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 被吹上天了!不过我喜欢…
来源 | 摇滚客
太阳照常升起音乐:久石让 - 太阳照常升起
今日BGM,《太阳照常升起》,久石让
五年前,倘若网友评选华语电影的头把交椅,定会吵得不亦乐乎。
《霸王别姬》、《无间道》、《大话西游》……
有冠军相的,起码两只手才数得过来。
可近几年,公映于2010年的《让子弹飞》强势逆袭,一部定乾坤,以绝对优势平息了这场民间影史纷争。
而有功之臣既非姜文,更非其他主创,而是以B站、知乎、公众号为首的各大“影评”博主。
“申遗”、“全文背诵”、“每天亿遍”已不能表达观众的为姜痴狂!
“百万播放”、“三连”、“让学”亦不能承载UP主的孜孜不倦!
一向反传统的姜文,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越长越高,当官发财,一路高升。
最终黄袍加身,一统天下。
关键是,任何博主的解读,都不能称之为过度解读。
因为电影在2010年12月16日公映后,就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私有产物。
它是一部可供全民随意讨论的独立作品,不管是捧杀还是误解,都得乖乖受着。
或者说一句主观的话:它被吹成啥样,我都乐于接受。
作为姜文的老影迷,我对于《让子弹飞》的理解没那么复杂。
整部电影从框架上看,只有三件东西:
底层的愚昧、夹层的欺骗、上层的暴力。
愚昧指的是民众;
欺骗指的是麻匪、黄四郎、师爷等人;
暴力指的是麻匪与黄四郎。
此三层,从下到上,从多数到少数再到极少数,一层比一层有话语权。
而电影之所以如此好笑、好看,原因更简单,因为导演精心安排了一场接一场的意外。
这些巧妙的意外像是万能容器,包容一切关于“愚昧、欺骗、暴力”的解读,也包容一切关于“金钱、美女、权力”的遐想。
北洋时期,军阀混乱,民不聊生。
社会信用体系崩塌,于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姜文在前,观众在后,一路过山车,一路有惊喜!
电影开头,劫火车。
六子卧轨听声。
火车来了。
第一画浓烟四起。
第二画飞驰而过。
等到第三画……
卧槽!居然没有火车头!
是十匹白色骏马在拉火车!
马蹄声震耳欲聋,仿佛地动山摇!
新时代来了,但新的只是表面,内核还是旧的。
浓烟不是来自蒸汽机,居然是:
一口大火锅!!
红酒配筷子,美人配绿帽……
谁能想到!
谁TM能想到!!
就问谁TM的能想到!!!
在这个“意外”框架里,你怎么解读细节都可以。
而这辆火车,不,马车,也给吃火锅的三位主酿成了大祸。
姜文对马匹连发7枪。
六子说“没打中”。
姜文说出了电影名称:让子弹飞一会。
因为根本不需要打中,马匹受惊,自然会一起挣脱缰绳,四散而逃。
这地方又是一个意外。
也是全片最重要的包袱。
一下子把三层含义全包括了:愚昧、欺骗、暴力。
马匹因为愚昧而被欺骗;
张麻子因为知道马匹愚昧而对其行使欺骗;
张麻子因为有枪,所以有是否行使欺骗的选择权。
影片最后,张麻子故技重施,也是依靠这招彻底推翻了黄四郎。这是后话。
以上仅仅是全片的前3分钟。
第三个意外点马上来到:
和葛优一阵你来我往的对话后,姜文火速决定走马上任当县长!
麻匪突然决定去当县长?这事也太奇怪。
1、电影里明确交代的是因为这一趟麻匪不能空手而归,暗指年代不好,连麻匪都不好当,钱不好赚;
2、为张麻子的真正身份埋下伏笔。他全名张牧之,曾是蔡锷麾下猛将,北洋战乱后无奈落草为寇。所以凭他的能力,干个县长,心里有底;
3、作为麻匪,他第一诉求肯定是赚钱,但作为一名聪明的、有理想的麻匪,可能他也在为手下的兄弟们考虑如何在乱世中体面地活下去。比如后面他和小六子说了,以后要让他有出息,出国留学,读书,听莫扎特。
总之仅仅前6分钟,电影给出的信息量巨大,而且都是以奇特的方式给出。
如此,常规和意外间,就会拉扯出巨大的想象空间,任由观众填补。
制造意外,易;制造合理的意外,难。
上面的这些例子,无不在展示姜导的巧思。
但姜文之所以能成为姜文,是因为他呈现巧思的方式,是黑色幽默的不正经,是漫不经心的无厘头。
比如很多重复的废话;
很多孩子般幼稚的逻辑;
很多梦幻般奇特的场面。
我们看了会笑,会哭,无非是因为戳破了我们内心的真实。
比如张麻子与县长夫人“第一次”的那场戏。
虽然简单,但堪称一绝。
画幅先给了脸部特写,然后镜头不停往回拉。
张麻子说:“兄弟我只为劫财,不为劫色,同床,但不入身。有枪在此,若是兄弟我有冒犯夫人的举动,你可以随时可以干掉我!”
而恰恰就是说到“冒犯夫人的举动”处,画幅出现了张麻子“不规矩”的左手。
太意外了!
看到这,想必观众都会笑。
一是姜文敢拍,拍出了大家心里都在想的事。
二是姜文拍得非常直白,又没那么直白,勾魂啊!
