全港武行都以能够参与这部大制作电影为荣。
林正英、陈会毅、元华、杨斯、洪金宝、成龙都参与了电影的拍摄。
洪金宝得到了在片头和李小龙交手的机会,而成龙则只在后半段作为武师之一,出来被他打。
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配合失误,成龙结结实实挨了李小龙一下,导演喊停之后,李小龙马上找到还在忍痛的成龙向他道歉,并很关切的询问伤势。
这一举动令成龙瞬间对李小龙很有好感,而在此之后,李小龙让成龙参与到更多电影制作的事务中去,电影制作片尾字幕时,还特地交代演职人员名单中一定要出现“陈元龙”的名字。
这件事后来被成龙一再提起,言语中充满对李小龙的感激之情。
二、
做了3年李小龙的“影子”
李小龙的突然去世,对整个香港电影圈的影响非常大。
由李小龙本人组建起来的制作班底被迫解散,洪金宝签约嘉禾,接替了李小龙的位置,林正英、陈会毅、元华等人也加入了洪家班,而成龙在邵氏两家都待过,最后却心灰意冷,便跟着父亲回澳洲当厨子。
这段经历有必要说一下,洪金宝曾把成龙介绍给狄龙,后者又将他带到张彻的面前。
不过,张彻是出了名的颜控,对当时还是单眼皮的成龙完全无视。
反而是拍风月的何梦华和李翰祥,对成龙身上的搞笑细胞颇有好感,让他参与了几部风月片。
值得一提的是《金瓶双艳》,成龙在片中饰演郓哥,戏份还不少,他的搞笑演技也得到很好的展现,这为他后来和吴思远、袁和平合作创造了条件。
但当时的成龙还是希望能成为动作明星,于是他到了嘉禾,因为参演《少林门》,又得到吴宇森的欣赏。
吴宇森将他推荐给嘉禾高层何冠昌,但没有得到重视,他感到前途渺茫,这才萌生退意,去澳洲跟着父亲学做菜。
谁知道成龙在澳洲待了几个月之后,却等到了“跟风大师”罗维的越洋电话。
成龙辗转一夜,最后还是决定回香港,而这一次他的命运也彻底改变。
在这里要说说在李小龙去世后,香港电影圈出现的“李小龙热”。
当李小龙在世时,只有嘉禾拥有李小龙,而当他去世后,“李小龙”就是属于整个香港电影圈的财富。
一时间港澳两地长相与身手跟李小龙带着几分相似的武师纷纷集结香江,开创了他们的跟风之旅。
这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何宗道、金泰中(唐龙)、吕小龙、巨龙、张一道、梁小龙等,这些打星拍了大量跟风李小龙的电影,其中却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只博一笑。
被叫做“跟风大师”的罗维自然不甘人后。
常以“李小龙的引路人”自居的罗维,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带出另一个“李小龙接班人”。
在万花丛中,罗维找到了“澳洲厨子陈元龙”,一通越洋电话,就將其招至麾下,罗维踌躇满志,要让他“成为第二个李小龙”,于是收他做干儿子,为他取名“成龙”。
刚刚成立的罗维影业,为成龙打造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精武门》的续集《新精武门》。
为了尽量和《精武门》扯上关系,罗维还邀请到苗可秀到片中继续饰演陈真的师妹丽儿,而来自邵氏的肌肉男陈星则出演反派中村先生。
然而在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罗维让成龙在电影中模仿李小龙的打斗动作,拍出来的效果却和李小龙电影大相径庭。
同时与那些李小龙模仿者相比,成龙的形象又和李小龙毫无相似之处,电影作为《精武门》的续集,却完全失去了卖点。
因此,《新精武门》只上映了一周就被换下,最终票房不到50万港元。
其后2年,罗维又围绕成龙继续打造了6部电影,票房却都不理想,这令他极度失望,认为是自己看走眼。
于是,他把成龙晾在一边,公司也处于停业状态,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三、
是成龙不如李小龙优秀吗?
显然不是,他只是没有走出李小龙的影子。在当时的电影圈,有位制片人便看到了这一点,他就是吴思远。
思远影业计划打造功夫喜剧片,由于看到成龙在《金瓶双艳》中的表演非常出彩,吴思远便向罗维借将,把成龙请来担任男主角。
吴思远和袁和平携手,围绕成龙打造了《蛇形刁手》和《醉拳》两部作品。
在这两部电影中,袁和平让成龙发挥自身的搞笑基因,不仅将其融入到表演中,也融入到拳脚打斗中,让打斗场面变得灵活多变、生动活泼,不再像以前的一板一眼。
正因如此,《蛇形刁手》和《醉拳》上映后都非常成功,分别取得了271万港元和676万港元票房,后者还是1978年年度票房榜的亚军。
成龙因此一夜成名,而这也让他意识到,需要走出李小龙的功夫片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功夫电影。
于是,成龙离开罗维影业,来到嘉禾,成立了子公司“拳威影片有限公司”,后来又改名“威禾影片有限公司”,打造了《师弟出马》、《龙少爷》、《A计划》、《警察故事》等一系列叫好叫座的动作喜剧片。而这些电影,都被打上“成龙作品”的标签。
成龙的武打,和李小龙的武打有什么区别呢?
用成龙自己的话说:“李小龙打一拳,就是硬邦邦的一拳。我打一拳出去,会痛,会缩回来,这是属于成龙的风格。”
在银幕上,李小龙就是那打不死的英雄符号,而成龙更像是有血有肉的,会怕痛的普通人。
到了今天,成龙曾自豪的宣称:“讲良心话,我们设计的那些动作,比李小龙的要难100倍”。
成龙专注模仿的对象,不是李小龙,而是查理·卓别林和“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两人在好莱坞默片时代创造的那些特技动作,正是成龙的灵感来源。
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成龙电影,仍然带着李小龙电影的一些特点。
比如李小龙首先将香港动作片的故事背景放在国外,而成龙电影也喜欢到世界各地取景拍摄;李小龙在电影里“打不死”,成龙在电影里也同样一直“打不死”(《火烧岛》等片除外)。
但成龙电影带着属于自己的符号:杂耍式打斗动作、惊险刺激的飞车场面、不惜成本的大制作、美丽养眼的“龙女郎”、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顽强不屈的平民英雄,这些都是成龙电影区别于李小龙电影的鲜明特点。
四、
与李小龙的最后一面,完成了一个时代的交接
正是因为坚持自己的风格,成龙于90年代末闯荡好莱坞,才能得到全世界影迷的认可,并且在2017年得到了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这也是好莱坞对他的电影最好的肯定。
也就是在成龙得到这一奖项之后,在面对采访时,他开始“大言不惭”。
而那些话其实一方面是出于玩笑;一方面也是对于自己和成家班团队多年努力的一种自豪和肯定。皮哥认为成龙说的那些话并不为过,也并非对李小龙不尊重。
成龙曾回忆1973年他和李小龙相约一起去打保龄球的事,
他们在香港的四海保龄球玩了一下午,李小龙全程没有太多的话,但临别时给了成龙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转身坐车离开。
而那次竟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成龙每次回忆都感慨万千。
在武学的成就上,成龙这辈子都难以达到李小龙的高度,但在电影方面,成龙的成就无疑比李小龙要高出许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谁也没想到,李小龙当年和成龙最后一次见面,竟完成了一个时代的交接……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