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忍受的最高级竟是不能喝茶:潮汕人究竟多爱喝茶?

本 文 约 489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潮汕人究竟有多爱喝茶?最近的一条新闻采访戏剧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淹水最厉害的时候啥样子?”

“无法喝茶?”

来源/网络

用“无法喝茶”来形容淹水程度,可见喝茶在潮汕是何等重要。

潮汕人将茶称为茶米,嗜茶程度到了无时不饮、无地不饮的境界。慢如堵车的高速路,快如飞驰的复兴号,茶具俨然成了潮汕人的体外器官,一套工夫茶不啻为潮汕人的身份标识。

高铁上喝茶。来源/小红书@樱大桃视频截图

不论是在漫展还是在KTV,潮汕人总能让新潮和传统在激烈的碰撞中衍生出一种意外的和谐。

汕头漫展,一位小哥在二次元的花花世界面前坚持泡茶。来源/微博@叫我嘉和仔

潮汕人的饮茶历史

潮汕地区古称潮州,地理范围在粤东莲花山脉以南,台湾海峡西岸,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今天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清代潮州府辖区。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史地图集》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以一本《茶经》详述茶叶种植、加工和品鉴,成为古代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而古代潮州属百越地区,畲族等少数族群聚居凤凰山,仰赖自然风貌和地域资源,也有种植本土茶种的传统。

由于当时潮汕地区地处偏远,被视为蛮荒烟瘴之地,成了官员贬谪和犯人流放的目的地。唐代著名诗人韩愈、一代名相李德裕等人都被贬过潮州,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仕途中的一段坎坷,但也给当地人带来了文化的光辉。

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在当地兴教育、改民风,传播中原的文化传统,其中必然包括在士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茶文化。正因韩愈的开化之功,相传当地的韩山、韩江等地理名称都是为他而改。此外,被贬到此地的李德裕、常衮等官员无不嗜茶,茶文化自然而然地在士人的日常交际网络中传播开来。

潮州韩文公祠。来源/网络

北宋真宗年间,知州王汉一首《金汉山诗》为潮汕饮茶史留下确切的文字记载,其中残句“茶灶香龛平”仍在潮州金山南麓的摩崖上。其后,被列为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也有诗作留存,“燕阑欢伯呼酪奴,鸾旌凤吹光寒儒”中的“酪奴”正是茶饮的别称。

相传在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南下逃亡,路过凤凰山时饥渴难耐,喝了当地一种叶尖似鸟嘴的树叶烹煮而成的茶水。后来这种茶树广为栽植,人称“宋种”,即潮汕地区本土茶种凤凰水仙。传闻远不可考,不过宋代潮汕人确已形成饮茶习俗。赵宋崇尚文雅之风,精妙的茶习无疑给了潮汕人摘掉蛮夷标签的文化底气。

凤凰水仙。来源/网络

元明以后,随着海运的发展,原本偏远闭塞的潮汕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得益于繁盛的茶叶贸易,茶饮也逐渐走进潮汕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断构筑潮汕的本土文化体系。

不过,古代潮汕地区的产茶量并不算高,潮汕人所饮茶叶主要来自福建的武夷山区。福建茶叶自古负有盛名,北宋苏辙所写的《和子瞻煎茶》中,就有一句“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道出了品茶的耐性。而后世所谓的工夫茶,原本即指上好的武夷岩茶,也就是说,工夫茶本意是指茶种而非茶艺。

因其品质佳、数量少,所以喝茶并非是一人大杯独饮,而是众人围坐,小杯分倒,细细品味。清代散文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茶酒单》中写道:

“余游武夷,到曼(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毎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武夷山茶园风光。摄影/Bingo飞翔

在武夷岩茶的商贸往来中,茶叶连同其加工方式和品饮方法由闽入潮,逐渐为当地人接受。清代徐珂所撰的《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就提到:“闽中盛行工夫茶,粤东亦有之,盖闽之汀、漳、泉,粤之潮,凡四府也。”

