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酒 罢 话 茶 九 题

图片多自网络致谢侵删

酒罢话茶九题
曹 文    
茶和酒都是用植物加水制成的饮品,都具有兴奋的作用。酒喝多了兴奋过头能麻醉,茶喝多了最多是陶醉。
我十八九开始喝酒,六十八九开始限酒。在部队因工作需要喝酒放弃了学驾驶,全面学雷锋,就是掌握方向不行。退休后偶与友聚也喝些酒,胆量还在但酒量大不如前。后来体检测出糖高,医生认为戒酒服药饮茶是降糖妙招。我口服心不服,服药饮茶遵医嘱,只是没戒酒。我觉得医生考虑欠周全。头痛医头,糖高降糖。光想降糖没考虑血液循环。几十年来酒精参与血液循环,突然断了,血液粘稠,流不通了还得放支架,我可招架不住。尽管万三降到了七百,这个便宜还是不拣为好。七百能买五箱十二瓶装的二锅头,够三年喝了。喝自已的酒,让人家说心胸狭窄放不下架子去吧。
过去喝酒不少,没喝出名堂,除了郎(酒)茅(台)酒鬼,啥酒都喝。到了贵州为了不伤当地人的感情,就说不会喝白酒。就像到了山东为不让当地朋友难堪就不去玩三孔、不谈论老二。
现在喝茶不少也没喝出名堂,不分清红皂白,不看保质期限,不管饭前酒后,不顾浓淡凉热,不怕互相掺和,不论隔夜隔午。至于怎么种茶采茶制茶、选茶辨茶购茶、冲茶泡茶煮茶、敬茶品茶赞茶,既没理论也没实践,完全是第三百六十一行外行。
茶里学问大,旧时茶店伙计的雅号都是茶博士,与陆羽齐名。茶友告诉我,不算碗和盏,光茶杯至少十八种:钟式杯、压手杯、六方杯、斗笠杯、花神杯、圆融杯、竹丝杯、耳杯、鸡缸杯、爵杯、高足杯、卧足杯、罗汉杯、铃铛杯、防烫杯、马蹄杯、玻璃杯、水晶杯。茶香除去重复的,至少有十八种:清香、毫香、嫩香、板栗香、烘烤香、花香、果香、蜜香、火香、松烟香、焦糖香、奶香、枣香、药香、日晒香、陈醇香、木香、菌香。喝茶的层次至少有十八层:不茶、厌茶、惰茶、隐茶、商茶、美茶、醒茶、饭茶、学茶、爱茶、嗜茶、耽茶、暴茶、长茶、惜茶、乐茶、观茶、废茶。问我到了第几层,我答九层半,正在学还不够爱。像我这样一知半解者酒后谝茶,瞎说八道成九题,只能扯些九竿子以外的。
一、茶与语言文字       
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中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杨雄在《方言》中,称茶为“蔎”。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称茶为“荼草”或 “选”。南朝宋山谦的《吴兴记》中称茶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茶为“皋芦”。此外,茶还有“诧”“奼” “茗”“荼”等称谓。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他对茶的提法不下10种,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荼。由于茶事的发展,指茶的“荼”字使用越来越多,有了区别的必要,于是从一字多义的“荼”字中衍生出“茶”字。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画,改为“茶”,使茶字的形、音、义固定下来了。
“茶”字在中唐以后已被普遍采用。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各异,茶字的发音差异很大。广东广州附近的发音是"cha",汕头附近的发音是"te(tay)"。福建福州发音是"t",厦门与汕头的发音是“te"。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又有"chai" "hou" "cha"等发音。少数民族地区发音差别更大,傣族叫"la",瑶族、苗族叫“已呼" “忌呼”,黔南苗族叫"chuta"。我国茶叶输出国外以后,世界各国有不同译名。由海路传播去的国家,茶的语音大多近似于福建沿海的"te"和"i",如英国的tea,法国的the,荷兰的thee,意大利的te,德国的tee,南印度的tey,斯里兰卡的they等。由陆路传播去的国家近似我国华北地区的"cha"音,如苏联的uai,土耳其的chay,蒙古的chai,伊朗的chay,波兰的chai,阿尔巴尼亚的chi,还有朝鲜的sa,希腊的tsai,阿拉伯的chay。茶字的演变和音的确立,从一个侧面告诉世人: “茶”字的形、音、义最早在我国确立的,我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的英语单词就是China。
二、茶与各种色彩   
茶叶来自植物,以用叶为主。采摘时都是绿色,因为后期加工制作的影响,变成不同颜色。茶叶的粗略类别是按颜色分的。  
绿茶保持了茶叶的本色,是不发酵的茶。制法就是采摘下来晾晒过后直接放进锅里炒,这样既新鲜又能保持茶的绿色特点。绿茶有碧螺春、龙井及普陀佛等名贵品种,非常受欢迎。绿茶保质期短,最好喝当年的。  
黄茶的制作方法和绿茶有点相似的,不过比绿茶麻烦一些。黄茶是经过闷黄的,闷黄后的叶子就成了黄茶。黄茶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莫干黄芽、平阳黄汤等名贵品种,口感丝毫不逊于绿茶,是众多品茶者的选择。黄茶也是放到第二年就差了。
青茶是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因呈青褐色,故称为青茶,也叫乌龙茶,广东人称为功夫茶。铁观音和凤凰单丛都是乌龙茶的名贵品种。乌龙茶冷藏可以保质两年。
红茶不是茶叶红色,而是茶水呈红色。浓淡适度时颜色非常好看。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精制而成的茶,红茶中的名贵品种有英红和祁红等。红茶常温下可以保质两年。 
黑茶色泽乌润。把已发酵的茶浇水再发酵就变成黑茶。按制作工艺分为紧压茶、散装茶和花卷茶三大类。其中,紧压茶主要有俗称“四砖”的茯砖、花砖、黑砖以及青砖茶。黑茶中普洱茶有减肥和降血压的好作用。黑茶常温下可以保质10~15年。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其名贵品种包括白牡丹茶和白豪银针茶等。白茶常温下可以保质7~10年。  
花茶看起来非常好看,是比较珍贵的稀有茶叶,还有着浓郁的花香茶香。而花茶很多是用绿茶作为茶胚,只有少数是用乌龙茶或者红茶的。经过茶坯鲜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后即成为花茶,称窨花,或叫一窨花茶、单窨次花茶。有的为提高花香浓度,还需复窨一次,称二窨花茶或双窨花茶。复窨二次的称三窨花茶,依此类推。特种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茶有茉莉花的香味。
日常说的茶青色是是和鲜茶叶相近的颜色,而茶色或茶褐色指接近黑茶的黑褐色。茶镜指阻光率低于墨镜的褐色平光镜。
  
