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女医挚的悲剧背后又有多少相似的人间惨剧?
一剂毒药,女医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不用在亲生儿子和赢稷之间做选择,也不用在良知和助纣为虐之间做选择,她守住了本心,保住了善良,只是她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
女医挚的死,不仅让芈月决定反击,倾刻间,秦宫里风云突变,也让作为读者的我,心情沉重,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就应该善良,善良是会有好报的,但是女医挚的死,让我重新调整视角,审视那个大争时代。
女医挚第一次在亲情与良知之间挣扎是在芈月降生的时候,芈月的降生可说是牵动着楚后宫所有人的心,楚威王自然是期待生出一个霸星,来继承他未完成的霸业,莒姬和向氏在彷徨、矛盾中期待着,她们既期待生一个霸星,又恐惧与楚王后直面相斗,楚王后从心底里恨这个未出生的孩子,他威胁着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威胁着自己的后位,威胁着她这个集团里所有人的命运。
人在生死和恐惧之际,总会下意识地趋利避害,楚王后久居王后之位,自然有她的生存法则和生存手段,她想到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无声无息地解决这个未出生的孩子,解除威胁,那么她需要找一个人帮她完成这个任务。
女医挚就是楚王后选中的人,作为向氏的保胎医生,以及生产时的接生医生,会有不少机会对向氏下手,但她是一个有良知的医者,她习医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杀人,这让她受着良心的谴责。
那时,人们都相信鬼神,特别是处于南方的楚国更甚,女医挚认为医生是天神的使者,行医是天定的使命,是上天择定救人的人,才能够有异于他人的天赋。如果用上天所赋予的才能行恶,用救人的药物害人,是会受到天遣的。
女医挚的内心在痛楚中煎熬,一边是良知和信仰让她不要行恶,一边是丈夫、孩子和族人的性命逼着自己去行恶。
那时,她只是奉命去照顾向氏,对她并没有什么感情,对那个未出世的孩子更没有感情,女医挚矛盾的只是内心的良知和信仰,而不是向氏会怎么样,这个孩子会怎么样,所以她在亲人性命攸关时刻,还是准备了堕胎药,时时藏在袖中,找机会下在向氏的汤药中。
女医挚虽然做了准备,但是内心巨大的恐惧和良心的折磨总是让她没能走出最后一步。一直拖到最后一刻,芈月降生,一个女娃,自然不会是霸星,这让她终于松了一口气,楚王后自然不会再威胁她,她总算是保住了本心,也保住了亲人的性命。
女医挚就这样在侥幸中躲过了一劫,但是多年后在秦宫,她又遇到了同样的威胁,必须做同样的选择,只是这次她不再单单是良知和信仰的选择,还有情感的选择。
赢荡的太子之位受到了赢稷的威胁,这是芈姝不能接受的,她决定默认玳瑁的建议,像她母亲那样选择除去这个威胁,于是玳瑁去威胁女医挚。
女医挚看着从楚国来的带着斑斑血迹的家信,以及半根手指,她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吓得发不出声音。她到了秦国,可是儿子和丈夫还在楚国,还在楚威后手里。
自从赢稷出生,女医挚就一直照顾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他。她远离故土,远离亲人,与亲人的关系只是血脉相连,可是她与芈月和赢稷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亲生骨肉,与他们的感情胜过与亲生骨肉的感情,你让她在血肉亲情和情感亲情中选择,对她来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她既不愿杀了赢稷,也不能不杀他,让楚威后杀了她的亲人和儿子,无论谁死,对她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她在无奈中选择自杀,她用自己的死,换来她爱的所有人的生。
女医挚,她本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有原则、有良知的人,可是因为做不了自己的主,被迫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她在无奈下选择了死。
她死了,可是还有多少人,他们是想死都不能死的?
女医挚的悲剧背后,还有多少我们看不见的相似的惨剧?
芈月和芈姝争和氏璧的时候,珍珠在秦王的面前撞倒芈月,自己也去和芈月争夺和氏璧,结果中毒身亡。
且不说珍珠不知道和氏璧上有毒,只说她与芈月抢夺和氏璧这件事。
第一,芈月在楚国是公主,在秦国是芈八子,从哪一方面说她都是尊贵的主子,都不是一个奴婢敢上来对她动手的,就连玳瑁巴不得芈月死,她也只敢在背后说,在芈月面前也得心不甘情不愿地敬着她,可是珍珠只是一个小小的奴婢,她何来的胆量与芈月争?
