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街再访
马忠倍
小南门乔家路东块动迁了。我曾经住过的永泰街的永泰小区也在动迁范围内。离开此地5年多后,老邻居来电,永泰小区已人走楼空,周围商店已无踪影。念想往事,情结难舍,而今再访。(图1)
图1 乔家路东块动迁范围图
两侧的商店已拆除
当我来到与永泰街并行的中华路上,只见不远处,高高的塔吊成为蓝色天空下一枚巨大的剪影。自2019年3月启动征询后仅2年半多的时间,不仅永泰街的住户已全部搬迁,连小南门中华路两侧的商店已无踪影,门窗已用砖块砌封。(图2、3、4、5、6、7、8、9)。
图2、3 原小南门中华路两侧的商店
图4、5 原小南门中华路东面的商店现已无踪影
图6、7 原小南门中华路西面的商店现已石砖砌墙
图8 原金贝壳面包店 图9 现已石砖砌墙
原先位于董家渡路口中华路622号的百年德兴馆闭店,现已成了动迁办公室;小南门警钟楼对面的童涵春药店也已拆除建起了临时变电所。马路上人少冷清,只有11路公交车小南门站的站牌孤零零的竖在那里。图(10、11)。
图10 原德兴馆现董家渡12号、14号(1—2期)拆迁办公室
图11 原童涵春药店现临时变电所
我住在永泰街时,小南门中华路两侧的商店门类应有尽有,品种齐全,生活极为方便。布料店、童装店、女装店、男装店、文具店、二元钱的百货大卖场店、眼镜店、24小时的童涵春药店、厨房用具点、粽子店、面包店、燕紫百味鸡店,图文复印店、黄浦区烟草糖酒有限公司黄烟超市等等。我经常光顾的是黄烟超市和二元钱的百货大卖场店。黄烟超市解决油盐酱醋,二元钱的百货大卖场店是去沓沓便宜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童涵春药店,因其24小时营业,方便了周围居民小毛小病或半夜里突发生病时的购药。我也有过曾经几次半夜敲开药店小窗买药的事情。
永泰小区煤饼、钢瓶、
人工煤气的30个春秋
我从乔家路进入永泰街。永泰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的小南门。南北走向,北自乔家路口起步,穿过东西走向的俞家弄,南至黄家路止。全长约百米,宽约不足二车道。(图12、13)
图12 乔家路至俞家弄 图13 俞家弄至黄家路
从乔家路往北到俞家弄的永泰街,其西侧是原清未老房(双号),现已动迁完成石砖砌墙。(图14、15、16、17、18、19)
图14 原清未老房 图15 现已石砖砌墙
图16、17 永泰街2号4号动迁前后比较
图18、19 永泰街6号8号石砖砌墙
从俞家弄往北到黄家路的永泰街,其西侧12—36号是一些单位和居委会用房,不在本次动迁范围内,保留了原样。(图20、21、22、23、24、25、26、27、28)
图20、21 永泰街12号14号
图22、23 永泰街18号
图24、25 永泰街26号28号
图26 永泰街36号
图27、28 黄家路永泰街口的路牌
从乔家路往北到俞家弄的永泰街,其东侧是古银杏树保护地。2017年10月22日上海发布古树名片,列为上海建城历史的最年长见证者——上海市八号古银杏树。(图29、30)
图29 乔家路永泰街口的路牌 图30 古树名木保护牌
从俞家弄往北到黄家路的永泰街,其东侧11号—25号是售后公房,属于本次动迁范围内,已动迁完毕。(图31、32、33、34、35、36、37、38)
图31、32 原永泰街11号兴泰杂货店现石砖砌墙
图33、34 石砖砌墙的永泰街13-15号
图35、36 石砖砌墙的永泰街17-21号
图37、38 原永泰街21、23、25号
旁边是中华路587号原小南门面料城后门,现是黄浦区乔家路地块旧城区房屋征收改建项目(上海市黄浦区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的后门。(图39、40、41)
图39 现乔家路地块动迁组后门
图40 原小南门面料城前门 图41 现乔家路地块动迁组前门
隔壁就是43弄叫做永泰小区,我曾在那里住了30年。怀念住过的地方及它周围的一切,因为在那里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永泰小区位于中华路黄家路口。这是一幢七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建筑,没有电梯。底层是银行营业厅,二层是办公室,从第三层开始到七层是居民房。居民进出走永泰街43弄,我住在六楼。(图42)