三、茶与日常饮食 
茶饭相连泛指饮食,好茶饭当中可以不包括茶。河南人过去生活困难,视茶叶为奢侈品,开水就叫茶。
茶余饭后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不一定非喝过茶才行。三茶六饭,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也不一定喝茶。不思饮食、茶饭无心、不茶不饭或茶不思饭不想,指不想吃喝,并非特别强调茶。粗茶淡饭、清茶淡饭都指简单的、不精致的饮食。有时用来形容生活简朴。浪酒闲茶是吃饱了撑的,旧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相当于现在的三陪之类。对花啜茶也是闲的,指赏花时没有酒或有酒不喝只喝茶。人走茶凉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不一定和茶有关。挑茶斡刺则指寻事生非,不一定对着茶来。
过去人们吃的不好,填饱肚子就行。没钱也没闲喝茶,更不需要喝茶消食。长城两边山西内蒙农区也就是正月里吃点肉,熬点砖茶喝一喝。牧区吃牛羊肉多点,喝奶茶。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故乡,最正宗的就是蒙古奶茶。传说当年昭君出塞和亲带去了茶叶,蒙族人喝了嫌苦,昭君喝牛羊奶觉得腥。后来二者融合,成了香甜可口的奶茶。如今连我国台港澳地区及中亚国家,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奶茶流行。印度奶茶以加入玛萨拉的特殊香料闻名;香港的丝袜奶茶和台湾的珍珠奶茶也独具特色。奶茶兼具牛奶和茶的双重营养,有奶茶粉、 冰奶茶、热奶茶、甜奶茶、咸奶茶等。
酥油茶是西藏牧民的杰作,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融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西藏毗邻的一些地区,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传说西藏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美梅措到内陆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就会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又鼓捣出了果茶。果茶又称水果茶,是把将瓜果与茶混合制成的饮料,有枣茶、梨茶、桔茶、香蕉茶、山楂茶、椰子茶、果粒茶 、红心茶等。不同的果茶具有不同的功效,是一种天然的养生方式。
四、茶与养生保健 
茶是纯天然的保健饮品,被誉为健康的自然护卫者,自古以来流传着“茶乃养生之仙药”的说法。
茶分寒热。绿茶性寒,适合热天喝,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适合冷天喝;乌龙茶、铁观音等中性,适合春秋季喝。
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其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茶叶中还含有多种功能的药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茶治病的记载,古代医书中记载的单味茶和含有茶的药茶就有100多种,如《直至方论》的姜茶饮、《局方》的以川萼调散、《经验百病良方》的午时茶、《医学心悟》的治痫散等。值得—提的是著名医学家王焘的《外治将要》在第三十一卷设有“袋荼新饮方”一节,详细地记述了药茶的制作、使用方法和主治疾病。药王孙思邈编著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载有药茶方十种.如“浩哕逆竹茹芦根茶”。到了宋代的药茶又有了发展,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收载了许多民间的药方。明代开始,保健茶的运用更加广泛,由米棣等人编著的《普济方》专辟药茶一篇,收有药茶八首,并详细地介绍了适应症和饮用方法;《永乐大典医药集》亦有五加代茶饮的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附录药茶方十余首,对药茶的功用作了全面的论述。清代药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多,如张璐的《本草逢原》、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录有药茶方多种,尤以沈金鳌的《天中茶》最为著名,迄今一直运用于临床。
历史上茶叶首先是作为药来用的。现代研究表明,茶有明目护齿 、 解烟毒 、美容养颜、消脂减肥 、软化血管 、提神醒脑、预防癌症 、 延缓衰老 、降低辐射危害等功效。 
药茶是把茶叶和药物一起搭配制作而成。用得好不仅对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还能享受到品茶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这种茶类不会感觉苦涩,因为多了茶叶的搭配加工而成,所以有着一股香气。
茶叶在当今三大饮料中,保健功能首屈一指,是咖啡、可可无法比拟的,更是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人工合成饮料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茶叶含有营养和药效成分,已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当代最佳保健饮料”。
