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草

拾草,山区叫砍柴,平原叫拾草,也叫拾柴禾。

说起拾草,上世纪50、60、70年代的人们大都会记得,可现代年轻人都很陌生,与儿女们讲,她们说是您在讲故事,我说就是讲故事,讲爸爸小时候和年轻时经历的故事——

改革开放前,农村都很穷。那时候,做饭烧水都要烧草,打麦子的麦秸垛起来,留着盖屋脱坯或泥屋顶;秫秸(高粱秸)留着盖屋打薄;豆秸、花生棵、地瓜菀留着喂牲口,大队秋后分的玉米秸(棒子秸)、棉花柴等庄稼棵做柴禾不够用,家家都要靠拾草添补。

先说孩提拾草。

小时候,进入秋天,野草逐渐枯了干了,树叶落了,上学的孩子们除了上学,还有一主要任务就是拾草。家里缺柴烧,每天放了学和星期天,都得去拾草。放学后,赶紧提上柳条编的粪篮子或筐,拿上捯耙子(竹耙子),去小树林、路边、小沟坡、庄稼地里捯草(搂草);季节再晚点就用笤帚或扫帚扫树叶;冬天,到旷野上,在上了冻的麦地里转啊、转啊,找寻种过玉米刨过玉米秸的茬子头——也就是玉米秸下部分的根;或到棉花地里搂棉花叶、拔棉花柴茬。

我小胆儿,一个人不敢上坡,每次拾草都叫上我的小伙伴儿黑蛋、小蛋或民安搭伙一起去。我们背着篮子,拿着耙子,来到不长庄稼专长荒草的田地里或沟头河沿儿上,拽着耙子扯拉,扯拉那些秋后干枯的柴草,凋零的树叶。一开始的时候,只扯拉一小圈儿,便搂满了耙子,把耙子翻过来,贴着地面往后一倒一抿,一小堆柴草便堆在了筐前。如此往复数次,便搂满了筐,背回家,家里就有了柴禾烧了。

那时候拾草的人很多,像我一般大的孩子都拾草,还有的大人一早一晚也拾草。时间不长,村前庄后沟头河沿上的枯草树叶便被搂光了。只有一些还竖在地面上没有枯断根的硬柴草了,但再用耙子搂也搂不下来了。我是左撇子,不会使镰,便弄了一根长树条儿,手抓树条儿贴着地面横着抽打那些没断根的枯草,抽打一会儿,再用耙子搂,这样,一头晌午或半下午也能搂大半筐柴禾。

可是,这样的好景也不长,不断根的枯草也被人们耙干净了,再拾柴禾不好拾了。但家里一日三餐都要烧柴,我们仍然必须得去拾草。冬天地里没了草可拾,拾不着柴草树叶了,就开始打树枝的主意,用砖头、用棍子砸树上的枯枝。如果能砸下半筐树枝,那是很幸运的,因为就这些足够做一顿饭的了,树枝比暄活草禁烧。然而树都是有家有户的,砸谁家的谁见了都不让,有的甚至打骂。

我记得我哥专门给我制了一枣木棍子,往树上扔砸干树枝,比砖头好使。有时,棍子卡在树杈上就要摇晃树或爬树去够,有时还会有危险。记得又一次,砸邻居家的树枝,棍子卡在树杈上,我就使劲摇晃树身,不小心棍子掉下来把人家的小狗给砸伤了,人家找到俺家,我躲在外面半天没敢回家,晚上漆黑了才小心翼翼地蹑手蹑脚地回家,也没躲过俺娘的一顿笤帚疙瘩,拽着我去给人家认错赔礼赔钱。

有的家里的柴禾是现拾现烧,拾不回家草就不能做饭。有时在外面转半天,也拾不到草,回家怕挨骂挨打,拾不着草就不敢回家。草资源越来越少了,就会有争执,有时,为了争夺“地盘”时有打架,好同学、好朋友、好兄弟因此也成了“敌人”。

写到这里,小时候拾草的故事就结束了。

再说成人拾草。

小时候的农村,在那缺粮少柴的年代,秋后小孩在家拾草,冬天成年人就下荒洼拾草,每年要靠拾草添补柴火。收完大秋,耩上麦子,只要不出畉,人们便有了空闲。趁着空闲年前下洼拾草多备些柴火,让一家老小熬过寒冷的冬季。