图42 永泰小区(底层小南门工商银行)
底楼的防盗门历经岁月风霜的洗礼,陈旧而又锈迹斑斑。抬头望,我家六楼窗前晾衣的门架和不锈钢花架依在,其余的一切依旧还是30多年前的容颜。不仅我家老房子容颜未改,整条永泰街都是“涛声依旧”。只不过居民房的门窗已砌筑砖块封闭,上有着一字“封”。小南门工商银行也停止了营业。(图43、44、45、46)
图43 动迁前的43弄大门 图44 动迁中的43弄大门
图45 43弄4号大门 图46 43弄4号已封的楼层
我站在43弄大门口,望着空空荡荡的走道,铁门紧锁的楼道,心中不免产生了一些惆怅。脑海里不停地回放起在那里的生活轨迹和旧事,寻觅到岁月从老房子的细节中划过的一道道痕迹,回忆起从青年——中年——老年的变化,对老房子的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挥撒不去。(图47)
图47
搬迁至此地后每天像登山似的爬了30年。让我今生“没齿难忘”的是上上下下搬煤饼10年、扛钢瓶10年。
刚来那年以烧煤饼度日。清晨起来生煤饼炉子,浓烟呛得连连咳嗽,为了下班回来和第二早上不再生炉子,学会了早晚2次“封炉子”。那时买煤饼要有煤饼购买证,是限量供应,排队购买,一次只能买二框。两框连框约六十几斤。最辛苦的是把买来的煤饼搬到5楼半的转弯过道里,搬完后还要把空框送回煤饼店,取回购买证。最怕的是买到火力不旺,又不耐烧的矮子、麻子、瞎子的煤饼,当时社会上戏称矮子-偷工减料、麻子-掺杂低质的煤渣、瞎子-煤洞经常堵死。10年来,多少斤煤饼搬上去,多少斤煤灰搬下来。(图48)
图48 放在楼梯过道里的煤饼
直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民生改善厨房进步液化气钢瓶替换了煤饼。刚开始调换钢瓶的煤气站是现在的位于中华路地铁9号线的2号口,离我家约100米左右。约在2000年左右在此地要建设地铁9号线小南门站,故煤气站拆除,调换钢瓶要到董家渡南仓街靠近多稼路的煤气站,离家更远了。除了搬重钢瓶外,还有烦恼的是算不准什么时候该换气了,你很难预测它什么时候用完,基本上都是靠猜的,不得已学会了邻居教我的一招——摇钢瓶判断是否有气。就这样,我用自行车驮着钢瓶从供气站换气到楼下,扛着61多斤重的钢瓶上楼又度了10年。(图49)
图49 自行车驮着钢瓶去供气站换气
约在2005年,民生改善厨房革命告别了扛钢瓶的日子,用上了管道煤气。液化煤气灶换成了安全、清洁的人工煤气集成灶,烹饪时不用担心煤气接不上。卫生间的热水器也换了,不用担心洗澡到一半没有热水。约2010年管道人工煤气又改成了天然气,空气新鲜了,再也闻不到人工煤气的臭味。生活变得美好了。
时光冉冉,岁月飞逝,一晃爬楼梯的10年又过了,已是花甲之年在腰病复发就医时专家指出,有腰突症的老年人应尽量少走楼梯,尤其不能提重物上下楼梯,以坐电梯为宜。我才一步三回头离开了老房。
隔壁是永泰街45号棋牌室,现也石砖砌墙。(图50、51)
图50、51 原永泰街45号棋牌室,现也石砖砌墙
紧挨着的永泰街47号原是吉祥面馆饮食店,也已石砖砌墙。(图52、53)
图52、53 永泰街47号原是吉祥面馆饮食店,也已石砖砌墙
永泰街熟悉而亲近的
往事趣、邻居情
尽管石砖砌墙,但旧日版图在记忆里如影随形,曾经的往事趣、邻居情依然这样熟悉而亲近。
三十多年前的永泰街,两边是旧居老宅,环境嘈杂,每天难得清静。
清早,楼道里生煤炉烟呛咳嗽声,送牛奶挨家换瓶声,街上垃圾车清运鸣响声,倒马桶洗刷声,公用电话间阿姨传呼声,此起彼伏不时撩醒人的睡梦。
白天,这一带的小贩,走街串巷于永泰街的吆喝声叫卖声,磨剪刀菜刀、修棕棚藤棚、买晾衣裳杆不绝于耳。
永泰小区附近的菜场是乔家路凝和路菜场。每天万有全蓬莱菜市场挤满人群,拎菜的、拎鱼的、拎虾的、拎肉的,从人群中挤进挤出,难免碰到身上,有的打个招呼一笑了之,有的揪住不放吵成一片。约在去年年底,原万有全蓬莱菜市场也停止营业了。(图54)
图54 原万有全蓬莱菜市场
凝和路菜场这一带集聚了各种商铺,菜场、米店、南货店、煤球店应有尽有。菜场的早晨最喧闹。我有一次运气不错,早上七点出门去买煤球,到了煤球店居然排了第一个。前几次往往是七八个人,等排到买好回家搬上六楼,离上班时间已是很紧张了,赶紧把煤饼一个个拿出来,拿着空的煤饼筐跑步下楼还给煤球店,取回煤球卡顾不上早饭直接上班去了。有几次早起,去了菜场买回了一些青菜、番茄、土豆和猪肉,抓紧烧好番茄土豆小排汤,下班回家饿肚喝汤的味道至今都念念不忘。(图55、56)
图55 原凝和路菜场 图56 动迁后的凝和路