保健茶是以自然无污染的茶为基料,强化某些营养成份,或根据中医理论,加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天然食物,或经过安全性评价,具有滋补保健功能或特殊疗效成分中草药,经制作而成的成品。保健茶强调要有茶的成份,与非茶之茶是另外一回事。保健茶中所加入的成分必须是国家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保健茶作为饮料,它所面对的是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工作、体质的人群,其饮用量的多少是无法框定的。作为保健茶,人们可为解渴的需要,给人体补充水份,还应提供有用的营养物质,起到保健的作用。保健茶的剂型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卫生、安全;其次是营养保健。因此,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必须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饮茶也应因人因时而宜,适度适量为佳。体弱者喝浓茶过多,易伤胃还兴奋得睡不着觉,反而有害健康。饮药茶更应对症,不能随意。
苦荞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集多种营养素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因为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本身苦荞就富含硒的,可以对人体起到自然补充硒的作用,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
五、茶与诗词名言   
茶中有文化,诗词歌赋兼咏它,格言名句兼容它。
茶与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国是源远流长的诗之国,又是茶叶的故乡,在这样的国度里,茶与诗的结缘再自然不过了,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志士仁人把茶作为自己吟咏的题材,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这是我国诗歌艺术瀚海中一宗彪炳千古的宝贵文学遗产。
我国利用茶叶的历史久远,咏茶诗出现也很早。最先在诗歌中表现茶的,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的《诗经》。不过在《诗经》产生的时代还没有茶字。茶之始,其字为荼。诗305首中,写到荼的有7首。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在黄州作《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开头是: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苏轼认为饮茶虽盛行在唐宋,但《诗经》中早已有茶的记述了。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所录的最早有关茶的古诗是晋代张载的《登成都楼》。全诗借写程卓巨富以颂蜀中天府,其中有“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两句,是歌颂蜀茶的。同时代还有左思的《娇女诗》,写两个小女儿在玩得口渴想喝茶时的情态: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锎。生动地刻画出她们乖乖地匐于茶炊前,鼓腮吹嘘,一副猴急的样子。恰似一幅清新可爱的《娇女煮茶图》。
《诗经》及张载、左思的诗,其实都只是在咏唱中吟到了茶,还不是专题的咏茶诗。咏茶诗出现在唐代。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这是最早的专题咏茶诗: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滑,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李白的族侄中李洋师云游江南,在金陵(今南京)遇李白,赠李湖北当阳玉泉山仙人掌茶。李白品尝后觉得此茶清香滑熟,异于他者,赞叹不已,吟诗以示答谢。
唐代元稹的《一七令·茶》则是咏茶词之翘楚:茶。香叶, 嫩芽。慕诗客, 爱僧家。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堪夸。
关于茶的格言有: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吃茶吃味道,看戏看成套。早茶晚酒黎明觉。藏人茶饱肚,汉人饭饱肚。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带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茶有茶道,吃有吃道。浅茶满酒。高山生漆低山麻,阳坡桐子阴坡茶。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吃饭靠禾蔸,用钱靠茶蔸。从来佳茗似佳人。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闲茶闷酒湖涂烟。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茶好客自来。年头三盅茶,客符药店材无交家。东南路里水泡茶,城西两路罐茶,北路河里油炒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是露水财,不肥自己来。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茶吃后来酽。高山茶叶,低山茶子。