村里壮劳力一般是结伴而行,三五成群,拉帮结伙,拉个地排、推个小推车,带上镰刀绳子下洼去拾草、割苇子(芦苇)。我们附近村的人们都是去项柳沟子,现东营港、孤岛、河口区北一带,虽说是荒无人烟的盐碱滩,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无人耕种,成片的杂草、黄须菜、荆条却像找到了乐土,这里是草场,人称“草窝子”,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柴禾资源。

我下洼拾过几次草,第一次下洼拾草是跟大哥一起去的。拾一趟草,来回最少三天。第一天,早4点多起床吃早饭,带上三天用的干粮,水和被子推着车子伴着月亮赶路,走一整天,接近晚上到达草场,找一背风洼地两辆车子竖起来,割一些草搭窝棚,割草烤热干粮,就着自家腌制的白萝卜、蔓菁、白菜、山药、地瓜咸菜吃饭,为了省草咸菜都是带生的,稍好的家庭就蒸熟了,条件再好点的就加鸡蛋炒熟了。地上铺上草睡觉,第二天早起割草,割一上午,下午开始装车。装车是技术活,先把绳子拴好,把车子歪倒,先装一边,装好用绳子刹紧,再掀起来,用典棍撑着,再装另一边。装好车后,俩人一推一拉将草车推到公路上,晚上在草车底下睡觉。第三天早起推着草车子赶路回家。

一车子草大约300—500斤。那时不是现在的柏油路,是硬化的土路,就怕遇上下雨下雪天,推不动。推草车盼顺风,怕呛风,再就是怕遇上大汽车来回过,汽车逆行时能把车带翻。推车实在太累了,就盼着有人来接,到丁河、罗家一带就盼,一直盼到大广子、小广子再看不到有人接就很失望。以前我就接过我大哥好几次,拿着绳子跑着去,接上后用绳子在前面拉车,把绳子一头拴在车前头,另一头打个结挂在肩上,高兴地昂首走在前面,推车的在后面,就轻快多了。到家后再卸车、垛草垛。

“草场”地广人稀,没有饭店,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饭吃,必须带好铺盖和足够几天吃的干粮和水,不然就要挨饿。路上有国营饭店,太贵吃不起,出了“洼”几十里有马车店(也称大车店),下洼人远隔十几里路也要往那里奔,只为能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或烩烩干粮。

拾草这几天都是啃干粮,啃咸菜,喝凉水,只有到家卸车垛草垛后才能吃上一顿热乎饭,睡个暖和觉,那种苦和累难以言语描述,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个中滋味。

一般顺风不需要接,若遇顶风就要接。接草车有时是父亲,有时是姐姐。记得那年天冷得早,我和大哥下洼拾草遇上了下大雪。离家五天还不见音信,往常天气好的话,三天就回来了。我爹两天跑了几十里路也没接到,娘急得团团转,一遍遍地站在村口向东北方向张望。等到第五天晚上我和哥才到家。

记得还有一次,我和大哥去拾草,遇上顶风,姐姐跑了30多里路去接我们,姐姐在前面拉着大哥的车子,大哥的车子再用绳子拉着我(因是顶风,大哥在前面挡风)。

下洼拾草、割苇子(芦苇)、拾种子、割荆条。拾草是为了备好冬春生活用的柴火,割苇子大多为盖房编薄用,拾种子当做粮食。有的人家劳力多,够自家烧的外,专门下洼拾草、割苇子、拾种子、割荆条都能到集上卖钱。

很多年后,我又去过“草场”,那里早已不是往日的模样,条条街道干净,片片厂房整齐,花园式的房子,再也与荒凉不沾边。

现在,农村有了党的富民好政策,脱贫致富,家家户户奔小康,农村都用上了液化气,天然气也接进了家门,安上了自来水。打开水龙头甘甜清凉的自来水哗哗地流,点火器一拧,蓝色火苗蹭蹭地蹿,不用拾柴禾了,人们再也不用为烧柴发愁了,不缺吃穿更不缺草烧的了。那些拾草割苇子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成为了历史,成为了故事。

作者:刘培华

(0)

相关推荐

  • 【原创首发】《快乐童年》

    <快乐童年> 文/李小平 放寒假总是在三九四九之间,天气最寒冷的当儿,我们领回通家书,寒假便开始了.那时候,寒假不是补课,不是去培训班,不是上兴趣班,而是尽自己所能,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 乡村风物11:益母草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益母草因有医治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滞腹痛等主要功效,而被尊称为"益母".随着人们对她的认识,不仅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血.泻血.痈肿疮疡.高 ...