临近黄昏,家长骑车接送小囡的车铃声,对“捣蛋鬼”未归的喊声,放学男孩嬉闹声,炒米花的爆响声,家家户户洗涤声、刀切声、起油锅声,偶尔邻居为琐事纠纷高分贝的吵骂声,声响交织直到天黑。
傍晚时刻,从我家的六楼窗户望东看,董家渡的夜市热闹非凡。一个个地摊不知从哪里纷纷在两边冒出,个个精彩。在竖起的竹竿上挂着形状不同的各种灯,白色、黄色、红色交织在一起,远远望去董家渡至南仓街像是一排彩灯闪烁,引来人潮拥挤。
流动烧烤摊贩冒出的烤焦的羊肉串味,烧红的木炭烟味、调料的酸辣味往上飘,随着东南风从六楼的窗里穿进来,难闻呛鼻,炎热的夏天不得不紧闭窗门。
是时,除马路中间留出一条极窄的通道外,所有空间几乎都被地摊、车摊等占领。布料地摊,漂亮的布料都让人买光;水果摊头,果贩之间的杀价声此起彼落,虽然脏和乱,忙碌的人间烟火却让游人兴奋不已;在近南仓街处还有七八家经营旧书刊的摊位,夹杂在挤挤搡搡的路边,重重叠叠地堆码了很多书刊,供人浏览、选购。价格也不贵,五块钱、十块一本的,我也经常去那里淘书(图57)。
图57 原董家渡路夜景
住在六楼有热心的邻居互相照应。信箱在底楼,邮递员送来信与报纸,随手一塞在信箱,难免塞错,邻居就会还我,我订过新民晚报倒也没有丢失过;被子衣服晾在外面,碰到下雨时左邻右舍会提醒,有时听不见还会用晾衣竹竿敲敲;提篮买菜归来,驻足招呼并非拘于礼节,话多投机亦聊家常;更有感人之事,当下班回来要生炉时,邻居会从自家的煤饼炉中捡出烧红的煤饼递来,避免了点火熏烟之苦,很快烧好了热腾腾的晚饭。
告别永泰街时,左邻右舍关窗不舍,毕竟居住了三十多年,我们都在这里生活。人生能有几回三十年,不经意间子女长大我们迈入古稀。离开时虽锁门依旧,弥漫温馨的居屋不禁使我几经回首。
再次看看永泰街
附近的百年旧迹
永泰街这条小街,普普通通,没什么特点。不通行公交车,和上海其他小路小街一样,它们素面朝天、貌不惊人。但不要低估这条不足百米的小街,虽知名度不高,它的存在,却由附近的五个百年旧址而为世人知晓。
一条百年街:永泰街是个百年老街,何时建造已无从查起,但它的存在起码与百年古银杏树相仿或更长。那时永泰街还是弹咯路,路边旧路牌上的永泰街三字清晰可见,老街路名谁起无有记载,但中华历史上曾有几个皇帝把永泰作为年号,意为永远安乐舒适。后人是否用此做路名无从考证。老街上古银杏树的树干直径已有几米宽,树旁有两人在拍照留念。旁边旧房的墙上写有繁体字的“黄寶昌土木工程”和“香煙”字样清晰可见(图58)
图58 百年永泰街旧照
一个百年馆:站在永泰街黄家路口往东看,一眼看见的就是百年老店德兴馆酒楼(原为一家春酒楼)。
当时老城厢附近有三家饭店较有名,一是小东门的“德兴馆”,二是小南门的“一家春”,三是老西门的“大富贵”。
一家春酒楼(初名一家春菜馆)在今中华路622号,董家渡路口。原有一家经营本帮菜的百年老店“一家春菜馆”,虽置身于一片矮旧老房子中,但在沪上颇具知名度。据1992年南市区名特商店(政府命名)百年老店一览记载,一家春菜馆成立于1876年,以经营本帮大众特色菜而闻名南市。上世纪80年代扩建为六开间三层楼面。1992年再次扩建,改名为“一家春酒楼”。2004年冬,地处小东门的本帮名店“德兴馆”(于1883年光绪七年开设)因市政开发迁入一家春酒楼,两店合并为“上海德兴馆”。(见图59、60)。我住在永泰街时,光顾过一家春酒楼,也常去“上海德兴馆”吃点心。但在请朋友吃饭时,口中总是习惯讲到中华路董家渡路口一家春酒楼碰头。
图59 原一家春菜馆 图60 原上海德兴馆
一个百年局:走出黄家路沿中华路再往南约五十米的中华路734号,是大南门邮局(原为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旧址),建于1920年,距今正好100年。它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习称华界电话局。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见证了上海电话的发展。1999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见图61、62)
图61、62 原为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旧址
一个百年楼:家住永泰街,不得不说说百年警钟楼。那幢位于中华路581号的警钟楼共6层,其顶楼在我住过的永泰小区六楼窗前就能看到。这座建于1909年,用于火灾瞭望鸣钟示警的钟楼是曾经上海滩上最高的建筑,堪称中国的“埃菲尔铁塔”。35米的高度在整个老城厢里鹤立鸡群,不管在小南门的哪个位置都能请轻易找到警钟楼的存在。