国外也有关于茶的名作。《茶花女》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赏这部以法国文学家小仲马著名小说为本的戏剧《茶花女》后,备受感动,立即邀请剧作家修改剧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成,改编为歌剧,一演即红。
六、茶与表演艺术     
茶道盛行的唐代,尚无茶艺表演的专职。但唐代因陆羽善于烹茗被太守请去试茗。另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代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时,曾请常伯熊表演煮茶,表演时,常氏手里拿着茶壶,口中述说着茶名,逐一详细说明,大家佩服异常。两者与茶艺表演有着相似之处。陆羽在茶经中对茶艺过程也有过深刻的描述,对选茗、蓄水、置具、烹煮、品茗各个环节非常讲究,并制定了一整套茶艺程序,这已明显带有浓厚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推进了茶的技艺演化过程。宋代兴起斗茶,卖茶水的人也相互间试论高低,被时人称为“茶百戏”,既能称‘戏”自然是一种表演内容了。无论是“试茗”还是“茶百戏”,都说明茶艺表演在我国古代的茶文化样式中已渐呈现表演的意识。
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自从20世纪70年代台湾茶人提出“茶艺”概念后,茶文化事业随之兴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艺馆和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盛会则为茶艺表演的出现提供了平台。经过多年的实践,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精神的载体之载体,已经发展成为非同一般表演的艺术形式,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条件下,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欲从满足生理需要的大众饮品中,重新品出古人早以传承但在近百年的民众生活中渐以消失的中国茶文化的内质。而林林总总的茶艺馆中推出的茶艺表演,无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导人们如何领悟中国茶道的最佳载体。
民俗茶艺表演取材于特定的民风、民俗、饮茶习惯,以反映民俗文化等方面为主的,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的,以茶为主体的。如“西湖茶礼”“台湾乌龙茶茶艺表演”“赣南擂茶”“白族三道茶”“青豆茶”等。
仿古茶艺表演取材于历史资料,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大致反映历史原貌为主体的。如“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唐代宫廷茶礼”“韩国仿古茶艺表演”。
其他茶艺表演也都取材于特定的文化内容,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以反映该特定文化内涵为主体,以茶为载体的,如“禅茶表演”“火塘茶情”“新娘茶”。
茶在舞台艺术中也不可或缺。赣南地区是公认的采茶"圣地",采茶舞的传播速度在其他地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赣南采茶舞中运用矮子步、单袖筒与扇子花,充分展现了采茶者的优美姿势。矮子步是模拟人们上山爬坡的基本形态;在表现采摘茶叶时还要模拟采茶叶的基本动作,表现采摘完成后还要模拟炒制的动作。受历史背景的影响,赣南客家人没有办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能以舞蹈语言形成幽默诙谐的效果。唱念带舞在采茶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舞蹈中男性相对较矮、女性相对较高,男性以走为主,女性以摇为主,共同展现了采茶舞的韵律。前后韵、上下韵以及八字韵,形成的独特动作对采茶舞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采茶舞基本队形的路线,主要包括双龙出水、纹篱笆花、男女交叉和面对行进。这一优秀舞蹈还改编成广场舞,深受群众喜爱。 
创作于1960年的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由白诚仁谱曲,叶蔚林作词。原唱何纪光,传唱方应暄。毛主席家乡一带按传统工艺制造的烟香茶是毛主席最爱喝的茶叶,白诚仁在湖南毛主席家乡采风期间,被种茶人的热情和通过这种神奇烟香茶传递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给深深打动,创作了这首动人歌曲。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第五场《智斗》表现了阿庆嫂在茶馆里与胡传魁、刁德一斗智斗勇的精彩情节,久演不衰,必将流传千古。