这不,说完这句话,张麻子便假装睡觉了。
但他、县长夫人,以及观众心里都有一个默契:
今晚一定会发生点什么。
一波三折后,它终于发生了,我们就会内心暗爽,于是笑得更大声。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
《让子弹飞》里到处都有这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戏。
所以即使观众看不懂整个剧情,也不会觉得乏味。
“愚昧、欺骗、暴力”没共鸣,“赚钱、滚床单”你总能感同身受吧?
这就是姜文高明的地方。
再举一例。
当张麻子给六子听古典音乐时,张麻子装文化人,表示他能听出来是谁“吹”的。
(为什么用“吹”?因为麻匪都用“吹口哨”传递信息,他们的认知就应该是“吹”)
这人叫莫扎特。
六子觉得神奇。
问他怎么听出来的。
张麻子先吸了口烟,然后嘴角微微一笑,严肃说:
“那上面印着他名字”。
这个“意外”你可能不会笑出声,内心只是咯噔一下。
很日常,有点小温馨。
父子之间的信任、感情,彼此的个性,一目了然。
张麻子,重情重义,否则他不会对自己死去兄弟的儿子视如己出;
并且他够聪明,视野广,格局高,否则不会说出这番话。
六子,绝对信任张麻子,单纯、真实,没心机。
好导演不会让任何一个意外真的沦为意外。
于是之后六子“剖腹取粉”的名场面便在情理之中。
任何其他兄弟遇到这种事,绝不会对自己下手。
但这场戏也真是令人吃惊!
六子就这么一刀捅进肚子,只为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
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县长有假的、黄四爷有假的,麻匪有假的,连TM火车都有假的,谁还在乎这一碗凉粉的真相!
谁还在乎这一碗凉粉的公平!
从此人间再无六子,但世上多了一位六爷!
嘻嘻哈哈的姜文讲了一个异常摇滚的故事。
哪个硬汉谁能扛得住这一波泪点!
《让子弹飞》里密密麻麻塞满了耐人寻味的台词。
金句多如牛毛。
但有三句最重要,它们贯穿电影,像一条条交错的毛,串起了一个个意外。
1、让子弹飞一会
这一句已经被网友彻底玩坏。
几年前,每当一个热点新闻出现,十人有九人都在讨论谁对谁错,剩下一人会幽幽吐出这一句。
而现在,十人里起码会有三人根本不关心事件,但“让子弹飞一会”却张口就来。
姜文的原意并非如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弹不仅仅可以杀人,子弹本身就是暴力符号。
开枪不一定会有人死,但开枪一定会煽动恐惧、愤怒的情绪。
简单讲,“让子弹飞一会”阐述的是一种杠杆作用、一种群体效应。
如果只是表达结果、真相的滞后性,那也太简单、太不姜文了。
没办法。
成为金句的代价就是要承受大众误解。
或者说:金句,等真正流行起来就不是金句了。
2、杀人诛心
意思不难理解:不仅要消灭肉体,还要把你的名声搞臭。
这四个字对于剧情非常重要。
如果六子死时,汤师爷不说出这一四个字,张麻子一定会要了胡万的命,给六子报仇。
那就彻底完蛋!
因为胡万并没有杀六子,身为县长以权谋私、乱杀人,还拿什么和黄四郎斗?
汤师爷的意思很简单:只有先忍,才能让黄四郎死无葬身之地。
虽然张麻子一开始明确表示不认同这四个字,但最后还是用了这种“无耻”招数杀了黄四郎。
开打之前,击鼓、唱歌、搞宣传。
最后当众斩首黄四郎的替身,让民意彻底沸腾,赢得了这场胜利。
在文明社会,杀人不应该诛心,诛心也可以不杀人;
但在谎言当道的乱世,杀人必须诛心,诛心也必须杀人。
为何?
因为这第三句:
3、死人有时候比活人有用
原因很简单:因为死人不能说话。
你让他是麻匪他就是麻匪,你让他是黄四爷他就是黄四爷,你让他是县长他就是县长……
这句话浓缩了谎言当道时代的反人性。
人活着要被你骗,人死了还要帮你骗人。
张麻子就是靠这招在鹅城站稳脚跟,也靠这招最终扳倒了黄四郎。
所以其实想要站着把钱赚了,光有枪、有权也不行。
得学会欺骗、学会睁眼说瞎话、学会太阳底下说鬼话。
电影充斥着各种瞎话、鬼话,以及分不清是瞎话、鬼话还是真话、人话的话。
姜文如此设计,一是让你爽、让你笑,让你掏钱买票;
二是消解严肃性,以便顺利上映。
也就是那句老话:他想站着,把钱赚了。
比喻、烘托、对比、反复、夸张、互文、双关……
反正我知道的所有修辞手法,《让子弹飞》几乎都用了。
而且每一个都是教科书级。
这说明:
枪在手,如果枪法不好,张麻子也不能成为张麻子。
懂得欺骗,如果脑子不好,张麻子还是不能成为张麻子。
姜文能站着把钱赚了,首先依靠的就是100分的业务能力。
或者说,对电影文本的绝对重视。
看看这部电影的编剧人员数量就都知道了。
国内电影普遍不重视编剧,一两个大师挂名,一批学生代笔。
姜导,讲究、体面。
任何时代下、任何行业里,任何人,做事都应该讲究,做人都应该体面。
但如果遇到极度不靠谱的,我们也甭客气。
动动你的脑子,让对方知道:
什么叫TM的惊喜!
有时候,为了家人朋友、兄弟姐妹,不得不杀人诛心、以暴制暴。
而当凯歌奏响、众人狂欢,我们风尘满面,孑然一身,继续上路。
何路?
一条久存心间的文明秩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