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后悔,希望年轻人以他为鉴,别混日子
图:Jo Grundy
主任,你好。关注你很久,我现在每天都过得很痛苦,没想在你这儿得到答案,因为类似的问题你已经回答过很多次,只是我想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把我的事发上来给大家看看,引以为戒。
我11年二本毕业,那时候就已经很清楚体制内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父母都在铁路单位上班,在一时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还是通过内部推荐去了铁路单位,刚开始很轻松,找工作的事就抛在脑后,整天在网上当愤青忧国忧民,看各种杂书,跑马拉松,总之就是没想工作的事,不知不觉混了六七年。
最近这一年左右换了岗位,开始体会到你之前说过的那些体制内的种种不好,突然惊醒,想着辞职换工作,但是在体制内太久,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技能,年龄接近三十岁,重新开始很难很难,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整天焦虑,痛苦,失眠(中间也买了你的运营课程,发现自己并不适合)。
我的人生估计没戏了,希望年轻人以我为鉴,别混日子,别轻易进入体制内,这有可能会毁了你。
_____________
看到你近三十就这么绝望我还是挺震惊的。在我眼里你依然也应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没想到也就六七年的体制内工作已经把你搞崩溃了。且完全不敢重新开始。
我们在生活中会觉得,50岁跟55岁差别不大,反正就是五十多岁的人。如果是70岁和75岁几乎没差了。但是25和30,我们就会觉得25岁是那么年轻,而30岁如果错过了之前的几年,已经失去了一切机会。但如果目光放长远一点,人生毕竟不是在赌风口又或者什么红利期,那是大势由不得人,成败与否还真不差这五年。
你说得没错,重新开始很难很难,非常难,但你确实还很年轻。未满三十你就已经给自己的人生下了死亡判决书。这听起来很符合过去以及今天的你的心态,你一点也没变。
人有吃有喝为什么还会痛苦,甚至像你这样每一天都痛苦。换句话说,如果人只要吃饱喝足就能开心每一天,等下恐怕大家得出去打猎了,准备后面几天的食物。正因为人的好奇心和欲望驱使,人类有了今天的文明。资本积累和合理的产权保障,过去一百年完全是天翻地覆的巨变,依然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全球范围内的战争和饥饿并没有彻底消灭,在一个自由主义者眼里,人类的文明可能才刚刚开始而已。当然了,五十年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而言都是横轴上的一小点,对人差不多是一辈子。
说这些并不是要我们去关心大时代,而是说,站在更远的角度看,人类未来依然值得乐观,那么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应该对未来抱有期待。
有时也难免会想,井底之蛙实际上是很幸福的,因为这只青蛙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他看到了他以为的整个世界并且了如指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想象一下你这样的工作,在三十年前应该是人人羡慕,不仅如此,你每一天也会沉醉在自己手捧铁饭碗的骄傲感之中,可谓光宗耀祖。没有比较,信息闭塞。
今天完全不一样了,青蛙看到了井底之外的世界,承受能力不足的青蛙都得当场暴毙。
是信息的畅通让人无比痛苦。因为大千世界让每个人都看到人其实可以做得更多,也可以走得更远。人在吃饱喝足之余,在解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想要的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不要觉得“实现个人价值”是财务自由的那些富人才有的追求,其实只要酒足饭饱,人人都会更在寻找答案,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会做出什么成绩,我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到老到死之前,回顾一生,重要的是这些而不仅仅是金钱。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对这些未知的可能性的期待。所以一个人认定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就是自己关闭了这种可能性,每一天活得跟行尸走肉确实区别不大。
假设你今天已经30岁了。任何一门有价值的技能,或者一份行业里的工作经验,5年时间绰绰有余。那时你才35岁。假设你可以活到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往上一点80岁,75岁开始彻底养生。那么还有剩下的45年的时间里你打算做什么?就这么一成不变等死?如果认命就能改变当下的处境那真是太好了。又或者如果一切重新开始很容易,那世界上还有什么烦恼呢?
好事多磨。好东西好生活都不容易获得。这是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适用于生活里的每一处。你能轻易获得,别人也能,你能轻易做到,别人也能。重新开始对你而言很难,对所与你处于同一困境的人都一样非常难。相比那些依然浑浑噩噩的,你的挣扎,至少说明你意识到了这种生活是过不下去了。
你的例子其实很常见。我也时常感慨,互联网给了所有人一个机会,前所未有的机会,尤其是一台手机就可以连接世界的今天,选择看什么内容,是主动积极去寻找去学习,是带着脑子在思考,还是沉迷于那些刺激性强的视频娱乐还有封闭在自己的固有的经验和偏见里在各种垃圾文字里遨游。这种态度的差异一开始就注定了每个人未来生活的品质和个人的各种可能性。互联网看似互联互通,但却是一座座孤岛,每一群人都活在自己经验、偏见、立场的牢笼里,彼此完全没有交集。比如说如今有上千万的微信公众号,日常更新的也得上百万,其中就说有数十万十万➕阅读的文章吧,99.999%我都没见过,这辈子也不太可能去看。我就不说什么谁好谁坏了,事实层面就是信息大爆炸,选择看什么基本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观念、审美、认知,长期下来就是每个人的一生。
不好意思,跑题了。至于年轻人最好不要进入体制内,这件事我反复说了多年,确实不如一些像你这样的现身说法来得更有力量。
最后,再次向身处困境的每一个人,推荐去年写的:你不可能比他更惨 跟安迪比,我们这点苦算个屁。
前一天的文章《轻松快乐读书法》标题特别像广告,以至于打开率创历史新低。其实这篇挺好的,缓解你的所有与阅读有关的焦虑。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