老舍创作的三幕话剧《茶馆》以北京裕龙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老舍茶馆,建于1988年,古香古色、京味十足。可以欣赏到曲艺、戏剧名流的精彩表演,同时品用名茶、宫廷细点和应季北京风味小吃。老舍茶馆开业以来,接待了很多中外名人,享有很高的声誉。附近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也唱响了。
     国外也有关于茶的名作。《茶花女》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赏这部以法国文学家小仲马著名小说为本的戏剧《茶花女》后,备受感动,立即邀请剧作家修改剧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成,改编为歌剧,一演即红。
七、茶与三教九流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三教九流无不涉茶。
儒家在大力扬“仁”即爱人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要以“礼”为规范。我国茶道也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寻求解决人类之间矛盾冲突的办法时,东方人多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指导,清醒、理智、平和、互相沟通、相互理解;在解决人与自然冲突时则强调“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儒家这些思想在我国茶俗中有充分体现。历史上,四川茶馆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解纠纷。某某之间产生分歧,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的旧中国,往往通过当地有威望族长、士绅及德高望重文化人作为作调解,这在四川称“吃茶”。调解的地点就在茶楼之中。有的是,通过各自陈述、争辩、最后输理者付茶钱,如果不分输赢,则各付一半茶钱。这种“吃茶评理”之俗延续到全国解放。儒家推为五经之首的《周易》认为,水火完全背离是“未济”卦,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水火交融才是成功的条件,叫“既济”卦。茶圣陆羽根据这个理论创制的八卦煮茶风炉就运用了《易经》中三个卦象:坎、离、巽来说明煮茶中包含的自然和谐的原理。总的意思表示风能兴火,火能煮水,并在炉足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中国茶道在这里把儒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佛教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早在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的初期阶段,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庐山志》记载,晋时庐山就有“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的风气,其中东林寺名僧慧远曾以自种之佳茗招待大诗人陶渊明,谈诗论佛。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丛林清规》,把禅门饮茶的制度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成为寺院日常生活修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僧人选择茶作为生活中必备的饮料,并将之升华为修行的重要部分,与茶性本质有着密切的关联。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专注一境,从而开发智慧,体悟大道。长期坐禅,要求僧人少食少眠,克服昏沉、散乱等无名烦恼,达至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茶具有兴奋作用,可以提供最理想的帮助。茶叶性淡而俭,醒脑提神,即能够防止磕睡和昏沉;又能够清除虚火,涤荡身心,去除疲劳,对于坐禅修行进入“禅定”,睿发精神,敏于悟道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茶汤清淡净洁,即不会违反佛门的各种戒律,而且符合佛教寂静淡泊,抑欲忌荤,提倡素食的人生态度。佛教精神与茶性本质的内在共鸣,是茶与佛教结缘的必然,也是最终形成“茶禅一味”“茶佛一味”的基础。从寺院的日常陈设和佛事活动中可以看出佛教与茶的密切关系。一般寺院都有“茶堂”,是禅僧讨论教义、招待施主和品茗之处;法堂内设有“茶鼓”,是召集僧人饮茶所击之鼓;寺院设有“茶头”,负责煮茶献茶;寺院前有数名“施茶僧”,施惠茶水。不仅寺院的陈设和僧人的职务与茶有关,就连佛寺里的茶叶也按照佛教的规则有不少说法:每日佛前、灵前供奉的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龄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请众僧喝茶,称作“普茶”;化缘乞食的茶称作“化茶 ”。
