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五字辩证法”|苏州教育研究

【题记】
教学中教师如何解放自己?要做到“四个尽量“:一是教师不用做(说)的,尽量不做(说);二是教师必须要做(说)的,尽量做(说)一次;三是解决问题尽量用到学生的资源;四是解决问题的经验尽量总结成文助他人借鉴。
幸福在于一个人拥有智慧和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智慧和知识。幸福在于人的德性和智慧的实现。——苏格拉底
(本文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20年7-8合刊)
从课程改革到课堂改革,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每个层面的创新实践,其实说到底都是需要我们去厘清各种“关系”,去着力把握各种关系,在关系中寻求平衡,在平衡求得精进。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多元的、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成长的过程。要开展好课堂的实践与创新,其关键也该是“把握整体平衡,寻找教学辩证”。
中庸》中说得好:“极而高明而道中庸”,这正是我们课堂改革要把握的秘诀──寻求平衡,在平衡中追求深化,在平衡中寻求突破。“平衡”就是要寻求关系的“和谐”,“平衡”就是不绝对化,不走极端。有时候,“平衡”了可能就是“创新”。我们需要教学激情,但同样需要“冷处理”;我们需要教学偏执,但同样需要“辩证法”。
如何把握平衡,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求简”原则,以“简”的思路梳理关系,以“简”的思想调适矛盾。行动,我们要删繁就简,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成就平衡。当然,这里的“简”不是简单、简易、简略、简捷,而是意味着丰实、丰厚、深刻、蕴藉、博大与智慧,甚至还有宁静和幸福,思想在这里漫步,生命会在此拔节抽穗。
基于上面的思索,我们有“趣、序、顺、变、度”教学“五字辩证法”。教学“五字辩证法”,是我多年以来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我觉得这五个字,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特别重要、特别有用,应该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度,在课堂教学中有价值。

一、

“有趣”它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准则。杜威先生说:“兴趣是儿童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教得生趣,学得趣味”不仅仅是是一种教学的方式手段,也是教学的原则。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让学生发生兴趣,就是要鼓励他的每一点进步。每个学生可能某一特别突出,有的计算能力较强、较快,有的空间能力较强,有的数学表达能力强,我们就是要抓住他的优点,鼓励、表扬,让他(她)感到教师在关注他,还要让全体学生看见、听见。
“有趣”与“无趣”是相对的。有些知识在开始学习与探究时,可能是“无趣”的,但是随着学习探究、互动交流的深入,它也许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于是“无趣”的变得“有趣”了。

二、序

什么是“序”?它包括两个方面,也即儿童认知规律的“序”和所学知识递变演进“序”
序很重要。不同的序列,性质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碳原子因排列不同,或成为坚硬的金刚石,或成为脆弱的石墨。它说明即使构成事物的成份数量相同,但排列不同,也是导致事物整体结构及性质的改变的——这是哲学中的量变引起质量的道理。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三四个老师备同一教材的同一节课,共同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讲解的内容、作业等等,但教学效果却大大不同。这除了执教者本身素质和各个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程度差异外,一个很重要的应是执教者安排的教学内容的顺序不相同。如作业指导,是示范一道练习两道,还是不示范练三道,其效果迥异。
把上面说的两方面的“序”展开来想,有学科知识的序、年龄的序、由浅入深的序、由易到难的序等,科学地安排课堂的环节和步骤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极大——它或可能成为“金刚石”,或可成为“石墨”。
因此,教学前不但要钻研教材的其在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对如何引起、启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等都做到仔细考虑,而且要在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步骤上下功夫,即使是听说与读写的交叉,讲授与训练的穿插,以至于每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过渡、衔接等都要反复推敲。
总之,教学一定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序”,安排设计一个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的“序”,以活跃课堂气氛,以启发学生思考,最终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理论认为:教学中新输入的信息必须含有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合的”部分,即“交接区”,才便于学生对新信息进行“同化”,对信息的再扩充、延伸和对新信息的“顺应”,即对信息的调整、改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正是由于同化和顺应是一对互相补充的矛盾,所以才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并产生学习兴趣,驱使其积极学习。
“顺”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就是要遵循学与教的心理学,把“同化”与“顺应”相结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源自《学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是指对新获得的信息与原认知结构的对接、交接、相合,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皮亚杰说:“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
顺应”狭义是指指对信息的再扩充、延伸与转换、调整与改组,以便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广义是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两种不同的调适:一是人与人关系的调适。它是人们为了避免、减少或消除冲突,和谐、融洽地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部分地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以适应对方的过程;一是人与环境关系的调适。除自然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环境的调适。这是一种文化调适,与动物的适应环境相区别,故称人类的调适为顺应。
总之,“顺”就是要求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顺势而为”、“顺势利导”,才能真正把知识教到孩子的心坎上,把情感植入到孩子的心田里。

四、变

变的繁体字是“”,从丝、从言、从攴,所以它的本义是“弹琴时手指在不同琴弦间移动”,现在引申来形容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如“更改”“变调”“变动”。
周·姬昌《易·系辞下》云:“穷则变,变百则通,通则久”。相对教学而言,“变”就是要有变式、变化,要不断变换教育教学方式、作业形式(要有变式练习)、讲课程式(比如如上课的语言要有变化,要有节奏感等),以及变化测试方法,变换评价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高原期”催生变化,在变化中通达,在通达持久。
大家知道,“心理定势”是个双刃剑,新知学习的初期需要较强的“定势”,而在中后期则要注意运用各类变式、变化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定势”、“思维定势”,让学生在变式中辨析,在辨别中厘清,在比较中精进,进而使学生永远保持着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既要“穷则思变”,又要“富则思变”。所谓“穷则思变”就是在教学方法贫乏单调的情况下要思考如何变化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技艺;所谓“富则思变”,就是要在纷繁复杂中追求简约、简易,把“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变成可口的“日常三餐”,这又是另一种境界的教学求“变”。