在潮汕人手中,工夫茶得到了本土化发展和极致化演绎,真真切切将“工夫”二字刻进了冲饮的各个环节,演化成一套精细考究的饮茶范式。时至今日,工夫茶也成了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码。

工夫茶的茶种器具

潮汕十八怪,“工夫茶香浓得怪”高居首位。工夫茶香,首先在于其用茶。

潮汕工夫茶多用乌龙茶,也就是青茶。依照不同的加工方式,茶叶大致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四种。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茶叶分类还参照茶汤色泽差异,具体划分出绿茶(Green Tea)、白茶(White Tea)、黄茶(Yellow Tea)、青茶(Oolong Tea)、红茶(Black Tea)、黑茶(Dark Tea)这六大类别。

中国六大茶系。来源/网络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和,汤色清澈,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主要有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产区集中在福建、中国台湾、潮汕等地。而潮汕人喝的乌龙茶则多是以武夷大红袍为代表的闽北水仙,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还有潮汕本土茶种凤凰水仙及其选育出的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

有这样一个戏谑的说法,如果问潮汕人“为什么吃饭”,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因为空腹不能喝茶”。

这句玩笑话道出潮汕人的嗜茶程度,也反向道破了茶饮的一个重要功效,那就是消食解腻。

铁观音。摄影/张强559

在饮茶器具方面,传统的潮汕工夫茶讲究“四件宝”,即泥炉、砂铫、孟臣罐、若琛杯。

砂铫。来源/网络

潮汕泥炉一般是红泥炉,有高脚泥炉和普通泥炉之分。泥炉中空用以燃炭,下方开有小窗,方便加炭和扇风助燃。而砂铫则置于泥炉之上的煮水器具,又称玉书煨,体型并不大,铫中水用完即加即煮,以此保证冲泡时的水温够高,更能激发茶香。

泥炉。来源/网络

孟臣罐又称孟臣壶,是用来泡茶的小壶。潮汕工夫茶所用茶壶,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和潮州枫溪的手拉朱泥壶最为出名。这类茶壶之所以冠以“孟臣”之名,则是源自明末清初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孟臣罐以小为贵,在潮汕当地俗称冲罐,多要求泥料品质上佳、外形精巧美观、盖口严密吻合。

若琛杯又称若琛瓯,是一种上口稍宽、下底窄小的圆形小瓷杯,具有小、浅、薄、白的特点,形如半个乒乓球。相传清人若琛善制杯,杯底多有“若琛珍藏”字样,若琛杯由此得名。潮汕人喝茶时多用三杯,呈品字形置于茶盘之上。

若琛杯。摄影/青风338

有此好茶佳具,自然有一套与之相配的品茶流程,如此才能在茶、器、艺的互相成就中产生满满的仪式感。恰如其名,传统的工夫茶需得耗上一番细致的流程和精妙的技法。严格意义上讲,工夫茶大致有十八道茶艺程式,包括:

焚香静气、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淋、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

在倾茶举杯中,潮汕人品得一味自然之灵,更悟得一番相处之道。这些繁细的程式中,最具特色者有二:一是斟茶前的刮沫淋盖,二是斟茶时的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刮沫淋盖。来源/网络

刮沫,是指在初次用沸水冲泡时,茶叶中泛苦的茶皂素所形成的泡沫会浮到水面,然后需用茶壶的盖子将浮沫刮去。

淋罐,是在刮沫后盖好盖子,再用沸水从上而下冲淋壶身,提高壶器温度,里外呼应刺激茶香迸发。

关公巡城与韩信点兵。来源/网络

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则是以历史典故命名的斟茶动作,描述了茶汤由壶入杯的倾倒方式。所谓关公巡城,就是让茶壶沿顺时针方向将茶水倒入呈品字形摆放的三个杯子中,一般要绕三圈才会让各杯都分得七八分茶汤,目的是让杯中的茶汤浓度相近、分量相宜。而韩信点兵,就是在关公巡城之后,将壶中所剩不多的茶汤依次甩滴入杯,尽量不残留壶中,以免下一道茶的滋味生涩。

潮汕饮茶的生活哲学

喝茶在潮汕人心目中占有怎样的地位?一条高赞回答是:“哪怕你是到对方家里吵架,也要喝茶。”

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喝茶似乎是件比吃饭还重要的事,哪怕在互相告别时,也要说上一句:“有闲来食茶!”

