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坦克与美国到底有什么关系
克里斯蒂坦克与美国到底有什么关系?
最初苏联从美国引进克里斯蒂式是1930年代初,当时克里斯蒂刚刚输了官司,因为无法按约将两辆坦克卖给波兰人,要赔付一大笔违约金。当时是苏联工业部派驻美国的代表去谈的,一口价成交,以拖拉机的名义运去苏联了。需要指出的是,苏联从1920年代搞工业化建设,允许美国资本家去苏联设厂开矿,借此引进各种现代工业机械,这个没记错的话是列宁直接和福特谈的。苏联到30年代已经从美国买了大量拖拉机,甚至在苏联国内的报刊上有美国拖拉机的广告宣传。
克里斯蒂式最为苏联看中的是高速机动性能,先制造出BT-2,又在其基础上大型化得到BT-5。后来因为斯大林要求坦克统一配备柴油机,又发展了BT-7。克里斯蒂式最显著的特点自然是其轮履两用驱动,在坦克履带寿命仍偏短的当时,轮履两用设计有助于延长坦克的使用寿命。但苏联觉得轮式形态下仅能驱动最后一对负重轮的设计不够理想,就研制了BT-5-IS这样的多轮驱动型号,该车轮式形态采用8×6设计,第一对负重轮用于转向而无动力,其余负重轮均能驱动。
苏联设计的中型坦克也有很多克里斯蒂的发展型。30年代,德国设计师格罗特设计的TG系列坦克和苏联自己发展的一些设计,采用了克里斯蒂式,是可以轮履两用的。这一时期有了一个优秀的设计:PT-1水陆坦克。这种早期水陆坦克陆上可轮履两用,水上使用涵道式螺旋桨推进,四人车组,配备一门45mm炮,装甲防护可抵挡37mm炮,达到了当时(1930年代早期)世界最高水平。斯大林密切关注这个项目的发展,提出应为其配备76mm炮等等意见。但由于该车配套的柴油机迟迟未能落实,最终没有继续发展下去,非常遗憾。值得一提的是,PT-1的设计师尼·阿斯特洛夫后来参加了一系列两栖车辆的研制,到战后研制了PT-76水陆坦克,堪称苏联水陆坦克之父。
苏联的其他克里斯蒂式坦克,还包括T-29多炮塔坦克,A-20(BT-20)轻型坦克,到这里为止的设计都是多轮驱动、轮履两用的。后来在A-32设计中,科什金提出由于履带寿命的进步,已经没有必要再用轮履两用设计。后来科什金的A-34/T-34通过哈尔科夫-莫斯科长距离试车证明了履带设计的可靠性,此后的苏联克里斯蒂式就仅保留负重轮独立悬挂,不再采用多轮驱动了。
最初苏联从美国引进克里斯蒂式是1930年代初,当时克里斯蒂刚刚输了官司,因为无法按约将两辆坦克卖给波兰人,要赔付一大笔违约金。当时是苏联工业部派驻美国的代表去谈的,一口价成交,以拖拉机的名义运去苏联了。需要指出的是,苏联从1920年代搞工业化建设,允许美国资本家去苏联设厂开矿,借此引进各种现代工业机械,这个没记错的话是列宁直接和福特谈的。苏联到30年代已经从美国买了大量拖拉机,甚至在苏联国内的报刊上有美国拖拉机的广告宣传。
克里斯蒂式最为苏联看中的是高速机动性能,先制造出BT-2,又在其基础上大型化得到BT-5。后来因为斯大林要求坦克统一配备柴油机,又发展了BT-7。克里斯蒂式最显著的特点自然是其轮履两用驱动,在坦克履带寿命仍偏短的当时,轮履两用设计有助于延长坦克的使用寿命。但苏联觉得轮式形态下仅能驱动最后一对负重轮的设计不够理想,就研制了BT-5-IS这样的多轮驱动型号,该车轮式形态采用8×6设计,第一对负重轮用于转向而无动力,其余负重轮均能驱动。
苏联设计的中型坦克也有很多克里斯蒂的发展型。30年代,德国设计师格罗特设计的TG系列坦克和苏联自己发展的一些设计,采用了克里斯蒂式,是可以轮履两用的。这一时期有了一个优秀的设计:PT-1水陆坦克。这种早期水陆坦克陆上可轮履两用,水上使用涵道式螺旋桨推进,四人车组,配备一门45mm炮,装甲防护可抵挡37mm炮,达到了当时(1930年代早期)世界最高水平。斯大林密切关注这个项目的发展,提出应为其配备76mm炮等等意见。但由于该车配套的柴油机迟迟未能落实,最终没有继续发展下去,非常遗憾。值得一提的是,PT-1的设计师尼·阿斯特洛夫后来参加了一系列两栖车辆的研制,到战后研制了PT-76水陆坦克,堪称苏联水陆坦克之父。
苏联的其他克里斯蒂式坦克,还包括T-29多炮塔坦克,A-20(BT-20)轻型坦克,到这里为止的设计都是多轮驱动、轮履两用的。后来在A-32设计中,科什金提出由于履带寿命的进步,已经没有必要再用轮履两用设计。后来科什金的A-34/T-34通过哈尔科夫-莫斯科长距离试车证明了履带设计的可靠性,此后的苏联克里斯蒂式就仅保留负重轮独立悬挂,不再采用多轮驱动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