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案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概况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允许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们重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合作学习是“有理有据”“有章可循”的。
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生源来自四面八方,基础参差不齐。虽然我们努力学习理论,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课后集体评课、研讨,大家竭尽全力的想要把小组合作搞好,但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所以反映出的问题还是不少,集中表现在:1.实施策略不当;主要表现为学习小组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等。2评价策略不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呢?我们决定在平时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策略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构建适合于本学校特色的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题前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2019年6月6日,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学校小课题开题报告论证会,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解决了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理清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案。知道了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更科学合理、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并获得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针对中年级学生小组合作的现状,我们课题组成员结合校领导、科研专家及全校语文老师的建议和讨论进行了开题报告,研究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开题报告论证会剪影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从而把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2.通过丰富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课题负责人:李志敏
主要职责: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要就成果。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由刘清庄  马杰老师负责;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由冉会敏、刘国军老师负责。
以上课题组成员分工,按照计划进行,在进行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反思调整,并整理相应成果资料。
(三)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现状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策略研究,我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中段学生的小组合作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本校三四年级学生。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我校的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是:
(1)学习小组分组形式单一。主要表现是老师在课堂上让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通常都是让前后桌临时分为一组。
(2)人员分配不均。有的小组优等生很多,而有的小组后进生占大多数。这样交流起来,肯定不能调动大多数孩子的积极性。
(3)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4)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是通常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包办了一切,而其他人无事可做,或者难度太高,调动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5)评价策略不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四)组织理论学习,更新课题组思想意识,夯实知识储备
学校成立教师读书成长共同体,诚邀学校所有教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经典书籍,通过读书打卡、研讨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给老师充电。我们课题组趁着这股东风,多次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有关小组合作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致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等理论书籍。针对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新的问题在集中学习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经过几个月的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知识储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理论水平,更新了思想观念,为后期的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针对调查分析,学习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1.每周进行一次课例研讨
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教案,不断探索小组合作实施策略及评价策略,每周由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去实践,重在对自己在小组合作环节如何实施有效的策略让孩子们更有兴趣的进行合作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分配任务,有效交流,自评、互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其他成员认真听、评课,课后全体成员集中开会,针对自己在班级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寻找解决办法,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课题组老师进班听课
课例研讨
2.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
在学校组织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以此为契机,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李玉霞老师执教的《不懂就要问》小组合作情景
评课记录
二、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1:学习小组分组形式单一。主要表现是老师在课堂上让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通常都是让前后桌临时分为一组。
策略:合理安排小组分组形式
学习小组传统上都是依据就近原则,同桌之间,或者前后位之间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分组的好处是迅速、快捷,不足之处是老是那几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容易产生倦怠感,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先后深入课堂进行观察,然后课题组开会研究,提出了改变现有分组模式的尝试建议,又同一线教师进行深入探讨,认真听取他们合理化的建议,先后在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班级进行了圆桌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不同分组形式的尝试。课题组老师全员跟进,对分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详实的记录。课下课题组通过访问老师和学生等不同的方式,听取他们自身真实的感受。紧接着课题组开会汇总活动开展情况和调查研究情况,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估。
三人三角形小组
六人圆形小组合作讨论
效果:通过评估,认识到分组形式的改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特别是分组的形式都是他们所熟知的,喜欢的图形,学生很是喜欢,有的同学还比较桌子拉的图形规不规范,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环境里学习,学生很开心,兴趣明显上升,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尝试的目的。
(二)问题2:人员分配不均。有的小组优等生很多,而有的小组后进生占大多数。这样交流起来,肯定不能调动大多数孩子的积极性。
策略:合理分组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分配上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多次深入课堂一线进行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学习表现不平等、优生差生数量不平等、男女生性别数量不平等、学生性格分配不平等。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内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访问了科任老师和学生,又咨询了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教研室的老师,最后课题组进行最后汇总研究,制定了怎样解决小组人员分配不均的具体化实验举措。第一,我们改变了原来提倡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把个人意愿变成参考意见。第二,我们制定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即老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情况、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力求使每个小组都有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有性格不同的学生,有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有性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性别的学生。每个小组都做到了异质,进而使全体小组实现了小组间的同质。组内异质为同学间互相帮助、相互促进提供了可能性,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效果:经过不同班级的实践,这一尝试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有效解决了优劣两极分化的分组现象,避免了因为性格内向或外向的同学聚集到一块造成组间的不平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问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