不过,极尽繁细的品饮程式并非日常必要,器具和茶种自然也是各有所爱。潮汕人通过化繁为简的生活智慧,让工夫茶坐上飞机高铁,走进漫展歌房,哪怕是讲求速度的马拉松,潮汕人也要比一比其中的耐性。

汕头国际马拉松赛现场。来源/网络

随着工夫茶的日常化,泥炉和砂铫的功能完美融合到了电热水壶中,冲罐也时常被盖碗替代。不过,茶盘上的三个茶杯仍然是大多数人喝工夫茶的标配。潮汕有句俗话叫“茶三酒四踢桃二”,意为茶应三人共饮,酒则四人同喝,游玩二人为宜,所以工夫茶中有着约定俗成的三个茶杯。

如果在场的人多于三个怎么办?倒也无妨,潮汕人喝茶并不认杯,以此表示平等公正、不分彼此。客人先品,主人再饮,你方喝罢我举杯,协调融洽的饮茶氛围中恰恰昭显着儒家之和。

潮汕工夫茶。来源/纪录片《走!喝茶》截图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潮汕人饮茶素来不是追求一种超脱世俗、执杯独品的境界,而是一种众人围坐、边喝边聊的氛围。正因如此,在潮商的贸易活动中,工夫茶也必不可少。泡上一壶茶,坐下好好说,在慢谈细品中,自然磨出一本生意经。

如今潮汕人在喝茶时,还有着许多约定俗成的门道,如斟茶时应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先客后主,接受斟茶应以手指敲桌,表示回敬致谢,不同手指敲击有着不同意涵。如果喝至尽兴,主人不便直接逐客,还可以通过茶淡而不新泡的暗示来提醒客人离开。

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工夫茶还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由汕头市茶文化学会牵头制定的《潮汕工夫茶》发布,正式为工夫茶核定标准范本,并将其定义为:

“流传于潮汕地区一带的以乌龙茶为主要用茶,以精致配套的泡茶器具,遵照独特讲究程式的一种茶叶冲泡和品饮方式。具有'和、敬、精、洁、思’的文化精神。”

潮汕工夫茶。来源/纪录片《走!喝茶》截图

工夫茶既可登大雅之堂,又可处市井之所,蕴含着潮汕人世代相承日积月累的文化智慧。老少皆宜,不拘时空,工夫茶深深扎根于潮汕人的日常生活,逐渐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精神风尚。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对于潮汕人而言,工夫茶象征着一种族群归属和自我认同。尤其是对身处异乡的潮汕人来说,工夫茶既是一壶乡愁,也是辨识同乡的文化印记。

在对外开放的潮流中,潮汕地区早已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但潮汕人总能在一杯工夫茶的袅袅水雾中达至怡然的慢境界。

参考文献:

1. (清)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清嘉庆元年小仓山房刻本。

2. (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年。

3. 林楚生:《潮汕工夫茶艺程式探寻》,《茶博览》2013年第5期,第37-40页。

4. 蓝雪铭、刘志彬、倪莉:《乌龙茶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中国食品学报》2014年第2期,第201-207页。

5. 林楚生、林雅斯:《潮汕工夫茶的来源与形态》,《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第74-76页。