  • 乡情散文:烧柴禾的那些年

    文:杨晓光 图:来源网络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一代芳华·邓丽君>系列节目,在全息影像舞台,甜美依旧的邓丽君款款而来,她的歌声甜甜 ...

  • 正月里搂柴

    〓 第 1408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俗话说,头伏压地末伏翻,三九磙地永不干.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这是历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每年夏季有三伏.就压 ...

  • 胶东乡村记忆:放山搂草,一种逐渐远去的过冬方式

    眼下已经入冬.入冬之后,在胶东农村,人们普遍盼望着的是:天天都能有个热炕头. 炕头要热,就需要烧火.而要烧火,自然就离不开柴草. 如今在胶东农村,多数人家做饭都已经习惯了燃气灶,即便是烧火熥饭,用的大 ...

  • 乡土的味道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乡土的味道   文丨宁德华   摄影丨马学武 2020年8月24日,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 【耙子pá·zi筢子】

    [释义] 耙子:聚拢和散开柴草.谷物等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或木齿.竹齿. 筢子:搂柴草用的工具,有长柄,一端有一排用竹子.铁丝等制成的弯钩. [辨析] ①这两个词都是名词,都是指某种带 ...

  • (连载)克什克腾旗草原游 五/孙娟

    打草机上带着一条两米多长的锯刀,平贴着地面.启动之后锋利的锯齿状刀刃来回摩擦,随着打草机向前行进,所经过的所有野花和各种草都被贴着地皮割倒,而草根却一点没有被破坏.车的尾端带着一个搂草的耙子,和割草刀 ...

  • 【深圳诗歌】No.81236期B版||拾草 ​作者:贡发芹

    欢迎阅读 深 圳 诗 歌 <深圳诗歌>平台旨在打造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我们从杂录的角度编发作家老师朋友们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全部文体我们都可以收录.仿古体我们也收录,读者朋友们可以领略 ...

  • 开山……拾草

    开山......拾草 作者 吕东平 "开山",乍一听以为是开山劈岭,好象是多大的工程,实际上就是开放山场一天,让社员们去拾草. 六十年代后,不但粮食不够吃,连烧火做饭的草都没有.我 ...

  • 最忆是乡间|拾草

    民以食为天,大多数东西,是要做熟了才能吃的. 在没有煤没有电没有煤气天然气的年代,用来把食物做熟的东西,概而言之,是草,因此也被称为"烧火草". 在那些年代,用来烧火做饭的草,基本 ...

  • 山中拾趣之五 情致别他的老草

    与你相遇的一刻,你的妖娆,惊艳了我的眼睛.虽然你青春不在,失去了原有的绿色,似乎有些苍老.但你自带光芒的韵致,优雅的風情,金黄的色彩,柔美的线条,却更显高贵,姿容也如此曼妙.   而最让人心动的是,在 ...

  • 山中拾趣之十三 草韵芳華

    曾經流韵芳華 生在山间旮旯 不被游人脚踩 独自妖娆清雅           2021.5.26.蓝風

  • 建筑史学刊 拾珍丨曹汛:草架源流

    2009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中国华润雪花啤酒集团的资助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创办了<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系列论文集.这套论文集继承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学术精神,聚焦于中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拾红苕皮的大叔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拾红苕皮的大叔 原创/周纪合 1968年至1972年,我先后在两宜初中.高中上学4年,有一位操着一口河南腔.面色黝黑的大叔在两中拾了4 年红苕皮,虽然不知 ...

  • 能知阴阳,治病如拾芥草;不知阴阳,治病难于登天: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今天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不明阴阳之理,读了万卷医书,仍是一个废物. 西医是不讲阴阳的,所以即使读到硕士博士,即使成了博士生的导师,叫他去治病,仍是一个不会治病的废物. ...

  • 黄明山格言集《草径思踪》(之八)《拾荆篇》

    拾荆篇 作者 黄明山 诗,冶炼痛苦的过程 诗的韵脚 诗,还是押韵为好.这大概是对的.从格律诗到自由诗,韵律的惯性,产生了诗的美感.   但也不尽然.有些无韵的自由诗,读起来照样很美--这不奇怪,那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