茶与道教结缘的历史已久,道教把茶看得很贵重。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农业之神”——神农氏就是最早使用茶者,道教认为神农寻茶的过程就是在竭力寻找长生之药,所以道教徒认为“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茶是“草木之仙骨”。晋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留下了“盖竹山, 有仙翁茶园,旧传葛元植茗于此”的记载。壶居士《食忌》也记载:“苦茶,久食羽化(羽化即成仙的意思)。”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徒中流传着很多把饮茶与神仙故事结合起来的传说。如《广陵耆老传》讲述了 晋代有位以卖茶为生的老婆婆, 官府以败坏风气为名将她逮捕,没想到夜间老婆婆居然带着茶具从窗户中飞走了。《天台记》中记载:“丹丘出大茗,服之羽化。” 这里的丹丘是汉代一位喜以饮茶养生的道士,传说他饮茶后得道成仙。唐代和尚皎然曾作诗(饮茶歌送郑容》日:“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伙之生习翼”,再现了丹丘饮茶的往事。由于饮茶具有“得道成山”神奇功能。所以道教徒都将茶作为修炼时重要的辅助工具。根据(宋录)的记载,道教把茶引进他们的修炼生活,不但自己以饮茶为乐,还提倡以茶待客,提倡以茶代酒,把茶作为祈祷、祭献、斋戒甚至“驱鬼捉妖”的贡品及延年益寿、祛病除疾的养生方法,此举也间接促进了民间饮茶习惯的形成。道教徒之所以饮茶、爱茶、嗜茶,与道教对人生的追求及生活情趣密切相关。道教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死成仙为极乐。饮茶的高雅脱俗,清悠自在恰恰满足了道教对生活的需要,所以道教徒喜茶就不言而喻了。道教徒喜欢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向往“野”“由”的境界,这也正是茶生长的环境,具有了“可”“由”的禀性,因此,饮茶也是道上对最高生活境界的追求。
八、茶与婚丧礼仪 
我国传统婚姻与茶文化关系密切,送聘礼叫茶礼或下茶。过去结婚有定亲茶、和合茶、感恩茶、交杯茶等等。现代婚礼中,“敬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最让新郎新娘欢乐的是敬完茶叫过爸妈后的“改口费”,绝对是大婚当天最大部头的进账。关于“敬茶”,在我国传统婚俗中其实是大有讲究的。茶叶这种普通可见的物品为什么会在婚礼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明人朗瑛在《七修类稿》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大概的意思则是茶树是不能移植,所以茶叶在婚礼当中代表着“始终如一”的意思。传统婚俗中茶的引用,就是利用了茶树的这种自然属性。一旦婚事定下,就当从一而终,没有再“移植”即反悔的余地了。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族、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云南的“德昂族”更有“无茶不婚”的礼俗。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早在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有把茶当做陪嫁的记录。宋代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骋茶礼称“吃茶”。清朝时期仍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旧时问姑娘“哪里吃茶”,也是暗问姑娘家是否许了人家的意思。纳征茶(放定)也叫聘定,即男方来女方家下聘礼。聘礼品种繁多,首饰礼品、瓜果点心、猪羊美酒都可,自然是少不得茶叶。茶以瓶或者筒计,多则一二十筒,至少也要有四筒。因此,行聘礼又称“茶礼”,女子受聘称为“吃茶”。女方收受聘礼后不得悔婚。如果女方悔婚,不退聘礼,男方的经济损失会很大,所以有的地方也分“放小定”和“放大定”,茶礼一般在“放小定”时送出。请期茶(看亲)一般在聘礼后,顾名思义,是男方专程来女方家商讨婚期的环节。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商讨婚期的时候,男方是可以“看亲”的,即看看女方是否有“媒人”描述得那样美貌,举止是否得体。届时女方会备好茶水请男方用茶,所备的茶水一般由放定时男方送来的茶叶为底茶。男方如果满意,愿意婚事继续,则会饮尽茶水,并且放些茶水钱。一旦男方饮过看亲茶敲定婚期,双方父母就以“亲家”相称了。入洞房不是简单的吹灯拔蜡,传统洞房礼仪很繁琐。婚床上一般洒满了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实。新娘小心地坐床上等新郎揭去盖头之后,新人要执手到桌前相互敬茶,表达从此夫妇恩爱、相敬如宾。先是新郎敬新娘,要称呼新娘的名字,茶斟七分满,饮者要一饮而干,不可留有茶水。然后新娘举案齐眉敬新郎,新郎要赞叹妻子贤惠美貌。洞房茶的茶碗不可随意选取,需是特制的“龙凤子孙碗”。