6. 林楚生:《中华茶道的活化石——潮汕工夫茶》,《同舟共进》2019年第10期,第8-11页。

7.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潮州工夫茶考察报告》,2021年4月17日,http://teaismphi.cn/Achievement/jinghua/1228.html,2021年10月22日访问。

END
作者丨念缓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排版 | 薛梦缘
(0)

相关推荐

  • 功夫茶之砂铫

    图丨芥子工房 比之风炉,兴许水铫的角色更吃重.晚清满族名家瓜尔佳震钧在<天咫偶闻·卷八·煎茶说>中:"器之要者,以铫居首,然最难得佳者.古人用石铫,今不可得且亦不适用.盖铫以薄为 ...

  • 【伦来敦往】英国人如此嗜茶如命你知道吗?中英两国茶文化你更中意哪边?

    白居易<两碗茶>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说到在中英两国文化传播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的一种文化那就是'饮茶文化 ...

  • 喝茶也能睡不着觉,你是假潮汕人吧?

    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闲暇时光与旧友相聚的悠闲,是春摘李果夏吃杨梅的满足,还是与家人一同观花赏月的喜悦?对潮汕人而言,"茶三酒四踢桃二"才是他们信奉的人生哲学:喝茶 ...

  • 潮汕人究竟多爱喝茶?

    潮汕人究竟有多爱喝茶?一条新闻采访戏剧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淹水最厉害的时候啥样子?" "无法喝茶?" 来源/网络 用"无法喝茶"来形容 ...

  • 真大开眼界!#潮汕人能有多爱喝茶#冲上热搜!网友:太太太太野了!

    最近两天, #潮汕人能有多喝茶# 的话题 冲上热搜. 虽然小编知道潮汕人爱喝茶, 但真没想到, 他们会这么爱喝! 简直是把茶文化刻入骨子里了! "即使是菜市场也有茶具喝茶呢!" ▼ ...

  • 卤鹅,潮汕人的心头爱

    内容摘要 一个卤味老鹅头卖到2600元?外地人永远不懂,觉得老板可能疯了.但在潮汕人的眼里,一个卤味老鹅头就是最高贵的美食. 卤鹅,来源:<风味人间> "潮汕卤味"绝对 ...

  • 潮汕人春天都爱喝“鲍鱼汤”,加石橄榄味道清香,还能提高免疫力

    众所周知,广东人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汤水,因为广东的天气比较燥热,喝汤可以清热降火.润肺化痰,所以人们每天都会花两三个小时来煲一锅汤,饭前喝一碗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而潮汕人也很喜欢喝汤,各种天上飞的. ...

  • 土耳其人有多爱喝茶?看了你就知道了

    最爱喝茶的国家,第一想到是谁?中国?英国?不不不,这些都不是,而是土耳其! 说起土耳其,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烤肉.而爱吃烤肉的土耳其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这也 与他们嗜茶如命有关.土耳其的人均茶叶消费 ...

  • 潮汕人喝茶用3个茶杯,寓意深刻,尊重传统

    喝茶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客人来了招待喝茶,要说喝茶就要提到广东潮汕人了,他们喝茶是很讲究的,在喝茶的时候,总会看到有3个茶杯的身影,这样放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不懂装懂,给人家瞎用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

  • 为什么潮汕人喝茶都用三个茶杯?

    Hello大家好!我是漫仔! 有关注我的朋友应该有看到我的茶桌上经常放着一套盖碗和三个杯子,还有上次不是做活动,有分享了一套盖碗嘛,就有茶友跟我说漫仔用不了三个杯子,然后我就说是一碗三杯,标配的,然后 ...

  • 年人均茶叶消费量16斤,中国最爱喝茶的省份,竟是TA!

    说到最爱喝茶的地区,你会想起哪里?功夫茶流行的珠三角,还是茶馆遍地的川渝?其实要论人均喝茶量,这些地方都要被西藏远远甩在后面. 说到西藏,大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雪域高原,洁白的哈达.圣洁的布达拉宫,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