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一本书,一支球队,一个国家》

一本书,一支球队,一个国家

                       ——《百年孤独》书评

当世界杯如火如荼地以三十二种色彩强烈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眼前时,全球忆万球迷也同样以四年一度的激情强烈地倾注着对巴西球场上的无数次跃动。6月29日,在结束的第二场八分之一决赛中,一支受人嘱目的球队跳入了人们的眼球。在与众人一样惊讶与哥伦比亚队出色表现的同时,我又陷入了另一种对孤独的思考。最近一两周,我正在看一部哥伦比亚文学作品,百年孤独,1982年它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思曾凭借它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另整个拉丁美洲引以为豪的巨著。今年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引起中国人的关注,是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思于去年去世,而它的中文官方译本又恰好于今年出版。不知是由于初次读西语翻译过来的作品,还是作品本身结构复杂、语言凌乱,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读完,大概看懂。这是一本不太容易让人懂的小说,语言看似浅显低级却又饱含深刻象征意义和批判精神,结构看似凌乱繁琐但却始终暗含一条线索串联起众多类似却并不重复的人物命运,以看似波澜不惊的笔调制作着起浮迭荡的节奏和宏伟状阔的画面,又以神话、预言等荒诞离奇的色彩描绘着整个家族、整个国家、整个拉美一个世纪的黑白画卷。

尼彩说:“孤独有三种,分别是神兽、野兽和哲学家的孤独。神兽的孤独,充实自立;野兽的孤独,桀骜不驯;哲学家的孤独,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这三种孤独,在书中的人物和作者身上都能找到,映衬出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百年孤独”。

故事的起源是从一个荒谬的传说开始的,故事中的布恩迪亚家族的祖先,据说是因为一对表兄妹近亲结婚而受到谴责生下了一个长有猪尾巴的男孩。而故事的第一代主人公男女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同样也是近亲结婚,他们害怕受到谴责而长期不敢亲近,甚至由于同乡的指责而远走他乡创建马孔多。故事就围绕马孔多与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之间展开,虽然之后的五代人都健康地出生、成长,可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也是最后一代却依旧摆脱不了带着猪尾巴出生的噩运。而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命运,以及马孔多这片土地百年间的兴衰,早就在故事一开始时由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书写在了羊皮卷上,“第一代人被绑在栗树下,最后一代被白蚁吞噬……”当第六代人奥雷里亚诺最终成功破译羊皮卷上百年的梵文时,慌忙去找自己的儿子,发现他那长有猪尾巴的儿子被白蚁吞噬的只剩一张肚皮。这就是命中注定的命运轮回和死循环。在一个个光怪露离的怪圈和死循环中,所有人物都呈现一种孤独的气质。乌尔苏拉正是尼彩所说的那种神兽的孤独,充实而自立,一生始终充满活力,每天打开四面门窗喜迎八方来客,执着投身于改善家境照顾家人,年老失明时仍充满活力,她孤独地活到了120岁,能预知未来,但却只能在孤独中离世。奥雷里亚诺上校正是尼彩所说“野兽的孤独”,早年迷恋于金银做坊,亡妻后投入到战争当中,发动无数次起义遭受无数次袭击却始终不知发动战争的动机何在,在最终认识到党派争端和战争的毫无意义时,又从战场上回到金银做坊,日复一日地打造他的小金鱼,他先打造25条小金鱼然后将25条小金鱼融掉,重新打造新的25条小金鱼,如此循环往覆,直至终老。另外一种尼彩所说的“哲学家的孤独”,我认为可能是作者马尔克思本人,书中有一位名叫赫内多斯·马尔克思上校的人物,我当时惊讶与这个人物竟然有着和作者相同的姓氏,赫内多斯·马尔克斯上校早年跟随奥雷里亚诺上校征战沙场,对他忠心耿耿,之后在对阿玛兰妲的爱情屡屡受挫之后开始在家中陷入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最终认识到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偏执和孤独无可更改而感到失望与痛苦,同时依旧在对阿玛兰妲沉淀而无望的爱中而孤独死去。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赫内多斯·马尔克思上校更像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奥雷里亚诺上校和阿玛兰妲更像是作者的祖国哥伦比亚,年轻时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渴望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后来认识到祖国的动荡不安是由于自身的孤立自守、不思进取所致,曾经尝试通过努力让祖国走上改革的道路,无奈国家仍然故步自封、内斗不止,最后只能怀着对祖国的爱无可奈何地看着祖国继续内战不断衰败下去,这就是作者的“百年孤独”。

