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合法合理,高科技军队为啥不能手撕鬼子?

一直以来,在战争片的拍摄上,内陆电影和欧美电影大有“你有科技,我有神功”的意思。人家玩的是高科技,先进的军事技术应用在各种作战之中;咱们玩的是无下限的意淫,神功一出见谁杀谁。从单纯的视觉爽快感而言,手撕鬼子其实是符合游戏体验的。为啥欧美那么高科技,却总也不来个手撕鬼子般的快感呢?这部《天空之眼》就可以给你答案。

在一个正邪分明的战场上,如果发射一枚导弹就能灭掉对方,那么YY手撕鬼子的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按下发射按钮。可是在《天空之眼》中,无人机驾驶员斯蒂夫-瓦茨(亚伦-保尔)收到发射指示后,还需要做34项检查。这就是一种差距----越高科技,反而越失去了游戏体验。没错,《天空之眼》就是要把观众从战争戏的游戏感中拽出来。相信每一个看过本片的观众都能直观地体会到,为什么导演加文-胡德说美军中三成的无人机驾驶员都曾接受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的治疗。

《天空之眼》里展示的反恐战争,不是大规模战场,而是一次对恐怖分子头目的针对性行动。只不过这次行动本来是一次抓捕行动,却在跟踪的过程中发现了三大恐怖分子头目不仅聚首,而且正在密谋新一轮自杀炸弹客攻击计划。于是,军队决策层分成了两大派,一派主张立刻用无人机所载的“地狱火”导弹实施歼灭,另一派主张继续观察,维持抓捕行动。显然,如果这是一部正邪分明的抗日神剧,根本不会有这个分歧。

片中英军和美军所掌握的战争科技高到令人咋舌。高空无人机对地面的监控一览无余,甲壳虫摄影机更是如入无人之境,高辨识度的人脸识别系统只需要锁定一个耳朵就能完成,精确的导弹可以把爆炸落点和波及范围控制在几米的范围内。可以说在如此高科技的武装面前,恐怖分子的机枪、炸弹完全不是对手。只要英美他们想,完全可以打到恐怖分子头目毫无反抗之力。唯一令反恐行动无法产生爽快感的,是他们每做一个决定,都纠结于合法&合理。是的,并不是说对方是邪恶的恐怖分子,你就可以以正义为借口实施杀戮。

围绕着让行动和决策更加合法&合理,海伦-米伦、艾伦-里克曼等老戏骨们展开了隔空飚演技。他们以不同的社会身份,秉持着不同的理念展开角力。在他们来回商讨的过程中,观众会发现原来合法&合理是如此难以权衡。程序公正好达成,道义公正就实在是有太多未知元素了。最后,在冷血的上校耍了个小手段,终于让所有人都统一了决策,并获取了行动效果最大化和心理安慰的平衡后,他们没有看见,而观众却看见的,是一个冰冷的尾声。原来舍小保大,从来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拥有高科技只是让你有了装圣人的机会,而不是真的让你成为了圣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