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邦媛:我终于回到了父亲念念不忘的故乡,回到片瓦无存的祖居

题图来自网络

父亲逝世倏忽已是十年,我虽已达还乡心愿,却已无乡可回,祖屋、庄院、祖坟都已片瓦无存,寸痕难寻。

闫红新书《她力量:红楼女性的生存之道》赠书活动结束,获奖者名单:三少爷的剑,绿风,vicky,想想,且活且珍惜。上述五名读者请在文章下留言收件信息。

故乡

文/齐邦媛
我终于回到了小西山,那个幼年离开的出生地,在由沈阳往铁岭的公路的岔路上。连路标都没有的小村子,虽然半世纪以上已没有家族任何联系,心中一直有个回去看看的愿望,自己这一身骨头里和血里总该有一些那块地的水和土吧,而父亲逝世前清醒的时候,不止一次地说:“像我这个生长在乡下的孩子,竟然见识了这么大的世界,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真不容易啊!”
翻拍自《巨流河》 背景为武汉大学
当我那住在铁岭县城的堂弟寄信到台湾的时候,父亲已去世五年了,有了这条线索,我便能实现这心愿了。在还乡之前,对那小村子有着模模糊糊的印象,家屋场院,还有门楼外大树上的雀鸟,祖坟上盛开的芍药花……哪些是自己的记忆,哪些是祖母和母亲讲述往事的背景已不可辨。潮汐般冲刷、湮没、挪移生命的记忆令我充满了期待,尤其想看到那一排中间嵌上玻璃的纸糊格子窗,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冬天,那几扇玻璃就是全部的世界了。
我第一次看到留学归来的父亲时,他正从庄院的大门走进来,院子里下着大雪,他和提着马灯的长工走到廊沿,脱下外套拍打着积雪,隔着窗玻璃,刚满两岁的我竟然大喊:“爸爸!爸爸!”这认父的情景曾令一屋子的人愕然。是骨肉天性吗?是看过一些照片吧,或是由大人殷切的等待中预告?母亲常常说那就是我对半生飘忽来去的父亲“效忠”的开始。
父亲逝世倏忽已是十年,我虽已达还乡心愿,却已无乡可回,祖屋、庄院、祖坟都已片瓦无存,寸痕难寻。秋收前的高粱地已改种稻米。站在被削成采石场的小西山荒原中,远望着疏疏落落的防风林,摧毁和遗忘,遗忘和割舍也可以如此彻底!故乡消失的事实,父亲一直是知道的吧,他在母亲死后三年他去世前,从未提过归葬的话,对于淡水这座背倚面天山,正对着大海的墓地
似乎已满意,在这安居了四十年的岛上,冬季无雪,夏季湿热,太阳猛烈地照射在他藏骨石座,安葬母亲的时候,他说,这里挺好,右前方面对东北。他又说:“我从那么偏远的乡下出来,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这就够了。”
面对着明知已不存在的故乡,那永恒凝望着的乡村只是少年时救国理想的象征而已。他十五岁那年追随堂兄前往天津,考取英国教会办的著名的新学书院,得到父母同意离家,在天津读书三年,奠定了身心开阔的基础,尤其是英文、德文、世界地理、历史等科目所开拓的新知。而真正开启他一生思想路途的是每天早上一小时的圣经班。
新学书院虽不勉强学生受洗信教,读经却似我国中学生每天的升旗典礼、读训一样认真。三年读经未使他皈依基督教,却引领他深一层思索心灵问题,十八岁东渡日本进入金泽中学,毕业后考入京都大学哲学系,主要是想师事当时影响思想界很深的西田几多郎和河上肇。这两位大师的书他都曾读过,以后又涉猎有关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著作,尤其读到河上肇的《贫乏物语》等书时,愤慨社会种种不平,心中更时时浮现故乡生活的落后和乡民知识闭塞的景象,启发了一生奋斗的理想。
