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能来自于更高级的文明

很多名人是反中医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接受了科学或者高等的教育,在他们眼里,中医是文化糟粕。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李敖:“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医学。”

何祚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是支持批评中医的,我觉得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言论大多数有根有据。”

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这段时间,不谦真人一直住在姑母家。不谦真人的姑母是县城小学的老师,不谦真人那时就在那个小学上学。

不谦真人年幼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姑母家有台小黑白电视机,不谦真人喜欢看《大闹天宫》,《渔童》,《哪吒闹海》等动画片。很多年以后,不谦真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孩子爱看动画片呢?

不谦真人以为,那是因为小孩子的智慧有限,只能看懂简单的映画。

而现实社会中,极大多数的人也是只能理解简单的智慧,我们所认为的科学,往往只是一种简单的智慧。虽然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我们能制造复杂的产品,但是技术的积累如同砌墙一样,是一块块砖头慢慢堆砌而成的,因而并无疑惑。

而当我们面对的不是自己创造的产品时,能力实在是太有限,譬如说,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对药性的认识,对宇宙的认识,都是极其肤浅的,无论怎么研究,始终是心中无底的感觉,只能总结有限的经验,普适的理论是无法获得的。

中医自出现之日,就极其神秘,不知道是怎么出现的,不知道是谁创造的?《史记》中虽然有《扁鹊仓公列传》,但并没有说到扁鹊仓公他们有什么著作。而《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先秦著作,都是有作者可原的,唯有中医的典籍是没有作者的,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素问》和《灵枢》被现在的人合称为《黄帝内经》。在西汉时有《难经》,已经开始对《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难题注释,这表明那时就已经将《黄帝内经》无条件地当作医学权威著作,这也是非常奇怪的,因为普通人是无法判断《黄帝内经》的医学价值的,即使西汉之后至今,也极少有人能完全读懂《黄帝内经》。但是《黄帝内经》始终如同传奇一样地存在,虽然看不懂,却被代代奉为至宝。

帝曰:“阳明何谓也?”

岐伯曰:“两阳合明也。”

帝曰:“厥阴何也?”

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黄帝位列三皇五帝,地位之尊,不言而喻,然而黄帝却要向岐伯请教,“岐”字从山从支,为山间支路多而有疑难之义。《黄帝内经》伪托黄帝之名,以黄帝与岐伯对话的形式表达,足见中医的传人之一岐伯是高于黄帝的,岐伯传医术于黄帝,黄帝再传于世人,故而岐伯是如同神圣一样的,这是影射了中医的起源非同凡响。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可见岐伯是有老师的,上帝又是谁呢?

不谦真人观如今天下之中医,能真正学会中医的人几乎没有,智慧不够之故。现在的人基本上是看不懂《伤寒论》,《黄帝内经》等著作的,这些著作中的内容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的,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喜欢自作主张,就如同很多名人否定中医一样,以为自己更有智慧更聪明,因而不能看懂中医典籍。越是幼稚的人,往往越是自以为是。

譬如说,《伤寒论》将病理和药理整合在一起,以结论的形式出现,即原作者已经认定了病理和药理,学习者只要牢记而接受就可以。

再如,《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内容看上去稀奇古怪,似乎与医学无关,原作者也不具体说明原委,所以后人极难读懂。

不谦真人以为,中医有可能是更高级的文明传授给现在的人类的。现在的人类文明没法创造出中医,不谦真人在研究中医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创造中医吗?不谦真人做不到,并且认为没有人能创造中医。

假如确实是更高级的文明将中医传授给中国古人,那么读者可以思考一下,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那时候的古人才能接受呢?

不谦真人以为,现在的教师在教授年轻的学生时,往往会采用类比的方法,不同的系统类比而有相似的规律,以此使学生加深理解。

而中医的理论就是以这样一种类比的方法出现的,看似荒诞无关的理论,其实巧妙地将医学理论以其他形式展示,学习者只要接受就可以,而不必深究内涵,这是一种向幼稚者教学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还是不能读懂《黄帝内经》等中医著作,是因为他们太幼稚,故而不能理解原作者之意。

中医的原创者建立了多层次的复杂医学模型理论,并且找到了对应的天然药物将这一理论体系完善,又有针灸等简便的外治方法,现在的人类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医学体系构建工作的,故自两汉以后,中医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因为后人不能理解先人著作之故。

两汉之后的医学著作也与以前的大不相同,宋明清时的医学著作大多以注释解理为主,这是不同医学造诣的体现,无知者欲知理之故。

譬如说,中医创立了藏府理论,有十四经络或奇经八脉理论等,看似神秘,其实是生理结构层次的理论,只有医学造诣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才能理解,否则只能得其形而不知其神。

又如,中医创立了生理动态响应理论,四时不同,如此杰出的思想,凡夫俗子是难以理解的。

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

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

  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中医从来就是否定鬼神的,即使有些病人受巫师祷告而愈,也是因为巫师已经洞察病因,故而预先知道了祷告这样的心理治法是否有效。

司马迁在《史记》中借扁鹊之口而提出了“六不治”,其中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这是继承了《黄帝内经》的思想,所以中医典籍是严肃谨慎的学术之作。

纵观《伤寒论》,《黄帝内经》等著作的医学成就,不谦真人确信,我国古代医学来自于更高级的文明之传授。

只有独一无二的汉字文明才能表意和传承错综复杂的中医体系,故而中医只能诞生在华夏,外国人是学不会的,而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