读这本书,想起了中国的一部古典名著,红楼梦,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写了一个家族的衰亡史,都是以一个预言为线锁贯穿全书,只不过红楼梦是贾宝玉的红楼一梦,百年孤独是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书。如果红楼梦可以被译成英文,如果曹雪芹活在当代,他老人家应该也有实力问鼎诺贝尔奖吧。百年孤独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孤独,我只恨我不是文学专业,不能清楚的了解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但是书是诸多神话、预言,却给它蒙上了一层南美洲特有的神秘主义色彩。我想,孤独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特有的孤独,当我们在惶惶不可终日中重复着一件又一件事时,孤独也周而复始地伴随在我们的灵魂中,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而忘却自己的目的。但我从未认为孤独是可怕的,生活中我们随时与人相伴、同时也空白孤独,当灵魂与孤独成为朋友,我们便可享受孤独,成为哲学家是对的,因为这样我们的灵魂孤独但并不无依,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思考,那才是真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回顾哥伦比亚比亚的整个近代,从1830年到上世界七十年代,哥伦比亚比亚整个是在动荡与惶恐、饥饿与鸦片中度过的,不安的政局,垄断资本主义的侵略,刺杀与爆炸事件不断,让一个世纪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政府的无能、经济的萧条,让人们在流离失所中孤独无依,这种孤独情感也许是南美人特有的孤独。九十年代,哥伦比亚曾因为毒品贸易猖獗而使经济出现过起死回生之势,但又很快被美国政府等制止掉,经济又重新陷入困境之中。哥伦比亚的足球,也曾经在九十年代名燥一时。1994年世界杯上,哥伦比亚队球员埃思科巴因为在决赛阶段制造了一粒乌龙球而导致整个球队输掉离开世界杯赛场,几天后埃斯科巴在哥伦比亚被暴徒枪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哥伦比亚局势的动荡、人心的不安。

然而困境不能打倒一个国家对足球的热爱。近几年来,哥伦比亚通过改革、国际援助、加强治安等重新建立起国家良好的制序,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让毒品远离这个盛产咖啡的国度,也重拾人们对足球的信心。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哥伦比亚队以骄人的战绩,史无前例地打进世界杯八强,在对镇阿尔及利亚的比赛中打进第一个进球后,全体哥伦比亚队球员跑到场边,双手指向天空、动情舞蹈,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悼念20年前世界杯赛场上那位逝去的球员,埃斯科巴。

一本书,叙述了一个国家的苦难史;一届世界杯,又见证了这个国家正走出阴影、走向光明。让我在世界杯期间想起这本书,是在cctv5的豪门盛宴中,哥伦比亚队首场比赛前一天晚上,中央台邀请哥伦比亚驻华大使来到节目的舞台,而哥伦比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带领使馆14名成员来到直播舞台,大使用中文说出“我爱中国”后,随即拿出“百年孤独”的原著和译本送给大家,并且问在场观众:“有谁看过这本书?”在场观众没有一个人举手,一阵沉默后,主持人开玩笑说:“那你们有谁看过水浒传?”大使笑着说:“我们这些人几乎都看过。”于是乎,我连忙开始看这本书,与很多疗伤系列小说不同,这本书直击你心灵深处,刨开你的心灵,拿出当中最软弱的部分呈现在你的眼前,既印象深刻又发人深醒。由于翻看此书的难度不亚于红楼梦,我也是强迫自己耐心地忍着很多次想把它扔掉的冲动花了很长时间终于看完,之后,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想一想它的内容和道理,仿佛也中了书里面死循环的魔咒。在看书过程中,赛场上的哥伦比亚队出人意料而又毫不意外地打进了世界杯八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