在丧葬仪式中,茶也发挥重要作用。用茶水为死者沐浴,是丧葬仪式中的一种奇特习俗,曾在布依、苗族中流行。茶为洁净镇邪之物,以茶为死者沐浴,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敬爱和祝福。以茶为供品及吊慰品是许多民族丧葬仪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茶用习俗。藏族有以茶为吊慰品的风俗。纳西族支系摩梭人、彝族、普米族等有“寄葬”的丧俗,寄葬少则三五天,多的达49天。在寄葬期间,每日都要以茶、酒、肉、饭、果品等供奉于寄放死者遗体的土坑前。一日三餐,顿顿换新。摩梭人在死者火葬的前一天,还要举行“交代祖谱”的仪式,即请来“达巴”(男性巫师)向死者交代本家族的祖谱,意在使死者灵魂回归祖先住地时能找到自己所有的祖先。在此期间,亲友们都要牵羊或送来猪、钱、酒、盐、茶等,慰问死者家属,向死者吊孝,请死者代向祖先转告自己家里的情况。每来一家,“达巴”都要向死者交代那家的祖谱。云南西部纳西族丧仪中还有“鸡鸣祭”之俗。纳西语为“埃局把达批”。一般在开吊当天五更鸡鸣时分进行。届时死者家人备好酒粥(热酒中撒少许炒面拌成)和糕点供于灵前,还要往脸盆中倒水,用茶罐煜好茶,表示请死者洗脸喝茶。死者的儿女要向死者唱道:“三处的晨鸡已叫了,阿爸(阿妈)呀,请你起来吧!起来洗脸吧,起来喝茶吧”。边唱边追述死者的一生,哭调哀婉凄切,言辞朴实感人,表达子女对父母的深切怀念之情。丧葬仪式中茶不仅用于亡人。在这种特殊的场合,茶之于生者又有了不同的意义。侗族在不同场合吃不同的油茶,老人去世后,死者家属要用“白豆茶”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吃白豆茶的人,要送茶礼钱。土族有“格茶”(即“善茶”“施舍茶”)的丧葬风俗。人死后,举丧期间除请喇嘛诵经、超度、拜忏外,还请本村的人念“嘛尼”。每晚念毕“嘛尼”,死者家人要以馒头、油炸馍、茶、油炒面、饭等招待所有来人。哈尼族、彝族也有以茶招待吊丧者之俗。
九、茶与人际交往
茶和酒一样,历来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个略显偏颇的说法:北方人喜欢喝酒、吹牛皮,南方人喜欢喝茶、谈生意。酒越喝越糊涂,从花言巧语到豪言壮语,然后胡言乱语,最后不言不语了,停留在酒肉朋友。茶越喝越清楚,话越谈越投机,本来互相不尿的也开始尿了,终于成为生意伙伴。抛开南北方饮食习惯和性格差异,也可对看出茶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能增进感情,还是聚会应酬的一种方式。它不像喝酒那样豁达、豪放、吵闹,而是显得高雅、轻松,健康,简单。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事实上南方经济比北方发展得快。在注重养生和不允许喝酒开车的今天,茶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传扬。茶话会以茶代酒,活跃了气氛,沟通了感情,误不了事,也出不了事。
在刹四风杜绝公款吃喝的今天,单位买点茶叶干鲜果品开个茶话会还是允许的。建国以后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是相当严格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喝杯茶,都要自己交钱。毛主席外出开会视察都是自带茶叶、茶杯。每次回湖南,喝的第一杯茶都是家乡产的“君山毛尖”,但平时很少喝这种茶。喝地方上提供的茶叶,都会付钱。当时中央有规定,参加公务活动,即使是在人民大会堂、怀仁堂、钓鱼台等地,也是一毛钱一杯,每月结算一次。人民送的茶叶,毛主席都要求工作人员寄去茶叶款并且复信致谢。只是三十年前刮起了公款吃喝风,越来越猛。中央三令五申,下边总有对策。开头是四菜一汤换成四盆一缸,后来酒杯换成大碗、礼品折成现款,再后来胡吃海喝没边儿了,非茅台、龙井不喝,没三陪还不行。直接推动了假茅台、假龙井和色情陪侍泛滥。
直到党的十八大后,才刹住了这股歪风,腐败分子受到震慑,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茶还有通风报信的作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天,已告老还乡多年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在山东德州家中,接到儿女亲家纪晓岚送来的一封信。信是纪晓岚打发人连夜从京城赶到德州送到的。卢见曾拆开信封,惊愕非常。原来,这封得严严实实的信,里里外外没一个字,只装着一撮食盐,一撮茶叶。同属进士出身的卢见曾,目光在这两撮盐、茶上扫过来扫过去,吓出一身冷汗。他看明白这封无字信暗藏的信息:“盐引亏空,立案侦查(茶)”。盐引,宋代以来一直是官府准予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从清乾隆十一年起,负责主产区盐政事务的两淮盐政使、盐运使,发放“引”证时开始收手续费。这笔费用也叫盐引。每“引”盐两百斤,收引银三两。此后二十二年间,引银总数超过两千万两。这么多银钱,竟没一两归国库,全都入了盐政、盐运使等盐官的腰包。这种贪污公款的行径,上上下下心照不宣,唯独皇帝蒙在鼓里,全然不知。卢见曾当盐运使那些年,自然也捞得大把大把盐引银子。只因打点得好,多年来这桩事从来没人过问,一直安然无事。卢见曾哪里料到,今日东窗事发,朝廷要来查处了。原来这年春,新任盐政龙拔世为“引”银分赃不匀,跟同僚闹翻。一气之下,向乾隆奏报,将侵吞盐引案情全抖搂出来。乾隆又惊又气,忙召开御前会议,同包括纪晓岚在内的几位近臣议定:派员秘密侦查,查清后一一严办。会后,天色已晚,纪晓岚彻夜未眠。这案子牵扯到二女儿的公公卢见曾。一旦查出,卢家完蛋,女儿难逃株连。聪明绝顶的纪晓岚,自以为那无字信是个不留蛛丝马迹的泄密妙计。哪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派人到山东给卢家送信的事,全被他的政敌和珅探听到并上奏乾隆了。纪晓岚通风报信后第三天,乾隆帝单独召见他,“你虽然未写一字,未传一言,但通风报信,证据确凿。”乾隆帝对这个他最看重、最欣赏的“大清第一才子”,网开一面,批示:“纪昀从轻谪戍乌鲁木齐。”
现在 ji wei 内鬼们向腐败分子通风报信的手段不断翻新,但最终还是难逃法纪制裁。过去给领导送茶领导高兴,现在给领导送茶领导害怕,一看到听到想到“cha”就紧张,漫说茶,连玉米“cha”子也不敢要。就像过去给领导送个中堂字画“虎”,觉得很威风,现在哪还敢挂这玩意儿?“虎”书画家再也唬不了人啦。
  
