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营城秀才!

唐贞观十九年,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大军由定州出发,一路东行,中途在曾家湾村北垒土城驻军休整。明永乐年间,北边郑横坨村的读书人郑汤龙经过此地,看到土城遗迹,抚今追昔,不禁吟诗叹道:
天策神威镇八方, 垂衣犹欲指扶桑。
楼船选将弓悬月, 城堡屯兵剑拂霜。
谁识垣墙犹历历, 只看烟水正茫茫。
行人休问初唐事, 古垒荒丘伴夕阳。
从此他定居于此,半渔半读,繁洐生息,营城渐成村落。后代也多以耕读传家,人才辈出。
光绪十五年冬日的一天,营城村的郑大户到曾家湾赶集,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病倒路旁的老道,郑大户古道热肠,把老道背回家中,延医问药,伺前伺后,一连数日,使老道的身体恢复如常。老道心存感激,临别之时为郑大户进行了一番测算,告诉他很多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并嘱咐郑大户在啥地方需要注意。
郑大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春申,二儿子叫春甲,本来取的都是要从田中出头的意思。那年春申十二岁,春甲才九岁。春申老实本分,郑大户就让他跟自己耕种劳作,经营生意。而把春甲送到私塾让他安心读书,准备科举考试。
春甲读书很刻苦,五年之后,光绪二十年春二月,到滦州参加县试,年仅十四岁,居然通过了五场考试。后又在次年四月连过了三场府试,成为年龄最小的童生。光绪二十二年,郑春甲信心满满地三赴滦州,这次参加的是院试。十六岁的郑春甲通过了岁试,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你可别小看了这秀才,做了秀才算是有了功名,也就正式进入了士大夫阶层,有了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可是从那之后,几次参加科试都未过,过不了科试就不能参加乡试,无法中举。
郑大户就不再让春甲赴考,只在家乡安心开馆教书,并为他娶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
再说郑大户,由于善于理财,积累了许多金银珠宝,家里的银子,都被他用坛子装起来,埋在地窖里。
转眼到了晚年,郑大户忽然病倒了,眼看就不行了,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分配家产。
郑大户把家产的八成分给了大儿子春申,春甲只得到两成家产。他很不高兴,私下里对父亲表示不满,责怪父亲不公平。郑大户说:“手心手掌都是肉,你们哥俩都是我的儿子,我怎么可能厚此薄彼呢?家里还藏着金银,但是需要等到人少时,才能给你,你先不要着急。”
郑春甲放心了,巴心巴肝地等待。过了几天,他坐不住了,眼看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撑不了多少时日,要是父亲突然去世了,藏金银的地点谁也不知道,怎么办?
瞅着没人的时候,郑春甲悄悄来到床前,说道:“爸,现在人少,没有外人,只有咱们爷儿俩,你就快点告诉我吧,金银藏在哪里?”
郑大户叹口气说:“很多年前,我曾救过一个老道,他告诉我,人的福气,都是命中注定的。你娶了一个贤惠的老婆,日子过得舒坦,正享受着妻子贤惠的福气,不易多得钱财,免得损伤了福气,徒增你的罪过。”
郑春甲还不甘心,只是一味软磨硬泡,父亲生气了,说道:“你还有二十年的磨难,给你再多的金银,也会被你败光。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你是得不到那些金银的。”郑春甲毕竟是秀才出身,懂得廉耻,又很孝顺,见父亲发怒了,也不敢再问,躬身退了出去。
过了一段时间,郑大户水米不进,溘然去世了。好在大哥春申忠厚老实,丧葬费出了大半,也不和春甲计较。 其实,父亲的担心并非多余,这里当然也有当年那位老道的提醒。郑春甲生性豪爽,为人单纯,不珍惜钱财,常常呼朋唤友在家里联诗做赋举杯畅饮。每天都要让妻子准备三四次酒食,招待客人。
但是,郑春甲花钱厉害,理财却不行,基本上等于坐吃山空。加上他又是一个书呆子,不谙世事,常常受到无赖地痞的蒙骗,渐渐地,家道败落下来,常常捉襟见肘。
幸亏哥哥经常出手接济,郑春甲才得以勉强度日,不至于十分贫困。可是好景不长,哥哥春申不幸得病去世,春甲失去了靠山,只得靠借贷度日。春天借贷的债务,到了秋天,收获的粮食,常常不够还债。后来债务越积累越多,郑春甲只得变卖田地还债。
那些平常的座上客,见郑秀才家道没落,都躲得远远的,无人肯接济他家,郑春甲算是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就这么苦撑了几年,妻子得病去世了,后来儿子也得病去世了。郑秀才悲哀之余,娶了一个下海人的寡妇徐氏为妻,操持家务。可是,徐氏一点也不贤良,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还不准他和亲朋好友来往。郑秀才渐渐地和亲朋好友断了联系。可想而知,日子过得多么糟心。
郑秀才实在苦撑不下去了,甚至动起了轻生的念头。这一天晚上,父亲忽然出现在梦中,说道:“当初承诺的金银,现在是时候给你了。”春甲问道:“金银在哪里?”父亲说:“明天给你。”郑春甲醒来,认为是自己穷困至极因此产生了幻想,但忽然看到窗外的院墙根儿在夜色中有红光闪现,郑春甲的心就是一动。
第二天早上,郑秀才的院墙忽然倒塌了,他去修理院墙,在院墙的地基上,挖出了一个坛子。打开坛子,里面埋了好多金银,数了数,有四百两黄金六百两纹银。郑秀才这才醒悟过来,当初父亲说“人少的时候”,竟然是指家人大部分去世的时候。
郑秀才此时也算是受过穷的人了,从此以后,非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钱财,再也不像从前一样挥霍无度了。
最神奇的,要数那个老道了。他竟然能预知到郑家人的未来,直到此时,才让郑秀才拿到父亲的遗产,这几乎与神仙没有什么两样!
“半夜三更一梦间,一道红光扑正南。掀开石板仔细看,四六黄白整一千。”因为太过神奇,因此郑秀才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