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偏执道德洁癖是一种暴力

暴力分为有形的和隐形的,外在的暴戾比如打骂就是有形的,内在的残忍比如精神偏执,道德洁癖就是隐形的。夫妻间的暴力多被人关注重视,而亲子间的暴力却多被人忽视。主流价值观都声讨有形的暴力而忽略隐形的暴力,其实隐形的暴力更是关系的杀手。所以亲子间的隐形暴力是杀伤亲子关系的不定时炸弹。

        有的父母想要维持自己的道德清高的生活状态,往往不只是自己时时保持着紧绷无回旋余地的状态,同时对身边的人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她们需要那些爱她们,在意她们的人去配合她们以实现他对自己的道德需求,以迎合她们的固执己见。这些父母复杂的地方在于表面上看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性格没有问题,甚至被鼓励欣赏,但是只有身边最亲近的人才知道和她们在一起本性被压抑着的生活压力有多大,有多辛苦。

中国家庭亲子间无意识的绑架时常发生,有多少孩子是爱恨交织,爱而不得,恨而不能的。与道德洁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只有被操纵感无助感,更有在有意见分歧时,对方字字如牢的窒息感,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没有自我的,只剩下宁愿没有被生养过的自毁的感觉疯狂滋生。父母长期的高强度的精神打压,无法反抗的道德绑架,其实也是一种虐待。我们无法想象在道德洁癖父母的身边生活的是什么感受。

         有道德洁癖,精神束缚行为的女性多于男性。来自母亲对孩子的严格管教,可能通过切断联系逃离家庭来摆脱。而母亲的道德洁癖,人格洁癖可能意味着母亲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母亲的单一的道德标准其实是一种精神控制,把一个正在探索年龄的孩子框在一个高要求,高道德的框架里面,真的会把人逼疯。

女儿对母亲的怨恨大多用吵架的方式发泄,而儿子一般心理是不允许自己有对母亲的恨的。因为儿子有对母亲的牺牲和不能保护母亲的愧疚,这些感情一直在压制男孩。养育男孩对母亲是一种特别的挑战,养育男孩从来不是单向的,男孩和母亲是怎样的相互绞杀的呢,只有当事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吧。一个胡闹冲动幼稚的男孩,可能在日常中不断消耗着母亲,而一个看似懂事,喜欢迎合母亲的男孩,也可能在积攒足够的恨意后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不要让男孩过多承担母亲的情绪,当儿子与母亲的情绪界限交叠时,与自己情感需求相比,儿子更担心的是母亲的需求,他会觉得需要讨好母亲,让她高兴,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情绪的责任,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反哺。一个不快乐的母亲,用全副的身心来绑架儿子,可能是件危险的事情。如果母亲不快乐,孩子又怎么敢快乐呢?母亲的情绪状态胜过一切的教育。

一个孩子只有在另一个完全接受他,理解他,支持他的前提下,才能体验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果他的生活里没有这样一个人,如果他为了体验感情和欲求,必须冒着失去父母的爱的危险,那么他只能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的愤怒和恨,他早就阉割掉了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自己。原生家庭不好,但也能成长为很好的人,是因为这样的人一生中至少会遇到一件或一个能给过她正确和希望的人和事,但如果他一直都没有遇到过,一直被父母控制着,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我们一直反对致一个人于亏待,却无法反抗的位置。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减少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允许孩子有情绪和对自己说不是有必要的。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无法因控制而结束,孩子每一次没有表达出的情绪,不会就此消失,他会被掩埋起来,将来会以更加丑陋的方式呈现。孩子每一次吞下的没有说出口,或者不敢说出口的话,将来都会成为他生命中的无法承受之重,孩子每一次生生忍下的泪水,以后都会氤氲成他人生中的一场暴风雨。当孩子不再以哭泣寻求安慰,不再和你争吵,或许是他已经攒够了失望,决定要关闭心门的时候。

一个孩子如果无法拒绝自己想要的,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又怎么能有自己的担当呢?一个孩子如果成长的道路上写满了压制和束缚,他的未来又怎么会流动和丰盛呢?养育孩子是在为一个生命负责,其实每个孩子命运的馈赠都在童年标好了价格。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也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就已形成的人格。伟大总是从冒犯开始,请允许孩子说不,请允许孩子叛逆,请接纳孩子的攻击性。【稻生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