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本》中对于性与天道的讨论

腔调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瞻明书房,作者芃澜

瞻明书房.最有腔调的家庭图书馆

一、我们已然知道,对于古人来说,简的长度代表着其重要性的差异,郭店楚简整体简和内容构成如下:

所有的简按照简长分成了六种:

第一组:简长32.3厘米——32.5厘米,即古人的一尺四寸简。

《老子》甲篇,《缁衣》、《五行》(同抄于一简),《性》、《教》《六位》、《尊德義》(同抄于一简)

第二组:简长30.06厘米,即古人的一尺三寸简。

《老子》乙篇

第三组:简长28.1厘米——28.3厘米,即古人的一尺二寸简

《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同抄于一简)

第四组:简长26.5厘米,即古人的一尺一寸简(或尺简)

《老子》丙组、《太一生水》(同抄于一简),《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同抄于一简)

第五组:简长17.2厘米——17.7厘米,即古人的八寸简

《物由望生》,《父無恶》

第六组:简长15.1厘米到15.2厘米,即古人的六寸简

《名数》、《说之道》

二、我们看第一组:《老子》甲篇,是讲天道的,我们已经知道了。
《五行》与《缁衣》实际是抄写在同一篇中的。所谓五行的行,是指德行的行。其首即言:“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随后,点明:“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这就非常清楚了是将儒家的“仁、义、礼、智、圣”目为五种德行,由于内而发于外的才是真正的德行,仅仅是外在要求而去秉持的则只能称为行,只有内外相和,才是儒家所追求的德行。而内外五个方面都能和的被称为“天道”,只能做到四种和的则称为“善”,属于人道。这样,天道与儒家教义的关系就清楚了。孔子讲圣人和善人,不得见,但却是他所追求的境界。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孔子遗留的天道问题。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了,将言天道的《老子》甲篇,与《五行》、《缁衣》篇用同样大小的简书写的缘由了,因为他们都是讲天道的。
三、我们再来看性,《性》与《教》《六位》、《尊德義》同抄于一简,大小与《老子》甲篇,《五行》、《缁衣》篇同。属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性正是孔子遗留的问题性与天道的一部分。
《性》讲了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涉及性、命、道、情四者关系。
二是,人性包含喜怒哀悲之气,凡人都有,但“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是外在的事物引发了人的性,并表达出来。比如,人的好恶,就是性,而引发好恶的则是外在事物。
三是,要培育的人的志,以改变单纯的事物引发的性,而能达到儒家所追求的境界。所谓“始者近情,终者近义。”“凡动性者,物也,逆性者,悦也,交性者,故也,厉性者,义也,绌性者,势也,养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回到了道上。
《教》原来专家称为《成之闻之》,里面说,“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是以民可敬导也,而不可掩也,可御也,不可以牵也,故君子不贵庶物,而贵与民同也。”这个道在《性》中被称为“群物之道”,与《老子》甲篇的思想一脉相承。
由于篇幅缘故,不再一一陈述。
总之,《郭店楚简本》是所谓儒家孟荀之前,子思一派的学说,其目的在于回答孔子遗留的性与天命的问题。若非出土,则我们对于儒家乃至道家的理解都存在巨大的历史偏差。
(0)

相关推荐