第二,芈姝和芈月抢夺和氏璧是当着秦王的面抢的,她俩都是秦王的女人,打就打了,可是珍珠一个奴婢为什么急惶惶地上去帮芈姝呢?
她是找死吗?她的行为是找死,可是她的心并不想找死,只是因为玳瑁被拖出去时给她一个眼色,让她趁机抢和氏璧,那她就必须抢。
抢,或许还有生的希望,不抢那就是死,不但她死,她在楚国的家人也好不了,她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拼出性命帮芈姝。
玳瑁为什么整天想着执行楚威后的命令,要害了芈月,你认为她真的无条件地忠于楚威后吗?忠心到连芈姝的话都不听,整天给芈姝洗脑,要她杀了芈月。错,玳瑁也是一个人随芈姝来到秦国,她的所有亲人都在楚国,都在楚威后手里。
如果芈月真的伤害了芈姝,你以为玳瑁真能好好的吗?她的家人还能好好的吗?
芈姝来秦国的路上,在上庸城被人下毒,那个女人是魏夫人派去的,她和芈姝无冤无仇,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害芈姝?甚至到死都没有供出幕后黑手,你以为她真的是忠心吗?
玳瑁死后,芈姝的内心独白:“只不过是个奴婢罢了,为了主人而死,原就是她应该做的,........,忠心的奴婢,可以为主人而死,不忠的奴婢,就更不应该活着了......”,玳瑁对芈姝是忠心耿耿,死了就是应该的,那么其他的奴婢呢,她们为了主人而死,在主人心中连一朵浪花都激不起来,这就是那个时代奴婢的命运。
在那个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时代里,有多少奴婢为了主人的野心和欲望死于非命,魏夫人助公孙衍离秦归魏,秦王一怒之下把她身边的所有人拖去用刑,最后回来的只有采薇一个,那些人都为她送了命。
这些是我们看到的,我们看不到的还有多少,多少人背井离乡随着主人到异国他乡,生生与家人分离,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只因为她们是奴婢,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就该为主子牺牲,还有那些没有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而死的,连累家人的,又有多少?
在春秋战国阶级严明,人分高贵和卑贱的大争时代,奴婢永远是奴婢,但是贵族不一定永远是贵族,当然掌权者也不一定永远是掌权者,或许一场战争,一个太子的更替,许多人从贵族变成奴婢,从至高无上的指挥者变成被压迫的下等人,而会有另一波人从底层变成了贵族,甚至变成了掌权者,手握无数人的生杀大权。
一个人,只要不甘心永远被压迫,就要反抗,就要去争,一个人只要想永远坐在掌权者的位置上,那么她仍然需要去争,去斗。
有了这样一个大争的时代背景,有了这样一个前提,许多人的争,许多人的斗,都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你也会理解她们。
楚王后为了儿子的太子宝座,为了自己的王后之位,下了狠毒的心去害向氏,去害芈月。
魏夫人为了能坐上秦王后的位置,先是派人在上庸城毒杀芈姝,再派义渠人截杀芈姝,为了儿子赢华能坐上太子之位,频频制造矛盾和祸端。
芈月为了不再永远是媵,不再受芈姝的压迫,她绞尽脑汁一面应对芈姝,一面迎合秦王,为了自己,为了儿子,她费了多少心,死了多少脑细胞,最后为了能出现在朝堂上,给芈姝一个措手不及,让大王赢荡同意自己随儿子去燕国,那些为她开路的内监和侍卫们,都一个一个因守护不力被杀。
芈姝为了儿子的太子之位,自己的王后之位,为了能够一直坐在掌权者的位置上颐指气使,掌握他人的命运,她从一个楚宫中单纯、善良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疯狂而残忍的妇人。
芈月也好,芈姝也罢,无论是谁,她们做了什么残忍的事情,纵然不能认同她们的行为,无法认同她们扭曲的心理逻辑,但是也能理解她们的行为,因为她们所在的后宫,同样也是一个战场,争了,她们可能从媵变成掌权者,不争,永远是媵,永远在王后之下,被压迫,被奴役,她们要为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命运而争斗。
这就是那个大争时代的生存法则,国与国的战争,人与人的争斗,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其实,我们现在处的社会,不也是一个大争的时代吗?内卷影响了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局里,为了能生活的更好,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只是时代不同,争的规则不同而已,那个时代是人命的相争,而我们处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每一个人只要有能力,都有上升的空间,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想生活的更好。
说明:本文写的是《芈月传》小说原著,可能会与电视剧稍有不同,图片来源电视剧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