(三)问题3: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策略:明确分工,科学合理地设计合作任务。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小组合作科学合理分工,责任到人的尝试建议。
我们是这样做的:
1.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学校随机选取一个班级进行尝试,帮助老师进行了组内人员分工,制定了组内任务和职责,让小组成员做到学习的时候不盲从。在一个小组内,我们一般设立有小组长、副组长、发言人、记录人、监督员等,当第一轮组长、发言人等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后,就要更换,原则上两周轮换一次,使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组长的任务是组织本组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根据组员的情况分配适合他们的问题,给组内成员均等的机会发表看法,不能一人包办代替,做好指导、监督等。副组长的职责主要是辅助组长维持好小组内的纪律,使小组合作有序开展。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有什么问题了老师直接和组长对接,简化了老师的管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科学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我们课题组成员和授课老师一道来设计合作任务。把握的原则是立足于大纲,立足于教学文本实际,立足于学生学情实际来设计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并且我们又进行了课堂跟踪,发现学生讨论问题目的性更强了,积极性更高了,为了一两个小分歧争得面红耳赤,多次把官司打到了授课教师那,让老师进行评判谁的观点正确。
效果: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并及时对参与活动的班级师生进行访问,他们纷纷反映与之前相比学习劲头足了,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积极了,学习劲头更旺了。
(四)问题4: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是通常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包办了一切,而其他人无事可做,或者难度太高,调动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策略1:给小组起名字,让小组形成合力
每个小组成立后,我们要求小组内成员要通过商量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有激励性的名字。在给小组起名字之前,老师会先提出几点要求:
1.小组的名字要彰显小组个性和特色;
2.每一个成员都要献言献策,名字由大家共同讨论产生;
3.名字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4.每个成员要以为自己小组争光为荣,以为自己小组抹黑为耻。
然后由各小组组长负责,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商讨。在规定的时间内确立自己小组的名字,之后上报给班主任,经班主任审核后,在班级公布。如:孩子们给自己的小组起的名字有“永争第一小组”,有“团结奋进小组”,有“开拓进取小组”等等。
效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他们对自己的小组更加热爱,在小组合作中为了给自己的小组争光,每一个成员都积极表现,认真讨论、交流,小组荣誉感提升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策略2:加强组内、组间的深入交流
为了避免小组交流时出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现象,我们首先提出了合作讨论的具体要求:组长要根据每一个组员的情况给他们分配适量的任务;组员要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勤于思考;要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大胆地说出来,大胆地与同学争议;发言时声音要响亮、清楚,但不大声喧哗;如果在小组讨论中意见分歧无法统一,可派代表先到附近小组请教;在组间交流中,小组要派代表大胆把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等等。
其次,为了加强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设立了参观组和指导组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针对分组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甚至组员间闹情绪产生个人矛盾的小组,我们将这类小组设为参观小组。对于组内学习活跃,学习氛围浓厚,组员学习进步大收获多的学习小组确定为指导组。参观组的任务是全小组或者是派员进驻指导组参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不断的参观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提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小组是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领导者。他的任务是负责对班级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技能、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方式多样,可以班级内巡视,可以派员进驻问题学习小组,进而达到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再者,每次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轮流参与每小组的讨论,积极参与进来,了解学生合作过程,以便及时把握、调控和引导。
老师指导孩子们讨论交流
效果: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氛围高涨了,不再是组长一人“包办”,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每个人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小组与小组间也不再是对立的关系,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感情更融洽了。整个班集体形成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风。
策略3:设计导学案提高参与度,为学困生思考铺路搭桥。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我们和授课老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导学案,以便于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
根据导学案,小组讨论如何续写更合理
效果: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做到了有的放矢,他们在发言时更自信更积极了。我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属于他们的灿烂的笑容。
(五)问题5:评价策略不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策略:1.制定小组合作评价量表,让学生从量表中发现不足,学会反思。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整个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我们制定小组合作评价量表,在合作过程中开展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从而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这也是教师评价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效果:通过量表统计,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达到5颗星的占92%,协作精神达到5颗星的占85%,创新和实践达到5颗星的占70%,能力提高达到5颗星的占65%,由以上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自身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表现良好,但创新实践和能力提高方面还有所欠缺,今后我们将侧重于这方面的研究。
策略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与组之间的评价,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用奖红旗、小红花、星星、盖印章等方式对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及时进行评价,当全班交流时,代表自己小组参与汇报的可以加上一颗星,累积记录,到本学期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全组成员都可以得到奖励,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不仅表现优秀的孩子得到了激励,表现好的小组也得到了表扬。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增。
效果: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速度也不一样,往往好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而差一点的学生跟不上,导致参与度不高,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在课堂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往往是刚开始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学生也刚进入状态,我们却为了不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匆匆结束合作学习,结果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收获不大。
四、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思路和打算
1.成立帮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由好学生帮助后进生,一对一进行帮扶。
2.大家觉得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想一想、做一做,或者把想法写一写,然后再到小组交流,其他人倾听,经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要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所以,要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者李志敏,中牟县圣寿街小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