:口气太重的人 用它喷一喷,连说话都自带香气!

作者  曹文
左云县张家场乡旧高山村人
军旅作家  语言文化学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中秋月饼茶,人生最得意 小茶控·茶礼你收到了吗?

    8月28日,小茶控发布2021中秋茶叶礼盒,一共有三款茶品,分别是潮汕名茶:凤凰单丛鸭屎香:小茶控最畅销的古树茶:白莺山普洱茶:还有大家期盼的新品:荒野红茶. 截至目前,茶品有的已到货.有的还在路上, ...

  • 下关沱茶:白族茶俗知多少?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那缕缕芳香,漂染了岁月和时空之幔,而"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自成一派的特色茶饮.茶俗和茶礼.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云南大理,一起 ...

  • 曹文:笔墨今昔十八题

    [七绝]借墨水(新韵两首)希冀引:因一借墨水视频勾起回忆,想到儿时两支钢笔尖相对向同学借墨水再熟悉不过的画面,作诗两首,以致流年.一一吐一吸对笔尖,半痴半傻画童年.时光可改人和墨,无法修除那朵蓝.二一 ...

  • 曹文轩:读不够书,就写不出话!6-15岁孩子阅读的黄金期,千万别耗费在低层次书籍上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语文突然成了中小学教育的大热门,从2017年部本编教材改革到难度不断提高的高考作文,一个个巨大变化,让不少家长和孩子都措手不及. 2018中考.高考语文 ▼ 2019高考语文 ▼ 如 ...

  • [艺谭探微]往昔文事,闲茶轶话

    从天津博物馆的精品馆出来,想及关于朱大耳<河上花图>的相关闲话,权且藉此记下: "文革"前的某一天,陈三哥(骧龙)拿了个蓝包袱来我家,打开是一个手卷,他是来请先父看一下 ...

  • 姚文祖 | 七律九题

    [七绝] 宝鸡峡水库得句 (新韵) 大渠如虹润秦野, 碧水粼粼美镜台. 天阔风轻星月下, 西来鸟鼠畅情怀. [七绝]柿子红了 (新韵) 果馥豆肥十月中, 老街新寨瑞风浓. 丰收一季农欢里, 甜透秋心柿 ...

  • 曹文轩《老槐树》《梦里葵花分外香》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本一: 老槐树 曹文轩 青铜骑着牛离开家,来到老槐树下. 月光似水,泻满一河一地.草丛里,秋虫在鸣叫.芦苇丛里,有鸟受了什么惊动,突然飞起来,在天空里叫了几声,不知飞向了哪里.天空离大地远了许多.天 ...

  • 戴顺——说文解字课堂一二九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戴顺作品

  • 说文解字话安全

    说文解字话安全 前言 中国古文字中象形字,会意字,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和现代当代的简笔画或者抽象线条有所相似.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 ...

  • 姚文祖 | 初夏诗词九首

    鹧鸪天  初夏 春花夏梦总是情,远山又唱杜鹃声. 槐香蜂惹一溪韵,榴火燃红几树明? 青果小,草飞莺.慭然雏燕试征程. 青莲弄月催蛙鼓,犹惗柔乡夜夜生. 鹧鸪天  五月雍城 雍城夏早日初长,子规悦耳练宫 ...

  • 曹文轩:古典的权利

    曹文轩,著名作家.学者,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代表性长篇小说有<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