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恩育乡计划建设“海绵农田”3万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要想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就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榆树市恩育乡坚持科技强农,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通过试验示范旱科威节水抗旱产品,农业产出效益成效显著。明年,榆树市恩育乡将计划实施建设海绵农田3万亩,实现秸秆全量还田6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9万亩的“369科技推广工程”。
12月11日,在恩育乡海绵农田建设推进会上,乡农业站高级农艺师刘光瑞现场为种田大户做农田微海绵控水试验,将少许黑色颗粒加入空杯,再往杯子里注水,20分钟以后,杯内的水全部锁住,倒不出水,像一块海绵一样,吸饱水分,在场的学员对这一新技术充满好奇。这是由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质、超微矿物质等组成的农业科技新产品——旱科威,该技术被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列为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奖的主要技术手段。
2018年,刘光瑞在一次培训会上偶然接触到这一技术,2019年便在乡里进行试验,随底肥和口肥直接下地,作用于作物根部,待到收获时,仅一路之隔的玉米地,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用了旱科威的一侧,长势喜人,土壤松软,玉米株高、叶长、籽粒饱满;另一侧,部分倒伏,叶片发黄,果穗普遍小、略有秃尖。同一片玉米地为何差距如此明显?原来这种新技术中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其分子内外侧电解质离子浓度所产生的渗透压,对水有强烈的缔合作用,可以把以往蒸发、渗漏和流失掉的雨水或浇灌水吸收贮存起来形成“微型水库”,天旱时释放供作物利用,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促进作物生长。
科技种田释放出的农业红利,让恩育乡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海绵农田试验面积也由最初的1垧提高到30垧,覆盖全乡7个村。“科技下乡到咱家,旱科威种地把家发,增产增收都夸它,来年种地就用它。”中兴村副主任王铁夫有感而发,他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村10多垧地都使用了这个技术,刚开始由于墒情好,出苗后并没有看到明显的变化,等到抽穗结棒期,天气干旱,用了旱科威的玉米,根系发达,没有黄叶,腻虫也少了,经历了几场台风,抗倒伏能力较强,每公顷玉米产量比往年增产了2000斤。
用旱科威技术打造的海绵高产田建设,为新形势下创新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扭转了降雨分布不均带来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两年的试验示范,农技人员一路跟踪测产,每公顷玉米可增产12.4%左右。为了加快引进和推广这项技术,恩育乡在确定2021年实施建设海绵农田3万亩的基础上,还成立了海绵农田项目技术服务中心,在全乡各村屯聘用60名技术推广员,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良种良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