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问号,卖菜是有多特殊
主任,不知道作为一个你的普通粉丝给你留言你会不会在意,只是很想来留这个言。
还是卖菜那个话题,还是觉得当然效率很重要,创新很重要,但真的一定要切走普通老百姓所有的生计吗?互联网资本可不可以有边界呢?跟不上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的时代,是不是就活该被淘汰呢?没有人文,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呢?卖了一辈子菜不会转型,要怎么办呢?要怎么生活呢?他们的父母孩子呢?
______________
短短几十个字,七个问号。
我就按照你提问的顺序大致串起来回答好了。用我充裕的耐心最后一次回答这个问题,也争取这篇文章彻底说明白了。虽然我知道结果未必会有什么不一样,因为警示互联网夺走菜贩生计的声音就是个人大脑里的的一厢情愿,更难听的话是,自我感动。
我们必须承认要不是市场经济,不会有今天的生活。市场经济是什么,私有财产权,自由交易,还有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代价从来都是这样的,就是落后低效的被更高效的淘汰。不要把字眼放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听着有些对立情绪。谁又不是普通老百姓呢?
随便举个例子,餐饮业做好的话很赚钱,但如果生活中稍微留意下就会发现,餐饮业竞争实在激烈,大大小小商场里更新最勤的店面就是那些餐饮。那些关门倒闭的小店铺,背后也有无数打工者和他们的家庭吧。倒闭的餐厅基本上对应着的是负债,你说怎么办?怪谁?怪竞争吗?
非要在短暂的明面上维持一种人人有活干,也不是没有办法。全面恢复国营。工资国家发,岗位尽量排,保证不下岗,还有退休金。至于饭菜难吃,服务差,还没得选?忍着吧,为了一部分普通老百姓的生计,就委屈另一部分普通老百姓好了。
几个镜头,几句煽情的话,让大家对互联网公司染指卖菜业务忧心忡忡,好像一夜之间菜贩全都下岗失业了。人的大脑在想象变化总是在瞬间完成,所以会放大恐惧。另外,也是因为菜贩的形象被近期的文章渲染得好像极为弱势,但是另一面,正因为这些年电商的拼杀,果农菜农大大减少了损失。以往水果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现在联系到平台,给到足够惊人的价格,拼团瞬间秒光。
总之信息沟通的顺畅和平台的能量,处理的办法要比过去丰富多了,菜农果农大大减少了损失甚至走向致富。不知为何,这些都被选择性无视了,光盯着菜贩煽情。
卖菜的多特殊呢,卖手机的呢?在互联网卖手机之前,手机店遍地都是,无论是卖机还是修理。现在呢?小米模式让很多卖手机的没饭吃,但是消费者欢呼雀跃。过去这十年,各种线下店被电商冲击得陆续关门,包括你在内的人现在一边拆着快递美滋滋,一边说请放过菜贩。
按照这个逻辑,电商就不应该存在。所有商品都应该去线下买,这样就有更多的线下店,各行业的线下实体店都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只是一种颠覆性的发明,今天的资本和几百年前的资本也没什么不一样,互联网和资本理论上的边界在哪里,答案是不知道。正如十年前不会有人能预测到如今的出行和支付方式,不知道。就算有个所谓的边界,那也一定是被某种新事物替代,比如传说中的下一代智能平台,或许智能手机又被替代了。哎呀又来了,整个手机行业上千家的供应链工厂员工怎么办?没完没了。功能机被智能机取代,其中必然有不少人失业,尤其那种干了一辈子的技术人员完全无法适应智能手机的新技术,人到中年被新技术冲击下岗失业,过去的技术彻底废了,要养家糊口要还房贷车贷,不比哪个菜贩更惨更难?
但如果是呼吁监管,那么边界就多了,权力眼里全是边界,因为每设一个边界,就有了寻租的可能。
跟不上时代的人是不是活该被淘汰呢?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这是个充满了语言陷阱的问题。好像有个谁(我?)在说被淘汰是活该。活该是一种幸灾乐祸,是人的主观情绪,是不是活该呢不要问别人,先问你自己。事实上只能这么描述:在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事实描述,不带感情色彩。
这个世界充满了诸多的遗憾和无奈,如果把目光聚焦在时代变化中具体的个人和家庭,这件事就没完没了。竞争带来的破坏性就是新陈代谢就是生老病死。我们总有一天会死去,也就是被自然淘汰了,把这个世界留给后代。对一个时代来说,每个人在某些瞬间都可能被淘汰。
就说变幻更加莫测的娱乐圈吧,过气的娱乐明星如过江之鲫,也是因为有更受欢迎的出来了,那些过气的明星怎么办,不让新明星出来?边界划一下,管一管?尤其今天很多人看不惯当下的流量明星,怀念过去。人文了吗?
不要拿出什么“人文”这样的大词在这里混淆视听了。什么是人文,眼睛只是盯着被更高效取代的菜贩说,这不人文,为什么不看看高效率之下受益的广大菜农果农,为什么不看看高效率总体上意味着单位时间里更高的产出,也就意味着物质会更加丰富,最终必然有利于全体消费者,也是普通老百姓。
没有比市场竞争一步一步解决各领域商品和服务稀缺更加人文的事情了。大家拿起手机买买买,各种价格令人震惊的便宜货,支付完毕,锁屏叹息,哎呀,这不人文啊。这很可笑,很荒唐。
卖了一辈子菜不会转型怎么办,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用在过去几十年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所有行业的人。说个残酷的现实吧,虽然我们的市场还存在诸多管制,但即便如此,今天的大部分失业也从来都是主动的。卖菜不行,去送快递可以吗?餐厅服务员呢?网约车司机呢?清洁工呢?指不定赚得更多呢。但你若这时候谈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那就又是有点无理取闹了。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开出租车的司机都是老头,在此之前他们应该有各种各样别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开出租车呢,为啥,要生活啊,要负责任啊。
互联网巨头要去卖菜这件事,只要是表示出各种担忧甚至要求政府管一管的阅读数都特别高,转发分享的倒也不是卖菜的,只是人类真的很善于同情,在不需要什么成本的时候。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了,只要足够多的人坚决不用手机买菜,都是去菜市场买,相信我,全世界的互联网资本来卖菜都没戏。说到底商业的竞争就是讨好消费者的竞争。所以在这个事件中,如果一个人曾经转发过那些为卖菜表示担忧的破文章,一边又忍不住用手机买菜,那就是虚伪。诚实一点,喜欢便捷和便宜不丢人。
在竞争中落下的群体当然不仅仅是卖菜的,所以理论上需要照顾的群体很多。是募捐还是搞再就业培训?我倒也不反对国家出钱出力去帮助部分群体。但事实上事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惨烈,这件事能这么费口舌讨论就是那篇煽情的烂文章引出来的。
上篇:李诞的《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