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的文化
石榴(Punica granatum)来自于石榴科,石榴属。别名山力叶,丹若,若榴木。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顶常成尖锐长刺。叶通常对生,上面光亮。花大,通常红色或淡黄色。浆果近球形,肉质的外种皮供食用。
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都有种植。
我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陆巩记载是张骞引入的。
石榴是一种常见果树,我国南北都有栽培,以江苏、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较大,并培育出一些较优质的品种,其中江苏的水晶石榴和小果石榴都是较好的。
果皮入药,称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功能涩肠止血,治慢性下痢及肠痔出血等症,根皮可驱绦虫和蛔虫。树皮、根皮和果皮均含多量鞣质(约20%-30%),可提制栲胶。
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个栽培变种。
如月季石榴 ;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 ;黄石榴;玛瑙石榴 (花重瓣,有红色或黄白色条纹)。这些变种主要是供观赏的。
文中的石榴是在昆明植物园遇见的,是石榴的重瓣变种。很多花的重瓣是由雄蕊瓣化而来的,这样的花,花大,花瓣数量多,更具有观赏价值,但失去了孕育生命的能力,是结不了果的。
我们前面有介绍过石榴,是拍的石榴的果实,所以更多的介绍了他的用途,大家可以在历史图文中搜索石榴做复习用。这次是花,以观赏为主,我们就说他的文化价值吧。
石榴是中国农历五月的当令花,传说中五月花神是大名鼎鼎的鬼王钟馗。
在石榴花盛开的五月,瘟疫流行,人们常会请来钟馗像镇守,而民间所绘的钟馗像耳边常插着一朵戴着石榴花。
“榴花红似火,火红似朱砂。”朱砂色有驱邪吉祥之色称,故民间有“榴花攘瘟剪五毒”之说,吉祥之预兆。
钟馗是石榴花神的化身,是上帝派他来驱邪捉鬼的。由此看来,以火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石榴花神,是十分恰当的。
石榴花极像女人的裙裾,唐朝时文人墨客常将石榴比为淑女,将男士对女子的倾慕和追求比喻为“拜倒石榴裙下”。
相传唐明皇爱看贵妃酒后的醉态,常把她灌醉以观赏其妩媚之态,而石榴可以醒酒,所以唐明皇剥石榴喂在她口中。
但大臣对此常有微词,对贵妃侧目而视,拒不施礼,杨贵妃便很不高兴,有次她在弹曲时,故意弄断琴弦,唐明皇问是什么原因?
杨贵妃乘机说,因听曲之臣对她不恭敬,不施礼,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弦断。唐明皇信以为真,便降旨无论将相大臣,凡见娘娘不行跪拜礼者,概杀不赦。
之后,大臣们见到这位娘娘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而杨贵妃爱好穿有石榴花的裙子,故大臣们私下都以“拜倒在石榴裙下”之言解嘲。
后来这句话便渐渐地从宫廷传到民间,成为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
相传齐国安德王刚过16岁,文宣帝便忙着为他娶媳妇,相中的对象是皇后李氏娘家的一个侄女。文宣帝代替安德王父亲,带着一大群官员去李家相亲。
酒过三巡以后,新娘李妃的母亲宋氏亲自端了一个果盘,恭恭敬敬地跪献到皇帝的案上,果盘里,放着两只大石榴。皇帝拿起石榴,反复观看,不知何意。
此时,皇太子的老师魏收博学多才,解释说石榴丰硕多子,而且包埋房中。王妃的母亲荐献石榴,是期望他多子多孙,金枝繁盛。皇帝听后大喜,同大家一起举杯痛饮。
从此以后,订婚下聘或迎娶送嫁时互赠石榴的风俗就在民间广泛流传,绘入吉祥图案,或民间常以石榴为材剪纸贴在花窗上,称作“榴开百子”。
常见的“榴开百子”图,一种是裂开的石榴果连着枝叶;另一种是群婴嬉戏于开口露籽的石榴旁;或以石榴花果为周边装饰,表达人们对石榴的热爱。
传说闽县东山有榴花洞,唐代永泰年间,有个樵夫叫蓝超,遇见一头白鹿,一直追到榴花河口。洞门极窄,进入深处,豁然开朗,内有鸡犬人家。
蓝超见一老翁,说是避秦时难来到此地,并劝他也留下,蓝超说回去辞别妻子再来,老翁临别时赠予石榴花一枝。蓝超出来后像是做了一场梦,不久再欲前往,但已不知洞在哪里。
这个故事颇类似陶渊明作的《桃花源记》,虽说如此,却也表明古人心目中也许因爱石榴而想塑造一个“榴花源”式的理想境界。
石榴花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前面一直看重植物的用途和价值,倒忽视了很多植物里面蕴藏的文化。过于写实就少了些浪漫色彩,到觉得古人那样充满想象的活着蛮有意思的。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1)石榴的经济与植物文化价值 汪小飞 周耘峰 孙龙 程轶宏赵昌恒 伍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