到京都大学不久,已到德国修习法律的堂兄劝他前往德国。他先入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但仍觉得人生许多终极关怀的基础不能建立,转往海德堡大学哲学系,受教于历史学派大师李凯尔特(Rickert)和马克思·韦伯(MaxWeber)的弟弟艾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两年之间,欣幸进入宏壮深邃的学术殿堂,读书思考有了方向,历史哲学派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尤其具有启发性,使他相信只有真正的知识和明智的政策才能潜移默化救中国。
每日课后,过了桥,在尼卡河畔思考徘徊,是忧患的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春日河水激流常令他想到辽河解冰时的浊流,青年壮志也常汹涌难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经济几近崩溃,人民生活普遍艰困,但是处处流露文化的自尊和改善困境的信心。德国虽然战败,石头建筑的老旧楼厦,廊柱仍然修整,门前路树,石砌街道,散发一种根基深厚的稳定感。想起中国的百姓,何日才能普遍受到足够的教育,走出浑浑噩噩受人摆布的境界?在此他一生报国志业已定。
这样充实思考的日子因堂兄死于肺炎而猝然中断,带着一直引领他而充满理想的二十六岁堂兄的骨灰,回到故乡。两个人出去,一个人回来,父母亲无论如何不允许他再去德国。一九二五年因缘际会参加了反对奉军张作霖的郭松龄阵营,认为东北资源富甲全国,铁路又多,应休养生息,全力建设家乡,储备实力以御苏俄、日本的侵略,不应再进山海关内去做军阀的征战。
郭松龄兵谏失败被杀后,他千辛万苦逃脱追踪。在逃亡期间,曾冒死回到老家探视生病的祖母,就是在那个大雪天的夜晚,我首次看到父亲,再相见我已六岁。抗战期间,全国盛行演话剧,中学时学校演《风雪夜归人》让我扮演那认父的儿子,我流的是真正的眼泪,认父时喊着:“爸爸,爸爸!”大家说我演得真情流露,事实上那是我童年呼唤的延长,直到今日。
齐邦媛全家福   翻拍自《巨流河》
父亲五十岁来到台湾之前,在我记忆中一直是个飘忽的身影。童年时他正奔走革命,“九一八”东北失陷后,曾随他由南京到天津、北平,接近敌后战地工作。为了安全随他改姓,有时姓王,有时姓徐,小学读过七所。飘忽地由一城迁往另一城,因为那是家庭可以团聚的唯一方式。
父亲一生历经大格局与大挫败,从未在人前人后怨叹个人得失,唯有对报国志业的幻灭耿耿于怀,晚年每次谈到东北在二次大战后,由于中枢政策失误而再次沦陷时悲痛不已,愧对当年敌后工作殉职的朋友和百姓。可以自慰的是自德国回沈阳时协助创办同泽中学,得以新教育方式培育了不少人才;抗战初起时,创办国立东北中山中学,收容“九一八”沦陷后流亡关内青年,免得他们流离失所,聘请流亡的最好师资,十余年间造就无数有志青年,许多人成为大陆和台湾的杰出人物,继他之志,报效国家。
而在重庆抗战初期创办的《时与潮》周刊,派员由印度驼峰空运最新世界政论,由翻译好手中译,使后方得以读到国际现状及思潮,使人心不致闭塞,达到了书生报国的初衷。记得那些年,周末由南开中学回家的路上,经过《时与潮》社编辑部的小平房,远远就看到灯火通明,有时会跑进去看看爸爸——他那时才四十岁吧。
半世纪后,我终于回到了父亲念念不忘的故乡,回到片瓦无存的祖居,连忆念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幸好那座小西山还在,我童年曾爱去拔棒槌草。这座小山因为石质好,近年被开采石矿者切成触目惊心的残缺峭壁。
在村口遇到全村剩下唯一姓齐的族兄,福庆二哥,他佝偻苍老的容貌象征着祖居的衰落吧!感谢他陪我找到山,爬到丘顶,更感谢他静默地坐着,让我平伏内心的思潮澎湃,这时我没有悲情,反似冷眼看着惊心动魄的土地大挪移。沧海、桑田就在我眼前接壤。这残缺的小石山,散落的童年记忆,顺着远方一排排的防风林向穹苍伸展。没有风,也没有一片云,天地默默。
温伯大梦(Rip Van Winkle)在山里一睡二十年,回到村庄,鬓发皆白,发现故乡已经不是他的世界了。
本文选自《岁月慈悲》,中信出版社
爸爸,我这样回到了你曾魂牵梦萦而终老不能回归的故乡,也走了这么遥远的路。在台湾淡水的山坡上,你已经知道了吧。

