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就是“末位淘汰”、“校长权力膨胀”?教育部的回应来了

为了激发老师的工作激情,打破“一校定终生”的状态,统筹调配教师资源,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这一通知的引发拉开了“县管校聘”改革的序幕。2015年开始逐步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教育部提出县管校聘的初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县管校聘提出后却遭受了很多质疑,县管校聘也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在某些地方,教师竞聘变成了“末位淘汰”;校长选老师引起了“校长权力膨胀”的质疑;优秀教师向城市、城镇学校集中,乡村优秀教师就是严重等问题。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代表就曾向教育部提出建议。建议指出,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县管校聘的实施弊大于利,应该暂缓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对于这个建议,教育部于10月27日作出回应。在回应中,教育部表示县管校聘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优质学校集中;校长权力过大;教师间矛盾增大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教育部认为是“聘”的环节中出现了差错:一是部分地区“推到重来”般搞起来了教师的全员竞聘;二是将教师竞聘搞成了“末位淘汰”,背离了改革的初衷。

下一步,教育部表示将对县管校聘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减少对老师的折腾。另外,教育部将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关注,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这位代表的建议再次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了县管校聘,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是不太赞成县管校聘的。为什么呢?

首先,教师这一职业有着非常大的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成果也很难进行量化,而且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再加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且每个人的性格等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静下心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在竞聘中胜出,或者又是担心下学期不知道在哪儿上课等等问题。

其次,现在提供住宿的学校越来越少了,比如我们这儿基本上只有乡村学校或者私立学校还会提供住宿,那么换了学校后,老师的住宿问题怎么解决?不可能所有老师都开车或者刚好就在学校附近,即便是现在在学校附近,那换个比较远的学校又怎么办?这也就意味着老师有可能要经常性的搬家,也不是折腾吗?

最后,县管校聘的初衷是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师们想尽办法地往城市学校、重点中学里钻,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集中到城市、重点中学,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要实施县管校聘,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对我国教育可能不是好事。

有人大代表向教育部建议暂缓在全国单位推行县管校聘,因为县管校聘在农村是弊大于利。教育部也表示县管校聘确实出现了“末位淘汰”、“校长权力过大”等问题,后续将会加大对地方的指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对于县管校聘,你怎么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