辛亥武昌起义后,上海于1911年11月举行起义,起义者便利用火警钟楼的钟声,作为统一行动的信号。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工人也是以火警钟楼的钟声为号。
由此可见,小南门火警钟楼,不单是老城厢内外防火、救火的信号台,也是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信号台。
2005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见图63、64)。
图63、64 我家六楼窗前看到小南门火警钟楼
一棵百年树:从永泰小区弄堂出来右转向北,在乔家路口永泰街1号有棵百年古银杏树,树前有一石碑,老人说应该是原来那块三百年前康熙时保护古树所立,在栅栏外已看不见碑文,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几乎与老城厢是同龄人。
之前,此树被周围居民封为“神树”,经常有人在此点烛烧香故,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该古树前总是香烟缭绕,有很多人都会赶来朝圣古树。相信有求必应,保一方平安。2002年9月9日青年报曾由此报道。(图65 那时我订青年报剪报留存)
图65 2002年9月9日青年报
2003年8月12日小东门街道防火委员会在此处又设立了告示牌,“近来发现有不少群众在此处点燃香烛拜神拜佛,已成为严重的消防隐患,极容易引起火灾,危害人民生命财产,且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绿化,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希望烧香者前往寺庙烧香,严禁在此烧香活动。造成后果者,按有关法规处理。特告示。小东门街道防火委员会。2003年8月12日”。(图66)
图66 小东门街道防火委员会的告示
至此以后烧香的人逐渐减少,古树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清净,但在的围墙下仍可见烧香时熏黑的痕迹。(图67)
图67 围墙下仍可见烧香时熏黑的痕迹
古树保护部门又在这株古银杏周围还设栅栏围住保护,树的倾斜主干则用铁架支撑固定,为这株长着竖起了坚实的“拐杖”。朝代的更换,时代的变迁,但这颗老树依然挺立在今日永泰街上,它见证了老城厢的成长和败落。上海建城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按此推算,永泰街上的这棵古银杏,可以说是上海建城的“证人”。历史上永泰街上还有一座宁海禅寺,今日已没有一点痕迹,只有历史资料中有记载。(见图68、69、70、71)
图68、69 700多年古银杏树今昔
图70、71 700多年古银杏树今昔
古银杏树历尽磨难依然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她所传递的吉祥、健康、长寿的气息给喧嚣尘世中的人们带去心灵的慰藉和美好的祝愿。
老城厢每一条老街巷、老地名都是历史的见证,越老的地名就越有文化底蕴,其留下的旧址古迹也是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的组成部分。观其名就能解读此地过去的情景。
上海已确定在上海老城厢的旧改开发同时,保护城市的建筑历史文脉和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它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怀旧情愫的需求和对永远美好历史的回忆。
据上海老城厢详细规划:位于永泰街1号的有700年历史的古银杏树及周边将打造成古银杏广场,作为乔家路文化街的东入口。可以相信,乔家路经过旧区改造后,相关明清建筑将得到修缮,路边宋末上海镇留下的那棵700多岁的珍贵古银杏,将更枝繁叶茂,起到画龙点睛的奇妙作用。总之一条展现历史风貌的原汁原味的“老街”指日可待!
注:图片来自拍摄和网络
鸣谢:马忠倍先生赐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