~the end~

作者简介:

齐邦媛(1924~),女,汉族,辽宁铁岭人,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主要著作《千年之泪》、《雾渐渐散的时候 》、《一生中的一天 》、《巨流河》等。本文原载微信公号“收获”,经《收获》授权发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0)

相关推荐

  • 故乡的树

    也许是老之已至的级故吧,近年来,我总爱思乡怀旧.故乡那巍巍的背山,那潺潺的绿水那淳厚的民风,那善良好客的乡亲,那历久弥浓的乡情,时时在我记忆的屏幕上清晰地映现出来,也常常构成令我流连陶醉的梦境.这大概 ...

  • 流年似水,太过匆匆:全家福后面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约1946年,钱锺书.杨绛夫妇与女儿钱瑗摄于上海 杨绛-- 我们这一暑假,算是远游了一趟:返回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 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 ...

  • 再回故乡--想念父亲

    再回故乡--想念父亲 题记:就要再次踏上回乡的路,心里却满是酸楚与痛苦.父亲的离去使我们的家不再完整,八十多岁的母亲所面对的都是孤独.凄凉与寂寞.要好好陪伴母亲,让父亲的在天之灵安息. 再回故乡--想 ...

  • 月是故乡明 我爱何家湾

    月是故乡明 我爱何家湾(一) 文/何畏 喜马拉雅旁话重庆 每当夜晚,我在这栋楼房顶层右边套房里屋玻璃门前或阳台外,看着重庆南滨路慈云钟楼广场的在橘黄色灯光中的慈云钟的红色秒针跳动时,在它分分秒秒的跳动 ...

  • 月光光,亮朗朗,人在外,思故乡

    一觉醒来,正是破晓时分,辗转反侧,静卧难眠,正逢中秋佳节,不免忆起童年,想起故乡,念起已故的亲人. 父亲这边的亲人并不多,他只有一个亲弟弟.叔父比父亲小两岁,与我母亲同年.他过世得早,比父亲早去了五年 ...

  • 梓君:个旧湖,美丽的传说,深切的怀念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梓君 ...

  • 北宋進士祖居仁公傳略 (转载)

    許居仁,字則榮,乃系名賢祖許申公之玄孫,許弁公之長子,列潮州許氏爲六世祖也.登第北宋元符三年庚辰( 西元一一○○年) 科進士,歷任南康知縣,素有賢政,擢升貴州,終朝議郎,娶妣姚氏,繼吳氏兩氏,均贈封宜 ...

  • 台湾女作家齐邦媛《巨流河》:弦歌不辍,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喜欢研究历史,但不喜欢中国近代史.因为在这短短百年中,充满了割地赔款,屈辱沦丧,令人不忍卒读.这本书又把我带回到那个年代.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来读<巨流河>这本书,是不容易体会到其中之厚重 ...

  • 齐邦媛

    永远的齐老师 在台湾,齐邦媛有着"永远的齐老师"之称,二十三岁(1947年)应聘到台湾大学外文系任助教开始,她毕生从事教育,并且负责过翻译出版.统筹中学教材编选.推广台湾文学等工作 ...

  • 齐邦媛:故 乡 文

    故           乡 文/齐邦媛 我终于回到了小西山,那个幼年离开的出生地,在由沈阳往铁岭的公路的岔路上.连路标都没有的小村子,虽然半世纪以上已没有家族任何联系,心中一直有个回去看看的愿望,自己 ...

  • 一生中的一天 · 时光会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 齐邦媛

    一生中的一天 齐邦媛   那个六月的早晨,我凝神静气地走进二十四教室,习惯性地先拿起一根粉笔,再打开<英国文学史>课本,开始我一生所授的最后一堂课.不久前,我们师生都很艰辛地跋涉出艾略特1 ...

  • 少精弱精活力低,感谢这个好方法让我终于当上父亲了!

    少精弱精.活力低还伴有精畸形,跟随我4年了,从开始的不重视到后来逐步恶化,最后差点变无精死精,让我深受折磨,今天,我把我的治疗过程分享出来,就是希望大家少走弯路. 其实,少精弱精畸精并没有那么难治,只 ...

  • 国粹艺术名家——​​齐邦宾

    齐邦宾艺术简介 齐邦宾,男,一九六四年生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就职于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人民政府. 自幼酷爱书法,多次在全国各种书法比赛中获奖!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分会) 中国书法家交流协 ...

  • 李发明:父亲说燕子又回到我的故乡(外一首)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父亲说燕子又回到我的故乡 (外一首) 李发明 那年在老家修好房子 就很少回家 父亲一个人在家守着 母亲走得早 ...

  • 好久不见!41岁TVB前知名小花消失一年终于发照,父亲被称“珍珠大王”

    提起41岁的TVB前小花官恩娜(Ella),相信很多朋友对她都不会陌生.官恩娜曾经在TVB效力8年,并且出演了不少港剧. 自从离巢结婚以后,官恩娜生下了一儿一女,从此几乎没有在目前出现,已经做起了全职 ...

  • 我终于明白,父亲当年为何不让我嫁给节约的男生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分裂出一个家庭的过程,婚后生活幸福与否,体现的是两个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念的差异. 2018年,伴随着朝阳的阳光洒照大地,一排婚车将我接入了另一个家庭,亲朋好友的笑脸至今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