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读者必须保持距离
作者和读者必须保持距离
文图/高英
一
有位著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作品就像鸡蛋,作家本人就像下蛋的母鸡,读者吃了鸡蛋何必非要去见那个产蛋的母鸡?!
年轻时我并不懂这句话,就那时的青涩心态而言,假如自己喜欢某作家的作品,自然会十分想见到对方,万一见到,那是何等的的幸福和自豪!
现在,我已经是奔五的年龄,心态改变不少,尤其是自2014年夏天开始常写东西之后,能够体会到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就十分赞同那母鸡和鸡蛋的比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一旦完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长大成人,和作者既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又变得相对独立。
如果喜欢一个作者的作品,只要无害于己,就继续喜欢吧,见不见那个作者并不重要,除非你过于好奇。
就像“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公众号已经那么出名,六神磊磊堪称铁杆的金粉,但他至今没有见过金庸,这也算不得多大的遗憾。毕竟,六神磊磊解读的是金庸作品,而非金庸本人。
作者和作品必然有一致性,许多时候文如其人,然而又有区别,作品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产物,并不等同于作者本人。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此文作者在和曾经崇拜的专栏作家平起平坐并成为朋友以后,发现对方不过也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喜怒哀乐的小女人。幸好这个作者自己也写作,并不因此而失落,换成普通粉丝的话,估计会感到非常失望。
许多时候,读者会通过作品去想象作者的一切,在晕轮作用下,美化甚至神化作者的真实生活。
二
可现实是——作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鸡零狗碎,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也有自己的脆弱不堪,也有自己的挣扎失落。
除了比读者对外部世界多些敏锐的感受力,除了比读者对内心世界多些细腻的反省力,作者与读者一样,只是凡人一个。
在正常情况下,读者对作者的美化甚至神化具有积极意义,那就是可以带给读者无限的美好向往,可以激励读者积极地去生活。
这样已经足够好。万一读者跟自己心目中所景仰的人见了面,往往效果不好——像签售会那种短暂的见面与瞬间合影留念的情形除外。虽然有人可能会因为见面而更爱自己的偶像,但是也会有不少人感到失望。
光环不打破,才永远美妙。
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就在于既植根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而作者呢?除了灵魂可以超越现实,人本身还得生活在一地鸡毛的世俗生活里。
因此,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实在不必去见这个人。
记得台湾诗人席慕蓉曾经写过,有一次去谁家有事,等她出门离开时,熟人向另一个人介绍说这就是席慕蓉,另一个人听了很吃惊地说她原来长这么丑啊……谁让席慕蓉写诗很美哪?这才造成了巨大反差吧。
年轻时我也很喜欢席慕蓉的作品。那时我没有见过她的照片,根据上面她所写的经历,我想她不是个美女类型吧,这并不妨碍她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继续存在。只是,这个稍嫌残忍的故事,也说明了世态真相——作者和读者,不见面也罢。
三
去年看到一位自媒体作者写文说,作者一定要和自己的粉丝保持距离,粉丝是把双刃剑,千万不要把粉丝带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来。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关系,何况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尤其是粉丝,对喜欢的作者会有诸多虚构和想象,一旦发现作者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高大上,就小则失望,大则叛离而去。
诚然,也有例外。有时候也会出现作者和读者成为挚友的佳话,因此不可以偏概全,不过那样的故事发生的概率极低。
虽然目前自己只是写作领域的无名小卒一个,但是我也体会到了此类滋味。
在2017年初夏,因老家的一个意外事件,应老同学之邀我写了一封公开信,被老乡们广泛传播,已有七万多的阅读量,是我名为“高英的南山家园”公众号上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读者基本是我的老乡,包括因在省外工作、生活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老乡。
据俺侄媳妇说,她是在自己单位群里看到我这篇文章的,越读越觉得与自己婆家姑妈的经历很像,结果还真是我写的。此为家中笑谈。
那篇文章也带来大量评论,因为公众号限制评论数量,所以能公开显示的只有九牛一毛。无论如何,我意外地在老家人那里火了一把,开始被个别熟人称为“作家”,然后,一些已经和我失去联系的同学旧友也通过网络的力量联系上了我。
高英成作家啦?那肯定名利双收,地位不低啊,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这样想。
可惜,现实中的我远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
首先,我无名无利,过着勉强温饱的拮据生活,生活在偏僻的山野之地,外人会有我混得比谁都差的感觉。
其次,我又胖又丑,既无高颜值又缺乏作家应有的气质,俨然是个贫困地区的大嫂或说大婶,一看就是愚人一个。
四
我外表的平庸就连从少年时期就和我相识的老公都看不下去了,说你看人家哪个作家像你啊一点打扮没有,还胖得毫无气质?
可我,不是作家啊!我只是自称自己为“坐家”罢了。说到穿衣打扮,除了自己本来就不看重这一块之外,除了家里一直没有闲钱供我打扮得像花儿之外,我想的是,写作,重点是写出好作品来,又不是去相亲必须要把本人打扮好看些?
我这样的思想观念,肯定会遭到当代进步女性们的抨击——你咋那么落伍呢?至于男性,那更不待见我了。可我,真心要的就是这种被人忽略的效果!
因此,我更愿意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无法完全与世隔绝。我的意思是说,自己更愿意过一种不被外界舆论打扰的清静生活,只有这样我才能随心所欲地坚持写下去。
尤其是当个别重新联系上的熟人知道我的真实生活状态后,会劝我放弃写作和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或是误以为我这样的生活太孤僻不健康之后,我真的后悔写了那封公开信,吸引老家的人来关注我,来干扰我自愿选择的清贫生活。
最要命的是我老公人在老家,我们俩的婚姻也比以前受关注,被议论的次数明显增多,老公也会受一些舆论的左右,以至于我们的感情难以像从前那样单纯了。
于是,我的深切感悟是,作者一定要和自己的读者保持距离!
作者与读者互不相识,作者不知道自己的读者是谁,读者也不想吃了鸡蛋去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如此甚好——这样的话,作者和读者的交集只有作品,从而拥有只是因作品而产生的正常关系:一个愿写,一个愿读,仅此而已。
我曾经说过,一个人生前不出名才幸福,何况老百姓也常说“人怕出名猪怕胖”。作为凡人,无名无利,方能自由自在,而人生的自由自在,是千金难买!!!
我只是一个喜欢写字的人,是一个温饱即安的穷人,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是一个具有牛脾气的凡人。
忽然想起一句曾经广为流传的网络语来:不要迷恋姐,姐只是一个传说……
(写于2018年4月4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