五、度

”或称“尺度”,它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它是指质与量的统一;质量初步的统一,不能叫尺度,只能叫“程度”。据我看来,这里“尺度”一词还具有柏拉图的“节制”和亚里士多德的“持中”中所包含的涵义。
适度”是指适宜的尺度或适合的尺度,它是我喜欢的一个词,也是古人极力倡导的“过犹不及”的观念。在教学中“度”,就是要做到“扶放有度”,要努力把握教学的密度、高度、广度、深度。
密度”是对特定时空里的数量质量的一种度量。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程,对预定的教学密度进行适当地考量,从而确定是否“加量”还是“减量”,而不是一成不变。
高度”在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含意相对比较简单,它是指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或指从物体的底部到顶端的距离。在教学角度来说,“高度”则是个比较性概念,表示程度很高,是与儿童的认知心理联系起来的,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高度”一般是指平面之上的、底部到顶端的相对认识距离,“深度”似乎是在平面之下挖掘的“底部”到“根部”的相对认知距离。
宽度”是宽窄的程度;它是指知识“横”向的距离与程度。这又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尺度。
密度、高度、宽度、深度一起决定了一堂课知识的“难度”。只有综合考量密度、高度、宽度、深度,才能正直把握住“难度”的系数,加之“扶放有度”的教学拿捏,最终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这里也要提一下朱永新教授在“理想课堂”中一定需要包含了“六维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和练习度。
把朱永新先生的“六维度”与我提的“四维度”比较一下,发现其阐述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六维度”侧重在课堂的教、学及相互呼应的层面,而我提的“四维度”侧重在课堂教学教学的内容或教学资源层面。
为什么在这里侧重在“内容层面”,主要是因为上面几个方面已经说到的“趣”、“序”、“顺”、“变”已经在教学方式与方式说得够多了,所以这里的“度”一定要着重从内容层面来进行阐述。
“度”,一个多么智慧的字眼,张与弛,多与少,难与易,快与慢,深与浅,宽与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语双关、一字多义……其中总要有一个“度”,要适合、适时、适切,要得宜、得体、得当……
这就是教学“五字辩证法”!
在数学与生活之间追求目标定位的简准,在简单与丰富之间追求资源统整的简约,在规整与宽泛之间追求过程架构的简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追求手段选择的简当,在自主与合作之间追求方式指引的简便,在过程与结果之间追求活动评价的简明,均凸现了一个“简”字。
辩证地看,“简”化了数学教学的设计,意味着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有“自由学习”与“自由探索”,也意味着有足够的空间去讨论交流、机锋交辩、思维碰撞与表现自我,更意味着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去促进生成、引发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火苗被点燃,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如何点燃,如何发挥,我想就是要在教学心中始终遵循“趣、序、顺、变、度”“五字辩证法”才行。

(0)

相关推荐

  • 崔允漷:教学行为的四要素

    崔允漷在其主编的<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指出:教学行为有四要素,即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行为.关注结果.这四个要素围绕教学目标,构成了"引起意向--明释 ...

  • 【教师视界】(18)|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儿童课堂的反思探讨

    美文品读馆 小学语文论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儿童课堂的反思探讨 ▼ 甘肃 舟曲王海青 摘要:学生有自身的思想观念,而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传授者的思想,小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不能完全以教师为 ...

  •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五字对偶名言集锦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 国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邵雍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刘向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白居易 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 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 ...

  •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五字对偶名言100句

    三思知进退: 一笑对乾坤. 小心行世路: 大胆写人生. 天不禁人闲: 人自不肯闲. 无矜威益重: 无私功自高. 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处事宜宽平:持身贵严厉. 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钱财如粪 ...

  • 古代经典中对偶五字名言集锦(1)●一日无...

    古代经典中对偶五字名言集锦(1)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小心行世路:大胆写人生. ●三思终有益:百忍永无忧.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不息身方健:无私心自宽. ...

  • 真正落实深度学习,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五件事

    本文共5865字,仔细阅读需15分钟 深度学习到底深在哪儿? 近期,深度学习的热度较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比较忐忑,因为当深度学习逐渐发展成一种"运动"后,就存在走偏的危险. 其实 ...

  • 校长“五子登科”管理法摭谈|苏州教育研究

    [题记] 杨绛先生有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放到今天,情况更复杂一点,你看看身边,尤其职场里的人:读书不多,人又很自信.想太多不是病,太过自信就很影响格局.其实,阅读越多,越渺小.- ...

  •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小学    张春雨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现在和以后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 ...

  • 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名言(31) ...

    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名言(31) ●风和新居暖:日丽甲第安. ●风移兰气入:春逐鸟声来. ●风鼓帆展翼:雨洗山更颜. ●风助飞雪舞:诗伴落梅吟. ●风声读竹韵:月影写梅痕. ●风暖日华丽:气澄天宇高. ...

  • 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名言(32) ...

    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名言(32) ●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 ●知己又知彼:将心来比心. ●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 ●立齐家大志:存忠良孝心. ●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小学 赵巍 [摘要]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在教学中提出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